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绒藏族有自己特有的爱美方式和装饰风格,追求深沉而热烈、质朴而雄浑和极富力度感的审美特征,从室外装饰和室内装饰两方面来看,嘉绒藏族民居的装饰艺术具有浓烈的装饰趣味,色彩艳丽,装饰金碧辉煌.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时代变迁和外界交往日益频繁带来了审美新变化,诸如大门张贴对联门神,门楣悬挂CD光盘以及墙体出现的新图案等.  相似文献   

2.
民族村落文化是民族村落旅游开发的核心资源,旅游开发也对民族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两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旅游开发下的民族村落文化生态平衡。从民族村落文化生态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出发,深入阐述民族村落旅游开发中的文化生态内涵,进而提出文化生态视角下我国民族村落旅游开发的对策:系统地开发民族村落旅游、彰显民族村落地方精神、均衡民族村落旅游开发各方利益、实现民族村落文化生态主体(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构建民族村落文化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传统民居同其它古建筑一样,是人类历史留下的财富,应当重视和保护.湘南永州地区有很多传统民居保存较好,集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审美观念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湖南省永州地区传统民居在历史与文化、艺术与教育、科学与环境、社会与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当今对其进行保护与转化需要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展开。以湘西苗族传统民居为例,可以运用符号学理论从语汇、语法、语境三个层面构建湘西苗族传统民居的符号识别体系,并结合时间与空间维度组成的文化坐标视角,遵循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符号真实性、可识别性、居民认同的保护原则,采用同形异质、位置重构、以象达境的更新方法,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与民族文化的有效转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民族传统文化在旅游利用与保护传承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从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预警的角度进行研究是防止传统文化在旅游利用中偏离科学发展轨道和进行优化调控的重要途径。考虑到民族村寨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等因素,构建了预警指标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的预警系统,通过选择典型的民族村寨,对其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实际进行深入调研,得到样本数据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预警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力求为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科学利用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省雷山县为例,对民族地区危房改造中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进行调查研究。首先分析传统民居保护现状,继而从保护结果本身和政府如何保护两方面分析保护的成绩与经验,接着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从主客观方面分析问题原因,最后从意义、理念和方法与手段的角度对危改中传统民居保护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居是人类生存的必然产物,是历史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社会风俗、景观审美、历史文化、情感和使用等价值,是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旅游开发潜质。文章以川北传统民居中具有代表性的阆中古城为例,介绍川北传统民居旅游文化价值的特点,探讨传统民居旅游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传统民居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房名作为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藏区,尤其是农牧混合区是较为普遍存在的,至今在许多地区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功能.对房名的研究,涉及藏族的婚姻和继嗣制度、血缘关系、家庭组织、居住形态等各方面.在不同的地区,房名的具体情形有所不同.本文将以19世纪末到2009年间的硗碛藏族乡为重点,来讨论土地制度与嘉绒藏族房名的获得问题.在这100多年间,影响嘉绒藏族房名获得的因素,经历了受份地制度控制--受土地所有权变动控制--受是否有足够经济条件建房控制的过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主要受人口增长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地区危房改造在保护侗族传统民居的风格、功能和整体民居风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传统建筑文化提炼的简单化、建筑文化推广的表面化、规划过多强调整齐划一等问题和不足,应该从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地方干部的相关培训入手应对这些问题,以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多维精神资源。以硗碛藏族乡为研究个案,考察硗碛藏族锅庄舞、丧葬习俗中蕴涵的和谐向度的宗教思想可知,其宗教的核心理念是“和”,力求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太鲁阁“可乐部落”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传统实行产业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的案例进行解读,得出以下结论:在民族村寨和民族文化保护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对传统文化加以合理的利用。在运用过程中,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成份,保留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内涵,更好地为文化主体自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乡村传统民居保护和改造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对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各南村调研的基础上,从各南村传统民居现状入手对其保护与改造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乡村传统民居保护及改造策略,为冀中地区乡村传统民居保护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旅游发展后,民族村落社会变迁主要表现在传统生计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新的地缘和业缘社会组织的形成、服务观念和传统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纤夫文化、撒尔嗬等民族民间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4.
15.
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自治州的可邑村作为案例地,对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影响运用居民感知评价指标假设,并分析利益分配机制对当地居民的感知影响,得出了居民对社会文化、社区公共环境建设和社区参与的影响感知最强烈。此外,社区居民对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影响感知基本上也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中,民族村落与旅游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那些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并以村落形式存在的景区,既是居民的生存空间又是游客的游览空间,这类景区的管理涉及方多、难度大,关系到社区的长期和谐发展。其中,对居民意见的了解和认知是管理部门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四川省丹巴县甲居藏寨景区的走访,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意见,运用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为村落的管理决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族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内涵,其形成与发展以不同民族存在为前提,以民族交往为纽带,而任何民族关系都必须以一定地理空间为场域依托。国家中的村落是组成社会的基本节点,家庭是组成这一社会节点的基本单元。家庭作为民族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是民族关系形成的重要场域,是个体与民族群体延伸内外社会空间的基础。以民族志方法考察“一村七族”的大理郑家庄婚姻家庭中的民族关系,这在理论上是对“接近从局部到整体”工具的有效尝试,在实践上可作为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微观思路与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日常生活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少数民族乡村居民的信息获取与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电视台建设、增加少数民族乡村居民利益的表达途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沐浴是新平县目前重点打造的两个花腰傣文化生态村之一,当地的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仍处于较低的层次。主要针对大沐浴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非绿色化”现象,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提出了大沐浴民族村寨旅游绿色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大沐浴及云南民族村寨旅游绿色管理能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的表述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鄂西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的实证研究表明,文化表述受制于具体的权利、知识与资源背景;文化“真实性”具有多义、模糊的特征,它只是旅游过程中的“幻象”,这种幻象正是东道主社会的符号借用与游客符号消费过程的有机契合;旅游业发展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再生产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具有结构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