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阐释生命意义的诗性学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是追问人生价值的哲学言说。小说《恶心》就是思与诗密切相依的典范。它昭示了人如何从萨特哲学对本质所界定的事实性否定命题通向对存在所设想的价值性肯定命题。  相似文献   

2.
价值作为关系范畴在人生价值命题中直接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人生价值由依次递进的个人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阶段来构成,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实现是个立足社会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相一致的运动过程,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标志着人生的幸福与完满,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依赖于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死观的价值取向;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命观永不熄灭的亮点.要奋斗首先必须有健康的体魄,为此,毛泽东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命题;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正确地对待生死,使得毛泽东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以乐观奋斗的精神笑对人生;正确地看待生死,使得毛泽东以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奋斗不息的人生方式去与命运抗争,并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只争朝夕",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死观和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生命价值,从哲学角度看,就是指一个人的生命与社会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或指的是生命的有用性,即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包括了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而在追逐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以信仰作为指导,以责任作为载体,以最后的死亡作为明证。  相似文献   

5.
悲剧意识源于人类困厄的感受与省思,体现人的“生存终极关怀”,再现了人类更高维度上的生命自觉。其终极指向是对悲剧性困境的积极超越、消解悲痛的力量,意识到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从而力求摆脱羁绊、超越自我的昂扬之态,以否定的形式表现肯定的内容特质。  相似文献   

6.
对人生价值观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生价值观的热门话题,应明确和解决3个问题:1.价值、人的价值及人生价值的概念;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生价值观的两个基本命题,即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道义价值和功利价值的统一;3.“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尼采道德哲学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尼采的道德哲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它是一种本体意义上的生命意义哲学。尼采整个道德哲学的出发点和目的,便是为生命赋予意义,他是站在生命立场上否定旧的道德价值,而又站在生命立场上呼唤新的道德价值。这样一种以生命意义为核心的道德哲学,剥离了道德价值对生命价值的"遮蔽",生命价值获得了"澄明"和"敞亮",确定了生命价值的一阶地位。这一思路对现代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以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悲剧意识来源于对人的生命有限性的感知。李贺诗思考生命的长度,追询生命的意义,表达对生命的感受,希求对生命的把握,表现出彻底的生命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通过中国文化特有的心理机制,以"向空而有"的方式对人的生命意识、生存状态和历史价值的建构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元散曲中普遍对历史人物屈原采取贬斥态度,而对陶渊明则采用了褒扬的言辞,这反映了他们在严酷的社会现实条件下的思想隐微之处:对传统儒家的历史王道承担的神圣价值的大胆质疑和彻底否定;对个体价值的审视与重新定位,提出"贵适宜"的新的人生价值取向。这一由儒入道转化背后隐藏的恰恰是他们对现世生命的执着和热爱,对价值本身的执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有关天台山道教的唐诗进行价值层面的探讨,分析了其价值的主要体现:记述了诗人与道士的交往,为研究唐代诗人的生活和创作提供了新的领域;记述了天台道教的实践行为,为研究天台道教提供了珍贵资料;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高度重视,强化了人的生命意识;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在和谐;反映了时代精神风貌的变迁,具有一定的历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校开展生命价值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漠视生命、责任意识淡化、信念缺失等不良现象将直接影响其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应从教育本质出发,在尊重人的价值、尊严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大学德育,探索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教会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掌握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死观的价值取向;乐观奋斗是毛泽东生命观永不熄灭的亮点。要奋斗首先必须有健康的体魄,为此,毛泽东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命题;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正确地对待生死,使得毛泽东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以乐观奋斗的精神笑对人生;正确地看待生死,使得毛泽东以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奋斗不息的人生方式去与命运抗争,并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只争朝夕”,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死观和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9,(5):94-99
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问题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矛盾性就一直被社会理论家们感知和思考,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在批判现代性问题上发展起来的。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明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以往的社会存在方式,但也使主体自身原本具有的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成为不可能,物化阻断了人们与世界之间的真正关联,以错误的实践形式代替原有的真正实践形式来表达主体的生存状态。怎样冲破这种已经被物化的生命意识的束缚将是一个艰难的进程,而对人们实践活动形式的美好期许正是对现存物化状态的否定。因此,对卢卡奇物化思想的探究对我国社会思想和文化建设仍有其重要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虚无者"形象即曹禺所言的"一个美丽的空形"的置入是《雷雨》悲剧引发的深层原因。通过否定道德伦理、否定人生价值与存在意义、追求感观享乐等形式建构的周萍形象,在时代与家庭的双重背景中表现出与其身份极不相符的迷惘、恐惧、焦虑、痛苦、颓废与绝望。置于比较视野下,周萍的虚无思想指向的是一类青年群体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既呈现出某种个体化的自我撕裂,又代表了传统文化的承接错位和传统家族体制的涣散。"虚无长子"和"死亡长子"的提出,更凸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重估与现实叩问。  相似文献   

15.
从终极价值的探寻、精神境界的超越及生命意识的潇洒等3个层次来分析毛泽东的美学智慧。毛泽东对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等的审美思考都体现了他对终极价值的探寻。毛泽东的哲人风范和浪漫情怀使他的精神境界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其奋发健旺的生命精神,宏观俯仰的历史气度以及其诗化心态使他得以圆通潇洒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质交换"与当代人的人性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人面临人的生命本性生成的"物化"困境。当代中国人则因现代性发展的不完全,面临更加严峻的人性生成问题。蕴涵于马克思人性观念之中的人的"本质交换"的生命活动方式是人性生成的基本方式。当代人人性生成的"物化"困境是人的"本质交换"正、负双重效应的悖论性表现,是人性历史性发展的必然阶段。当代人需要通过现实的本质交换实现人性"物化"向"人化"的转换,走出人性生成的"物化"困境。同时,作为西方哲学中的一种生命意识,人的"本质交换"观点也是当代中国人人性未来生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7.
生命意识包括生死意识和生命价值意识。生命价值意识主要指对人的外在社会价值和内在自我价值的看法与追求。《世说新语》反映出魏晋士人的社会意识淡薄,外在社会价值的缺失导致士人内在自我价值追求的降低,他们多沉浸于当下生命体验的过程中,而真正从精神层面表现内在自我价值的自由意志却并没有在魏晋士人身上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庄子哲学传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宇宙的深刻反思,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对自由的深情向往和追求。而他的生命意识又浸润着浓厚的悲剧美学意蕴,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蕴含他对自愉自适的审美境界的崇尚。庄子把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对生命价值的关注由哲学层面提升到美学层面,无疑对现实人生具有指导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中国政治的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做",他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着一场改造现实社会制度的实际斗争;二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一家之"说"———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实的"叛逆"斗争中,毛泽东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人政治意识的价值取向,把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趋古"意识变为一种"前景"意识。随着这个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毛泽东在多方面表现出了对传统政治思想的"叛逆"。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三重生命(即肉体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存在的本性需要,如实充当了人在对象性活动中价值评价与选择的尺度或标准.那么,人的三重生命存在是如何交织构成人的现实的感性心理结构的呢?又是如何相互蕴含在一起充当人的内在价值尺度的呢?借助于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对人的感性心理现实的构成所作的诠释可以发现,知觉中生理心理的底层结构是从局部到整体、通过智力活动与意识上层结构融通,从而揭示了人自身作为内在价值尺度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根源.梅洛-庞蒂在这个方面为价值哲学关于价值以人自身为尺度的命题找到了哲学-心理学依据,也为创建价值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人们重新认识人自己搭建了一个坚实的脚手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