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藏的寺庙是西藏文化最聚焦的地方,不单纯是宗教场所,还承担着教化育人的社会功能。本文阐述了西藏寺庙教育的由来和寺庙的组织制度,对西藏寺庙建筑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了西藏寺庙建筑与现代教育建筑的共同点,突出了它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西藏的寺庙是西藏文化最聚焦的地方,不单纯是宗教场所,还承担着教化育人的社会功能.本文阐述了西藏寺庙教育的由来和寺庙的组织制度,对西藏寺庙建筑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了西藏寺庙建筑与现代教育建筑的共同点,突出了它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回族经堂教育的产生及早期形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教育制度中,回族经堂教育颇具特色,它集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为一体,随时代发展而变革,至今仍保留于回族清真寺内。对这一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限于篇幅,本文仅论述回族经堂教育的产生条件及早期传播情况,对于其教育制度、风格、社会价值等,将另文探讨。 一 所谓经堂教育,是在清真寺院里,由开学阿訇招收回族穆斯林子弟,诵习伊斯兰教经典,传授教义、教法等基本宗教知识,培养宗教接班人与普及伊斯兰教常识的一种特殊教育制度。“经堂”一词,始见于清初。刘介廉《天方典礼·例言》:“是书语气与经堂语气既不相合,则不能不起物议。”所谓“经堂语气”指在经堂学校使用的一种口语,“经堂”一词的出现,显然早于清初。早期回回穆斯林借用汉语词汇,将《古兰经》尊称为“天经”、  相似文献   

4.
回族经堂语的语言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经堂语,顾名思义,是回族经堂教育中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因为经堂语并不脱离于汉语,而只是一种在汉语基础上形成并通行于回族宗教教育中的语言。所以,在语言学的学科分支中,它应该归属于社会语言学,经堂语的语意内涵也应该是汉语言的变体——回族经堂社会语言。 作为汉语言的一种变体,回族经堂语首先给汉语言学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由于其宗教语言的性质,也可以把它和其它回教化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无疑,这将会给普通语言学理论增添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西藏古代寺庙建筑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风格,文章对雅桑寺、萨迦寺、扎西岗寺、白居寺、强巴林寺、楚布寺及拉萨三大寺等西藏古代典型的寺庙建筑进行了分析,扼要地论述了西藏古代寺庙建筑的军事防御风格及各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丁士仁 《回族研究》2012,(2):102-108
经堂教育是伊斯兰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传承宗教信仰和延续文化命脉的重要途径。国内以往的相关研究,由于受到资料、语言等方面的局限,加之缺乏横向的比较,过多地强调中国经堂教育的独创性,而忽视了其与伊斯兰世界教育体系的整体联系。如果将中国经堂教育放到一个更大的视野中去考察,进行横向比较,不难发现它只是一个流,其源头近在印度,远在中亚。  相似文献   

7.
马燕 《回族研究》2006,(3):105-111
经堂教育作为回族民间教育的主流,不仅传承和巩固着回族文化,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回族的发展。经堂教育教材作为实施教育的经典文本而成为回族文化的主要承载方式,但它体现的不仅仅是文化本身,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纽带,体现了回族生生不息的民族“基质”,而且在今天看来,它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从经堂教育教材的历史沿革与当代变迁的继承和变异中,探寻回族经学教材体制发展的足迹。  相似文献   

8.
在东方学学科领域内维吾尔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它作为突厥学的独立分支对维吾尔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行着综合研究。维吾尔人是具有发达城邦文化的中央亚细亚最古老的突厥语人民。古代维吾尔文献的存在及广泛应用也证明了这点,这些古代文献大部分保存至今。在5世纪前维吾尔人就已有了文字,新粟特文字母大概就是这种文字的基础。东突厥斯坦的岩洞寺庙——举世闻名的“米耶”建筑(千佛洞),就是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结合体,这些寺庙对维吾尔  相似文献   

9.
试论多布巴的《了义山法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布巴喜饶坚参是14世纪著名的觉囊派大师,在藏传佛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广引教理证成,遂立他空胜义见宗”。在主持觉囊寺期间修缮寺庙,建塔立像,使觉囊派出现了创宗以来的第一次兴盛局面,赢得了地方势力的支持.他的代表作《了义山法海论》无论从深度、广度以及内容的丰富、语言文字的精炼来说,在整个觉囊派历史文库中都是无与伦比的.在今天看来,这本书对中观他空思想、乃至觉囊派历史的研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著作.下面就多布巴的生平事迹和《了义山法海论》的基本思想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河州经堂教育的两次重大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经堂教育自16世纪中叶在陕西形成以来,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清同治年间,随着陕西回民起义的失败,经堂教育的中心也随之西移,河州成了中国经堂教育的中心。20世纪50年代,经堂教育在河州出现了第一次重大的突破和变化;80年代,又出现了第二次突破,使河州的经堂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上突破了传统的模式。这两次改革,是20世纪河州经堂教育的两大飞跃,而这两次重大变化都发生在河州著名经师“井口四师傅”和他的弟子两代人的手上,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河州地区的范围,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对未来中国的经堂教育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壤塘寺庙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头,北依壤巴娜山,似金虎横卧;南临自东向西北境蜒流淌的则曲河,形如青龙游于前。中壤塘寺庙由藏洼、确基、藏迪、泽曲四大寺所组成,是我国目前藏传佛教觉囊派的根本道场,素有“小西藏”之称。觉囊派的正式形成是以13世纪末叶更邦·图杰尊追大师在西藏拉孜县那加吉祥山腹地建成觉囊寺为标志,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初叶解开他性宗金刚乘斯芬克斯之谜的域摩·弥觉多吉上师那里。据记载,弥宽多吉上师宿智颖悟,通达一切显密诸明,他在详学《时轮根本续》的疏解要门以及《集密》…  相似文献   

12.
《回族研究》2015,(1):53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丁士仁教授主编《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上)》一书,于2013年12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的经堂教育,是以传承和发扬伊斯兰文化为目的的具有浓重宗教色彩的专业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它以清真寺为依托,以学习伊斯兰教经典为宗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传承伊斯兰文化和信仰的宗教专业人才,为伊斯兰文化的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该书收集了先贤和老中青学者论述经堂教育的30多篇文  相似文献   

13.
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与之相应的私人经堂建筑艺术所展示的是藏传佛教艺术所传播的特定历史产物,也是藏传佛教艺术根深蒂固于民间和全民信教的集中体现。更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宗教文化深厚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迪庆高原藏族民居建筑与之相应的私人经堂建筑艺术所展示的是藏传佛教艺术所传播的特定历史产物,也是藏传佛教艺术根深蒂固于民间和全民信教的集中体现。更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宗教文化深厚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寺庙是一个城市文明传承不可或缺的载体之一,不论是在形式上的层次,还是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它都是城市构建不可或缺的部分。文殊院作为从古代到近代成都市区寺庙早期最为兴盛的寺院之一,影响力覆盖了整个川西地区。依据其在成都市区的空间占位体系以及辐射区域的影响,为寻找建构当代城市文脉空间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一些有机建构的策略和方法。为当前的城市发展提供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城市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印制或脱模制作的小型泥造像和佛塔,藏语称之“擦擦”,是一种造像功德和积累资粮的行为,由此衍生了储存擦擦的“本康”建筑形制。本康除了存放擦擦外,还有佑护生灵、祛灾祈福和祈求丰收等多种民间信仰的含义。虽然本康建筑形制简单,但是本康的营造是严格按照藏传佛教仪轨进行,这些仪式的延续和传承,造就了藏式建筑传统和精神叙事。在以清代蒙古族高僧察哈尔格西洛桑次成撰写的藏文文献《本康营造法式》和田野调查基础上,对藏传佛教微型的万佛殿“本康”的建造仪轨和文化内涵进行探究,发现本康建筑艺术是以独特的高原环境为依托,集中表达了佛教旨意和蒙藏信众的宗教情感。  相似文献   

17.
寺庙是一个城市文明传承不可或缺的载体之一,不论是在形式上的层次,还是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它都是城市构建不可或缺的部分.文殊院作为从古代到近代成都市区寺庙早期最为兴盛的寺院之一,影响力覆盖了整个川西地区.依据其在成都市区的空间占位体系以及辐射区域的影响,为寻找建构当代城市文脉空间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一些有机建构的策略和方法.为当前的城市发展提供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城市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何志明  穆萨 《回族研究》2012,(4):118-121
马联元(1841—1903),清代著名的回族伊斯兰教育家、思想家,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云南学派继马复初之后出现的一位集大成者。他一生致力于伊斯兰教育事业,首创的"中阿并授"和"穆尔林"两项经堂教育主张,开创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新局面,不仅成为云南回族穆斯林经堂教育恪守的传统,而且成为  相似文献   

19.
试论藏族民居装饰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藏族民居装饰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藏族民居装饰的表征,它已不拘泥于传统藏族固有的石木结构与白墙形成的装饰特征,而是融入了过去王宫、园林、寺庙等建筑装饰艺术特征,无论在结构的布置或形式的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一种融合,使民居建筑装饰呈现多元化与丰富多彩。这可能是当代藏族民居装饰艺术的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经堂语是我国穆斯林学者在经堂翻译经典或演讲时所使用的融汉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为一体的混合语言.本文试图从"语气"着手,对经堂语从其中枢部位进行解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