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为中心的左翼文学思潮与创作 ,形成了新的文学传统和创作模式 ,对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以及当下动态发展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左翼文学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展现出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复杂而曲折的关系。鲁迅、茅盾和一些对文学艺术本质有着精深把握的左翼理论家、创作家对左翼文学精神的理解及其创作 ,真正代表左翼文学全部内涵的现代文学意识 ,同一度造成当代文学发展之路窄化甚至停滞的极“左”文艺思潮、文学观念有本质区别。论文粗略勾勒了左翼文学精神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面貌和文学现代化的影响 ,概括总结了左翼文学精神及其影响下不同时期创作的得失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端木蕻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富有多方面才学和深厚的中外文学素养的作家。学术渊源既深且广,其中来自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他是一株植根于华夏沃土兼汲外来营养的“端木”,联系着中国古代和现代两大文学传统。他的小说既长于个人心灵的自我表现,也注重政治教化、社会功用,构成社会政治话语与个人生命体验的交错呈现,走过一条从拯救家庭、个人,到拯救社会的创作道路,既联系承传文化传统,又富有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为中心的左翼文学思潮与创作 ,形成了新的文学传统和创作模式 ,对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以及当下动态发展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左翼文学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展现出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复杂而曲折的关系。鲁迅、茅盾和一些对文学艺术本质有着精深把握的左翼理论家、创作家对左翼文学精神的理解及其创作 ,真正代表左翼文学全部内涵的现代文学意识 ,同一度造成当代文学发展之路窄化甚至停滞的极“左”文艺思潮、文学观念有本质区别。论文粗略勾勒了左翼文学精神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面貌和文学现代化的影响 ,概括总结了左翼文学精神及其影响下不同时期创作的得失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自宋伊始在中国古典戏曲文学中出现众多的“背亲弃妇”的负心男子形象。它是两宋以来社会生活的反映 ,与科举制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它是两宋以来意识形态的反映 ,代表着理学体系中的秩序法则和行为规范 ;它是宋代“市民文化”和“市井文学”的必然产物。其代表作品《张协状元》、《王魁负桂英》、《琵琶记》等对后世戏曲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为宣扬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形象教科书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文学旧体诗词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具有独立的文学内涵和价值的文学现象,“九一八”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初声,成为中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旧体诗词作品,由此,旧体诗词出现了20世纪以来第二个创作高峰。有的作品延续、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边塞诗传统,咏叹悲歌慷慨的军旅生活,有的作品在当时中国整体的社会情境中去体味这一事件,充满了家国之忧与救亡之切的尖锐沉痛的社会批判,还有作品对“九一八”事变作历史省思,透视研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探讨其中的规律与教训。“九一八”文学中的旧体诗词显现了20世纪文学与文学传统的脉系关联,是闪烁着现代中国文学精神的创作。它所显示的旧体诗词在新的社会、时代中的创作实绩,为我们打开了考察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学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沿海6省、市部分海洋文学作家聚会研讨海洋文学的创作,认为在弘扬传统的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海洋精神的同时,更要凸现主体精神的现代意识,注重区域特色,倡导丰厚的生活积累,把握人类命运与海洋的深切联系,努力提升海洋文学的精神品位。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以具有“女性文学”品格的创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些许亮丽。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学”品格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 :一、从个人出发的对女性经验世界的构筑 ;二、以女性视角为基点的对外部世界的介入。总体来说 ,李清照在她生活的时代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 ;李清照对后来女作家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视野中的抗战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抗战文学进行考察、观照 ,可以发现抗战文学具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色调。进而从观念、思想、处事原则层面上分析 ,传统文化主要从“三气”、“缘”、“忍”、“土地崇拜”等方面影响了中国抗战文学。  相似文献   

9.
台湾文学的源头在祖国大陆,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晚明至清代中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通过文人游宦等方式传播到台湾,并且培养了当地的作家。清后期,两岸文学相互促进,台湾文学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台湾文学的发展出路,当今重要的是揭穿所谓“本土化”的面目,坚定地反对“去中国化”和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10.
“人的文学”与“生活的心”是相隔近百年的两种文学观,然而这两种观念却存在诸多联系,无论是在观念发生的背景、文学观念的内涵意义,还是语义生成的哲学基础上都有惊人的相似处.从发生背景而言,这两种文学观念都遵循一种“走出……”模式,其对生活和文学主体的阐释也高度一致;无论是“人的文学”还是“生活的心”,都强调用“心”去观照生活,旨在“为生活立心”而又在生活中“立美”.通过这两种文学观念的比较可以看到中国文学文脉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文学传统中悲剧作品占主流地位,这源于《旧约》和古希腊的艺术传统。“厄普代克的悲剧”有双重意义:一是指厄普代克秉承了这一西方悲剧文学的创作传统而提高了他的文学地位,他在“兔子四部曲”中就表现了长达四十年的美国式的悲剧生活。二是指他存在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即他违背了部分传统而在作品中出现了太多的性描写。这样,他的文学地位就被降低了一些,从而成为他自己的悲剧。因为在西方的文学世界里,作家的地位高低主要是由其作品的悲剧性描写及其道德层次的高低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是中国文论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论涉及面广,规模宏大,而且有各自的体系和传统,因此具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和特殊价值。在少数民族文论中有关文学的功能的论点较多,主要表现在: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将文学视为治理国家、教育人民的重要途径;肯定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重视文学的认识作用,认为文学具有传播知识、提高人的智慧和素质的功用。  相似文献   

13.
对宋词来说,文学传统有两个方面:一是唐五代词的传统,一是宋以前中国文学的传统。就前者而言,男女情爱的内容、香艳柔婉的风格,都被宋代词人所继承;就后者而言,中国文学的诸多传统,都在宋词中得到了充分的继承与延续。宋词继承了文学传统,也丰富、补充、发展了文学传统,从而成为中国文学传统之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的文学语言观出现于现代文学语言成型的第二阶段,对于第一阶段文学语言中盛行的书面化、西洋化来说,它是一次必要的否定。但由于这种语言观独重口头、民间传统而排斥其他传统,致使文学语言失去了必要的发展空间。出现于第三阶段的汪曾祺,其文学语言观既借助口头、民间文化传统,又依靠书面文化传统,很大程度上扬弃和超越了赵树理的文学语言观并完成了第二次否定。经过了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后,现代文学语言才算真正确立了自己的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15.
新月派受到中国传统文论的影响,体现出对古典诗论的自觉追求,即一方面提倡新诗的格律化,接续了白话诗出现后一度被隔断的格律诗的诗歌传统;另一方面,强调理性节制情感,恢复了以含蓄蕴藉为美的古典美学原则.这不仅是对"五四"白话诗和自由体诗的反拨,也是对传统诗歌理论的继承和现代语境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批评派鼻祖的T·S·艾略特在他最重要的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试图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融合起来,提出了文学的"非个人化"特征,强调文学"传统"对个体作家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并以此建构了他独特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评价标准,对推动20世纪西方文学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我们在新世纪的文学史建设提供了具体而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以"非正统儒家文艺观"作为其文艺理论的核心,并在此文艺观指导下,用自己的文学创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真心、真人、真情的文艺思想。周作人倡导个体意识,主张表达个人完整的知、情、意,并形成了一种周作人传统,影响着新时期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辜鸿铭最看重文学中的道德内涵,他有关文学的一些精辟之论常常为道德本体的文学观所遮蔽、冲淡,甚至改造。辜鸿铭发出“惟诗贵有理趣,而忌作理语耳”的议论;提出适合于各民族文学研究者对于异族文学进行高层次研究的文学“整体研究观”;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学及文言文的地位。但是,他的道德人文观念已经渗透到他所涉及的各个话题中,其文学批评已经很难回归到文学轨道。从辜鸿铭对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所展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而言,他是一个当然的文学家:但从文学观念方面说,他更多地体现出一个道德家和社会工作者的本色。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文学思潮观形成于对欧洲文学思潮的译介,厨川白村最早进行欧洲文学思潮史的系统研究并明确阐述了自己的文学思潮观,成了后来日、中研究者仿效的主要范例。受厨川白村影响,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写了《摩罗诗力说》一文,是中国人研究欧洲文学思潮的开端。五四运动前后,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以及文学研究会均受到日本影响。中国的艺术思潮研究走了一条与日本近似而且联系紧密的道路,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依赖于“日本桥”的中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文体学问题,但对文体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探讨还很不够。从侧重于语体功能的语言学的文体学与侧重于体裁功能的文学文体学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来看,目前古代文学研究将文体问题简单化为体裁问题有其不足之处。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文体学传统,文体学是整个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核心。传统的文体学内涵与方法,正是包括了目前学术界使用的语言学的文体学与文学文体学两方面的内涵,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文体学。古代文学的文体学研究应该充分汲取这一传统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