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墨家与诸子十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士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0-53
从出身与源流上看,以墨子为核心的墨家学派很可能是一个流亡的贵族集团。孔子与墨子的分歧在于"礼与食孰重",即政治文明重要,还是物质文明重要;孟子与墨子的分歧在于"君主的正业是什么",即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生产重要,还是使人民成为懂文明、讲礼貌的人重要;荀子与墨子的分歧在于"是劳动重要,还是学习重要",即直接创造财富的生产环节重要,还是分配生活资料的政治制度建设更重要;韩非子与墨子的不同在于"心系百姓,还是只关心最高统治者";老子与墨子的根本区别在于"非儒,还是反文明";庄子与墨子的根本区别在于"实用主义,还是审美主义";杨朱与墨子的区别在于"腓无胈,胫无毛",还是"一毛不拔"。墨家学派是指导侠客进行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墨家与农家在中国农业文明结构中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汪聚应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59
文章共补遗唐人豪侠小说五十二篇,按照《唐人豪侠小说篇目考辑》的考辑方式,分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变衰期四个时期编排,并从出处、版本、内容、流变等方面作简要考辑。 相似文献
3.
汪聚应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59
文章共补遗唐人豪侠小说五十二篇,按照《唐人豪侠小说篇目考辑》的考辑方式,分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变衰期四个时期编排,并从出处、版本、内容、流变等方面作简要考辑. 相似文献
4.
唐人尚武,在唐代武术文化中,往往还推重比武过程中的灵感智慧,以一种乐观豪迈的精神,描绘比武过程及其所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武术中某一技艺以技服人,还往往有为国争光震慑外夷的更大用场。这种主要以武术比试较量所形成的豪侠观念,还泛化到其他文化分支。成因有:人类争强好胜的本能与宽松文化环境的充分适合;中外往来活动的催发;帝王将相的喜好与江湖技艺游乐精神的共生互动。 相似文献
5.
李晓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9-15
对先秦墨家学说及其与儒家礼治学说的学术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系统解析,认为墨家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儒家礼治学说的畸形变种,是对儒家礼治学说的一种理论反动,其学术进步性并没有现代某些学者所认定的那么夸张。 相似文献
6.
李小荣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64-69
唐代游侠之风盛行,随之而产生大量优秀的咏侠诗,而同样表现豪侠精神的豪侠小说由于文体承载内容不同等原因,兴盛时间明显晚于诗歌。由于体裁不同,豪侠小说对唐代豪侠精神的表现与诗歌存在许多不同,从而体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承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17
墨家学说体系的构成 ,主要有治国的“十论”和科学、逻辑三部分。“十论”是学说的精华。由于墨家相信天 (上帝 )和鬼神的真确存在 ,所以将其学说体系自觉地建立在了天意的基础之上。“十论”当中 ,以兼爱为核心 ,其他各论则是兼爱的引申和展开。同时 ,墨家认为天意就是兼爱 ,就是利人 ,就是义 ,就是仁 ,最终用“天下之利” ,填充了政论、科学、逻辑循环的中间区域 ,将三者连为一体。墨家把学说的目的归结为利人 ,而且是利天下大多数的人 ,使得其学说体系在人文理性上的落后和迷信的一面显得相对淡薄 ,而在整体上更多地表现为人民性、合理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8.
射箭技艺与唐代豪侠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边将武功的描绘,唐人往往以骑射功夫为代表,并且以此鼓动起报国进取的热烈情怀。唐人还以射箭练武场面,歌咏盛世带来的自信心。唐人描绘歌咏射箭,不再局限于一般性的武力层面,而成为一种特定精神取向和豪侠传统,较直接地与持发者内在精神蕴含联系起来,乃至成为一种内在精神追求和神勇气质的外现。 相似文献
9.
唐人以饮食量大、食物巨大、饮食方式和环境竞豪。饮酒也在于全民性及酒食合欢氛围的刻意营构。饮茶也喜豪饮。所谓“量”体现了以武勇竞豪的一种身体性、生物性的替代表现;以饮食方式的粗率豪放,表现的是特定的开放时代那些更加人性化、情感化的内容。这也是对于刻意文饰自己的饮食方式不满,有意与南朝社会崇尚柔弱的流俗表现不同,从而适应和张扬了唐代尚粗豪的时代风习和个体情性。 相似文献
10.
李雷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3)
为了研究先秦墨家学派的义利观念,采用诠释学方法,从前后期墨家义与利意义的生成着眼,比较前后期墨家义利观念的阐释方式,考察先秦墨家学派义利观的发展.前期墨家重在"义"的"量的扩张",后期墨家"通约"了前期墨家义利思想,注重探究义与利在心理层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黄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墨家的道德理论包括道德起源论、道德价值论、道德规范论、道德评估论和道德教育方法论,皆自成体系:关于道德起源,它宣扬上天赋予论,又突出后天习染论,表现出"二元化"倾向;关于道德价值,它提出"万事莫贵于义"和"义为天下之良宝",把道义同功利统一起来,比儒家重义轻利的说教,无疑更为合理;关于道德规范,它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以及"赖其力者生",大力倡导"俭节"的美德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道德评估,它提出以"三表"作为评估的标准和"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估方法;关于道德教育方法,它提出了诸如"尚贤事能"、"上同而不下比","尊天事鬼"等一系列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立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4):58-62
唐人乐于谈论前代豪勇之士如何忍痛带伤立功,充满了对这类豪勇之士的钦敬仰慕。唐人自己的忍痛事迹,也常流播于当时人们的谈论中,不少故事异文很多,一再被复述和转录。自伤忍痛往往还为某一具体目的进行,当事人侠烈气概的外现,具有一种让人钦敬的自我牺牲精神。唐代后期,作为一种固化的民俗,自伤还往往被恶人无赖用来炫示勇力,成为团伙內部考验个体成员忠诚与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刘立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79-82
推理是墨家逻辑的重要内容,梁启超对墨家逻辑推理"说"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梁启超用西方逻辑知识,较为明晰地对"说"加以界定,揭示"说"推理的依据,探讨了"说"的具体形式,让世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墨家逻辑的推理思想,体现了墨家思想的逻辑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墨家的专制主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世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20年前,笔者曾撰文指出:“封建专制主义完全是由韩非集其大成的法家学说”,而不是孔孟之道。(见本刊1980年第4期,又见《新华文摘》1981年第3期)。近年读《墨子》,始觉法家亦非始作俑者,我国专制主义思想其实导源于墨家。可是,墨家学说古称“役夫之道”、“贱人之所为”,近世更被不少学者誉为代表劳动人民,何以会宣扬并奉行专制主义,颇令人难以置信。然细绎原文,似又不容置疑,以是略陈管见,敬祈读者教正。一墨子指出:“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 相似文献
16.
墨家功利主义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义利观与先秦诸子有所不同。儒家主张贵义轻利 ,法家主张唯利无义 ,墨家则贵义也重利。其所言之利又主要指天下之利 ,其合理意义不言而喻。但墨家功利主义是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 ,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史观的泥潭 ,随着墨家的衰亡其功利主义思想也一并衰落下去。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传统哲学体用不二的特征,使先秦诸子的生活实践彰显了各自的政治理念与哲学思想.墨家哲学分有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这一文化精髓,以义为核心并统摄起其整个哲学体系.对思想学说的“述而作”立场、学派独创的钜子组织制度以及贯彻了其文教精神的生活方式,既为墨家哲学的社会实践,亦是其思想实验.以此入手,探讨其生活哲学的以行践义和政治哲学的舍生取义,可以进而了解墨家哲学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墨家逻辑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原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2)
墨家逻辑有普遍性、真理性和科学性,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型,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的珍品,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认真研究、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墨家思想精髓与武侠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7-9,80
墨家思想所提倡的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非乐、非命以及为天下人谋天下的初衷与倡导平等博爱、热爱和平、果敢自信、除暴安良的武侠精神,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内在联系.墨家思想精髓对武侠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