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民族学刊》(双月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民族学专业学术理论期刊。国内标准刊号:CN51—1731/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9391。  相似文献   

2.
《民族学刊》(双月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民族学专业学术理论期刊。国内标准刊号:CN51—1731/C;国际标准刊号:ISSNl674----9391。  相似文献   

3.
《民族学刊》(双月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民族学专业学术理论期刊。国内标准刊号:CN51—1731/C;国际标准刊号:ISSNl674-9391。  相似文献   

4.
《民族学刊》(双月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民族学专业学术理论期刊。国内标准刊号:CN51—1731/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 74-9391。  相似文献   

5.
《民族学刊》(双月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民族学专业学术理论期刊。国内标准刊号:CN51—1731/C;国际标准刊号:1SSNl674--9391。  相似文献   

6.
《民族学刊》(双月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民族学专业学术理论期刊。国内标准刊号:CN51-1731/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9391。  相似文献   

7.
《民族学刊》(双月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民族学专业学术理论期刊。国内标准刊号:CN51-1731/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9391。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  相似文献   

8.
《民族学刊》(双月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民族学专业学术理论期刊。国内标准刊号:CN51-1731/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9391。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展示民族学研究成果,突出西南民族研究特色,为繁荣民族科学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加快民  相似文献   

9.
《民族学刊》(双月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民族专业学术理论期刊。国内标准刊号:CN51一1731/C;围际标准刊号:ISSN1674-9391。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荟萃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中国民族学的现实目标陈烨关于民族学的应用已不是民族学研究的新课题,可以说从民族学产生的那天起,民族学的应用已与其如影随形了。具体说来,它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民族学应用研究;二、对应用研究的实际操作。出于目前中国民族学的现状,这里主要侧重于...  相似文献   

11.
民族学作为因应现代化而生的学科,理应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深化和创新中有所作为。中国民族学有研究现代化的深厚传统和丰硕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力推进既对中国民族学的知识创新提出了急切要求,也为其提供了广阔平台,还激发其强劲动力。中国民族学的知识创新应面向:中国社会实践和重大战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民族学基本问题和方法。民族学知识创新的原则是:守“魂”、寻“根”、开“眼”、从实、原创。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民族学知识创新应聚焦于“变”和“特”。  相似文献   

12.
林耀华先生在他主编的《民族学通论》中说: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共同体。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应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共同体,这即符合民族学研究史上的传统意义,也等同于我国一般学者对民族这一概念的一般看法。  相似文献   

13.
广西民族学研究会于6月24日召开了以“民族学发展趋势与前景”为主题的学术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区党校、广西艺术研究所以及南宁地区从事民族学研究、教学的专家、学者共20多人,大家就民族学的发展问题发表了意见。回、关于民族学发展方向问题。大家认为,今后民族学发展的方向,应是民族学中国化。其主要理由是:(l)民族学、人类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人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现阶段民族学研究的重点是“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凭借西方人类学理论、古典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苏维埃民族学派、中国经验与理论研究等多元学术传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已经构建起一种具有本国特色的学科体系,继英国、美国、欧洲大陆、苏联等四大研究范式之后融汇成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五大学术传统,并展开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逐步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作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第五大传统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有如下特点:历经几代学者探索新理论新方法的成果;综合借鉴世界各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学术传统,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配套;将历史文献资料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相结合,具有深厚的史学渊源。  相似文献   

15.
《民族学刊》自2010年6月出版创刊号以来,已经走过六个年头,编辑出版了32期杂志,在业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服务质量、扩大《民族学刊》的社会影响,《民族学刊》编辑部在北京勤云科技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通了《民族学刊》编辑部网站(网址:http://mzxk.ijournals.cn/mzxk/ch/index.aspx),经过我们的积极努力,自创刊以来的全部发文信息已经全部挂在《民族学刊》编辑部网站上,任何读者、作者均可查询并可免费下载所需信息。欢迎您的光临!可通过本刊纸本、网站获取《民族学刊》官方微信公众号。 为促进《民族学刊》投稿的学术规范性和学术质量,本刊网上投稿系统于2016年1月正式开通运行。请广大作者从今以后向本刊投稿时,在通过电子邮箱(CN511731@vip.sina.com)投稿的同时,务必请同时通过《民族学刊》网站投稿。 特别提醒:通过《民族学刊》网站投稿,需要先进行实名注册登记,完成注册的作者方能进行投稿。投稿成功一个月后,作者可以通过网站投稿系统或拨打编辑部电话(028-85524868,85524958)查询稿件处理进度及结果。  相似文献   

16.
《民族学刊》自2010年6月出版创刊号以来,已经走过六个年头,编辑出版了32期杂志,在业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服务质量、扩大《民族学刊》的社会影响,《民族学刊》编辑部在北京勤云科技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通了《民族学刊》编辑部网站(网址:http://mzxk.ijournals.cn/mzxk/ch/index.aspx),经过我们的积极努力,自创刊以来的全部发文信息已经全部挂在《民族学刊》编辑部网站上,任何读者、作者均可查询并可免费下载所需信息。欢迎您的光临!可通过本刊纸本、网站获取《民族学刊》官方微信公众号。 为促进《民族学刊》投稿的学术规范性和学术质量,本刊网上投稿系统于2016年1月正式开通运行。请广大作者从今以后向本刊投稿时,在通过电子邮箱(CN511731@vip.sina.com)投稿的同时,投稿的同时,务必请同时通过《民族学刊》网站投稿。 特别提醒:通过《民族学刊》网站投稿,需要先进行实名注册登记,完成注册的作者方能进行投稿。投稿成功一个月后,作者可以通过网站投稿系统或拨打编辑部电话(028-85524868,85524958)查询稿件处理进度及结果。  相似文献   

17.
《民族学刊》自2010年6月出版创刊号以来,已经走过六个年头,编辑出版了32期杂志,在业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服务质量、扩大《民族学刊》的社会影响,《民族学刊》编辑部在北京勤云科技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通了《民族学刊》编辑部网站(网址:http://mzxk.ijournals.cn/mzxk/ch/index.aspx),经过我们的积极努力,自创刊以来的全部发文信息已经全部挂在《民族学刊》编辑部网站上,任何读者、作者均可查询并可免费下载所需信息。欢迎您的光临!可通过本刊纸本、网站获取《民族学刊》官方微信公众号。 为促进《民族学刊》投稿的学术规范性和学术质量,本刊网上投稿系统于2016年1月正式开通运行。请广大作者从今以后向本刊投稿时,在通过电子邮箱(CN511731@vip.sina.com)投稿的同时,务必请同时通过《民族学刊》网站投稿。 特别提醒:通过《民族学刊》网站投稿,需要先进行实名注册登记,完成注册的作者方能进行投稿。投稿成功一个月后,作者可以通过网站投稿系统或拨打编辑部电话(028-85524868,85524958)查询稿件处理进度及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严格意义上的 20世纪即将结束。这个世纪有太多的历史值得记录,有太多的大事值得铭记。百年间,在世界乃至中国,人类学民族学都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回顾 2000年的 7月,在北京召开的被誉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的“奥林匹克”的 2000年中期会议,不仅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重要的是它也将为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历史留下了重要一页,它同时也昭示: 21世纪是人类学民族学的世纪。为此,我们正在迎接它的到来,以我们的方式和我们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民族学是随着社会需要产生和发展的,现代社会促进了民族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理论和方法均进行了变革。传统民族学向现代民族学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我们应充分认识现代民族学的基本特征;开展现代民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推进现代民族学在中国和世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神秘美丽的湘西大地一直牵动着众多民族学者的心,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凌纯声、芮逸夫、石启贵、潘光旦等无不在此留下足迹……今天的吉首大学民族学研究已异军突起,又在继续深切地观照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的生存,思考着他们的未来。 关注民族学的人们对湖南吉首大学不会感到陌生,因为民族学界一年一度的 盛会——全国民 族学研讨会2000年度的年会就在该校举行,吉首大学异军突起的民族学研究给与会的各地民族学专家留下了很深印象。他们对东道主的民族研究工作作了这样的评价:填补了湖南省 民族学学科建设的空白,为湖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