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是双向逆反建构的关系,在主体走向客体的同时,客体也走向主体。主体走向客体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去阐释:文学写作首先要求作者有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文学写作活动关注的是客体的审美属性;审美属性使文学写作中的客体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价值产生于主客体之间的实践创造关系。它既取决于主体的特定需要及相应的实践行动,也取决于客体的特定属性和固有品格,换言之,价值既不是主体的主观规定性,也不是客体的客观规定性,它产生于构成对象性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流和创造。因此价值是一种新质,是最能代表人类创造性能力的特征。文学价值就是这种创造性的价值。文学价值既有一般人文工作价值的特点,又有文学价值自身的特殊规定性。要把握文学价值的创造原理,仅仅停留在一般的主体,或一般的客体及主客体的统一上是不够的,必须把主客体统一深入到作者、作品、接受者(读者)及三者的相互关系之中,对文学价值的创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透视。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文学价值的创造原理:1、对文学价值观上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片面性的批判。2、创作主体建构艺术作品的过程。3、接受主体建构审美对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美学界有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观点,认为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它们的两种基本形态:壮美(崇高)和优美,都是由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决定的。持这一观点的同志认为:如果主体与客体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便会产生壮美,即阳刚之美。如果主体与客体处于统一和谐的状态,便会产生优美,即阴柔之美。例如王朝闻先生主编的《美学概论》认为:“无论在现实美或艺术美中,人们都可以分别出具有不同状态、面貌和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新闻写作运思的基本原理,认为:新闻写作运思的先决条件是建构主体的新闻写作文化格局,新闻写作运思的本质就是主体运用其格局去“同化”和“顺应”新闻客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论不同于西方古代文论的根本之点,在于它特别重视创作者的主体活动。尽管两者都把文学创作看作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审美过程,但古代西方文论是以主体对客体的摹仿为基本点的。摹仿,是古希腊美学的普遍原则,亚里斯多德就是在“摹仿说”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诗学体系。不管“摹仿说”包含了多少主体的创作意识,其视角始终是着眼于自然,着眼于创作客体的。中国古代文论则不同,它以创作者的主体活动为基点,从来不把文学看成是对客体的摹仿,客体只是主体活动中的一种载体和媒介,永远没有与创作主体有同等的品格。文学不是现实的“影子”,而是精神世界的披露。它所特有的一系列贯串性的核心概念,如“气”、“情”、“意”、“趣”、“才”、“性”、“神”、“韵”等无不与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这种以创作主体为中心的文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  相似文献   

6.
审美体验有四个特性:情感性、直觉性、整体性和创造性。体验在本质上是情感性的,只有在情感中才能有体验。审美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是直觉的,它在情感上发生于理性的审美判断之先。审美体验的整体性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在客体方面,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不作分解地从关系和联系中进行体味。其二,在主体方面,审美主体以知、意、情统一的主体心灵投入感知和体验。审美体验本质上就是一种建构,它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向的建构过程。审美体验通过建构才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文学语言凭借意象建构意义世界。意象是艺术创造主体生命意识与客体融合同构的结晶 ,是艺术形象诞生的前提。李煜词中的意象蕴涵着生命意味 ,它通过文本的意象来展现艺术创作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价值是事物(或客体)对人或以人为组成要素的社会群体(或主体)所具有的意义、效应或效果。它并非是事物自身,而是事物由其内在属性所规定并实际产生了的作用。因此,价值概念反映的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的关系。就经济领域的价值而言,它反映的是经济领域中各类经济主体同这个领域中的一切经济现象、事件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在这关系中,经济主体成为价值主体而经济客体构成了价值客体。经济主体作为价值主体,意味着经济领域的价值是为经济主体的利益服务的,是就经济主体需要的满足而言的;经济客体作为价值  相似文献   

9.
实践本体论的关系性与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本体论是以自然本体论作为不言自明的前提的社会本体论,即阐明人类及其社会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的存在论。实践美学以实践本体论为本体论基础,把实践美学推进到新的阶段。实践是一种关系性哲学范畴,它超越了传统哲学和美学的形而上学视野,消解了主体和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主体和客体、主体和主体、客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之中探讨美的存在本原和存在方式,使得美学成为了关于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科学,在人对现实审美关系之中来把握美和审美,因此,美和审美就是在社会实践之中生成的关系属性和价值属性以及自由创造。实践的关系性也就是 “间性”,但是,它全面地包括“主客体间性”、“主体间性”、“客体间性”,它们全面地生成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及其审美。  相似文献   

10.
当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各自分别存在的时候,它们都还是处于文学之外。这时它们仅仅是潜在的文学因素,仅仅具有进入文学之中,成为文学内容的可能性。犹如H和O在它们化合之前并不就是H_2O(水)的构成因素一样,处于各自孤立的静止状态的主体或客体本身,也不就是文学内容的构成因素。然而,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各自孤立的静止状态仅仅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而事实上是维持不住的。所谓文学创作,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运动,意味着它的各个因素的转化、结合。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一旦结合,文学作品的生成过程便开始了。那起点我们称之为“受孕”。  相似文献   

1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了文学最早起源于自然的哲学观点,而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载体、客体、主体与整个自然的建构中体现出来的。这就是《文心雕龙》哲学自然观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2.
美感是审美主体发现审美客体 "特殊"的情绪、声、光、色、形或运动态势的积极结果."特殊"要转变为主体的美感需要依赖三个条件:第一,客体具有审美潜能;第二,主体具有审美潜力;第三,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建构起审美关系.所以,发现对象的"特殊"是美感产生的前提,审美关系的建构则是美感得以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论学报编辑的价值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所谓价值思维,是指价值主体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和结构进行的价值分析、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一系列价值认识活动。而学报编辑的价值思维,则是学报编辑(价值主体)为满足社会需要,根据其办刊宗旨,对作者、选题、文稿(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和结构所进行的价值分析、价值评  相似文献   

14.
美感是审美主体发现审美客体“特殊”的情绪、声、光、色、形或运动态势的积极结果。“特殊”要转变为主体的美感需要依赖乏个条件:第一,客体具有审美潜能;第二,主体具有审美潜力;第三,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建构起审美关系。所以,发现对象的“特殊”是美感产生的前提,审美关系的建构则是美感得以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写作既然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其间充满着作者的情感运动和思维活动,带有极大的主体能动性,所以,加强对写作心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写作心理学”的任务也已摆在眼前.本人不揣冒昧,谈点粗线看法。“写作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写作心理学”应该属现代心理学的范畴,它是现代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它是写作学和心理学联姻而生的,毫无疑问,它应该具备乃父乃母的特点。这种一身二任的特点,使它在现代心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也使它在现代写作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提出现代写作学的理论体系应分“客体论”(写作的外部规律)、“本体论”(写作的内部规律)、“总体论”(写作的综合规律),其中“本体论”的全部和“客体论”及  相似文献   

16.
心物关系 ,即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贯穿于《文心雕龙》的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和文道论。本文着重探讨“神思”(创作论 )中的心物关系是神与物游。心物之间建立心理距离 ,旨在心物赠答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写作是一种转向主体言说与内在建构的新型写作理念;俳优人格、"文以载道"的写作传统以及僵硬的写作规范化训练,是主体性写作从精神素养到言语表达层面的障碍。要突破,必须实现写作过程的言说与对话。言说,通过确立"我写我"原则和选择易于表达的写作载体来实现写作主体的存在与回归;对话,通过建构"求真立诚"的言语人格和培养写作主体的言语创造性来完成写作主体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写作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写作科学必须与时俱进,从写作的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等方面更新观念,才能实现“振兴写作学科,为四化建设服务”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写作这一行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不仅与作为客体的现实世界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还与作为主体的写作者本身有着紧密的关系,它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对于写作过程中这一美学原则和写作这门艺术的本质,人们的理解和回答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有根本的分歧.写作这门学科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是因为在我国古典经籍《尚书》、《周易》、《庄子》、《文赋》等典籍中早有论述写作理论和规律的文章.孔子主张:“修辞立其诚”(引自《周易·乾》),对言辞的修饰要真实诚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场笔苑,有术有门”(见《总述》),认为不论写什么文章,都是有方法有门路的.他要“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见《序志》),去探讨“为文之用心”.我  相似文献   

20.
"气"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元范畴之一。从魏晋到唐宋,"气"由哲学范畴向文论范畴衍变,在文学理论批评中充分展开。文"气"范畴涵盖了文学的本源、创作主体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及创作主体气质才性、精神意志对创作客体的投射贯注,从而形成创作客体的审美特质等诸多方面。文"气"范畴自确立始便开始了审美泛化的历程,形成以气为核心的范畴群,任何关涉创作主体、创作客体的性质、特征、关系、变化的文学现象,都可以衍生出林林总总、"气"象万千的气范畴,泛化无穷,具有着无限延展性、包容性、浑融性、模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