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应倡导读者服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自我训练和开展部门的综合培训 ,培养出高素质的读者服务人才 ,以适应读者服务方式的转变 ,开创读者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公众舆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本质上表现为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和理性批判意识。大众媒介不仅能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提供重要渠道和平台,而且有助于培养民众的理性批判意识,在这方面,报刊的读者信箱栏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报刊界首次掀起了设立读者来信栏目的高潮,而读者信箱栏目扮演着引导民众参与政治的全新角色。信箱栏目的政治传播功能有三点:其一是为编者读者提供交流的公共空间,实现报刊与民众的真正结合;其二是培养民众辩论的理性与洞察力;其三是鼓励和引导民众关心国家社会、参与政治讨论。  相似文献   

3.
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外文报刊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外文图书情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部分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情报服务的观念、方式等却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外文报刊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受影响。高校图书馆应着重从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树立读者模仿的典型和提供一流的服务水平等方面采取措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外文报刊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本篇论文意在说明<西方英语报刊经贸选读>在财经类院校课程构建的意义,指出阅读分析英文报刊经贸文章与培养国际商务人才之间的关系.通过讨论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探索,本文探讨了商务类学生英语学习中在做到读写结合的同时,为拓宽经贸知识面,探析国际商务时势资讯,更好地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也需培养阅读分析英文报刊经贸文章的习惯,同时在财经类院校开设一门解析英美报刊经贸知识的课程对于培养国际商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通过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的创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多层次全方位服务,拓展服务手段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不断提高的需求。同时,培养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需要的服务人才,才能充分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和信息职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基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上海图书馆重要的自建数字资源,《全国报刊索引》自1993年面向用户进行服务以来,在全国乃至海外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其服务模式也从原来单一纸质印刷版本的索引刊物转变为网络化数据库服务模式。在现代图情机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国报刊索引》开发和完成了远程网络服务及镜像服务系统,如何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网络服务模式以适应现代图情机构与读者的需求,恰当地配置用户保障机制使系统管理者和读者能够得到最便捷的服务,是《全国报刊索引》在系统建设中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全国报刊索引》网络服务系统建设过程中,从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出发,选择适当的网络服务模式,并分析其优缺点,从用户的角度探讨如何建立一套可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众舆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本质上表现为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和理性批判意识。大众媒介不仅能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提供重要渠道和平台,而且有助于培养民众的理性批判意识,在这方面,报刊的读者信箱栏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报刊界首次掀起了设立读者来信栏目的高潮,而读者信箱栏目扮演着引导民众参与政治的全新角色。信箱栏目的政治传播功能有三点:其一是为编者读者提供交流的公共空间,实现报刊与民众的真正结合;其二是培养民众辩论的理性与洞察力;其三是鼓励和引导民众关心国家社会、参与政治讨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法对高校体育社会功能的概念进行诠释,归纳出高校体育社会功能的落脚点最终表现为对社会的服务.包括:高校体育为促进人才的社会化服务;为培养体育指导人才服务;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为全民健身的宣传服务;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少儿报刊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少儿报刊有助于儿童及早养成良好的人生品质。少儿报刊可以从以下方面为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进行服务:一是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二是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三是激发科学探索精神,四是提高审美情趣能力,五是强化培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形成的新模式及其主要特点,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从而提出了在图书馆服务人员的使用中,要注意发挥专业特长,培养一批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复合型的服务人才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高等农业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略作用:培养、输送农业人才和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提供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等。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统筹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提升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效益;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服务农村、农业的实用人才;以服务新农村为宗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辐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的变化,提出了在网络以及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图书馆必须加强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加强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 报刊是图书馆收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且信息量大的独特优势,吸引了众多的读者,特别是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谁掌握了最新的知识信息,谁就掌握了成功的主动权,在市场竞争中就能稳操胜券。因此,报刊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 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报刊能否为读者充分利用,能否在科研、教学和生产中真正发挥作用,产生经  相似文献   

14.
读者心理现象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它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读者心理与服务工作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服务工作只有掌握读者的心理特征,适应读者的心理需要,才能做到针对性和有效性,否则就可能出现盲目性,造成脱离实际的结果。与此同时还要看到服务工作对读者心理发展的能动作用。对于读者的心理状态,必须加以分析研究,区别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从而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绝不能不加分析地迎合读者不健康、不合理的心理需求,以免贻误读者而陷入迷途。服务工作必须在正确思想原则的指导下,帮助读者选择报刊资料,推荐好刊,指导阅读,解答咨询,准确提供文献,真正有益于读者学习研究的健康发展。任何读者  相似文献   

15.
美英报刊文章不仅是学习英语语言的重要教材,更是中国学生了解西方世界的重要窗口,美英报刊教材是满足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与拓展视野需求的重要渠道。以《美英报刊文章阅读》教材的编辑为例,分析教材编写的特点,提出了美英报刊教材编纂5大原则——注重读者反映,注重批判性意思分析的理论指导,注重跨文化意思培养,时效性与周期性的平衡,以及成为文化教学的依托。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是曾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的人才选拔机制,其在产生之际确起到了许多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它在摧残人才和钳制思想方面的弊病也日益明显。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其最终被清廷废除。科举制的废除造就了近代文人喜新恋旧的独特时代审美内涵,并对近代报刊诗话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但为报刊诗话的刊载创造了契机;为报刊诗话的创作和传播奠定了大众基础;也对报刊诗话的产生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一生创办过的报刊都曾在大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他在一生的新闻出版历程中,始终是和人民站在一起的,以大众的立场作为所办报刊的立场,他把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中心确定为办报刊的宗旨,在报刊的内容和版面、栏目设置上始终以大众为根本出发点,重视读者的需要,发扬服务的精神。在经营方面,邹韬奋仍然以大众为本,维护读者的利益,同时还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为民主进步,为民众赢得抗战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种新闻宣传的大众性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现今我国传媒的发展来说也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谢六逸新闻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六逸认为新闻既是事实的报道,又是选择的艺术,新闻选择的核心标准是新闻的社会效益。报刊应该反映时代,为民喉舌,实行精编主义,内容要丰富,追求个性,满足读者需要,编辑要尊重作者。谢六逸认为大力开展新闻教育、培养新闻专业的高质量人才,是改变我国新闻事业落后现状的主要途径。新闻专业人才要有科学、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特别要重视新闻人才道德素质的养成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新闻学理论研究提高新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是曾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的人才选拔机制,其在产生之际确起到了许多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它在摧残人才和钳制思想方面的弊病也日益明显。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其最终被清廷废除。科举制的废除造就了近代文人喜新恋旧的独特时代审美内涵,并对近代报刊诗话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但为报刊诗话的刊载创造了契机;为报刊诗话的创作和传播奠定了大众基础;也对报刊诗话的产生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培养国家支柱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校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地域支柱产业发展为平台;以学风建设、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抓手;以鼓励考研考证,提升学生学习档次为手段,重点探索支柱型创新人才教育模式;深入研究构建支柱型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研究制订支柱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研究支柱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