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正确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理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成功探索了“如何巩固社会主义” ,坚定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信念。 相似文献
2.
杨惠仪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Z1):1-2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突出问题.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很大程度上系于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地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3.
刘桂凤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12-14
由于苏联、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低潮.回顾社会主义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标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它的榜样作用,势必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就其质的规定性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就其时间维度来说是当代的,就其空间范围来说是中国的.它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教学与学习的体会,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科学体系,归纳了邓小平理论的较为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7.
侯德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4):191-195
邓小平理论作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对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继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拟从邓小平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邓小平理论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和邓小平理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三方面来揭示邓小平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姚亚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
文章首先比较研究了中国青年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历史阶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最佳切入点。接着,联系中国青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思想认识过程中的三个规律性特点,论证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疑释惑的锐利思想武器。最后,联系中国青年在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常遇到的几大问题,论述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青年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导自己行动的根本指南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心鉴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归根到底是由于这一伟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体系。围绕着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研究对象,按照历史和逻辑的顺序,邓小平理论体分包括五个层次内涵:(1)基石理论,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2)基本规律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论;(3)分支理论,即基石理论和基本规律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层面的展开,(4)基本范畴理论;(5)世界观与方法论。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关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具有重要的基石意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放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层面上加以深入考察,有助于更加深造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李金珠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7-10
本文从分析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实践意义、历史地位等角度,论证了邓小平理论是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唯一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1.
12.
汪忠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75-80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5):8-12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词组。它们之间有联系,但毕竟不是一个东西,不能用后者来代替前者。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是由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部分构成的统一的理论整体。 相似文献
14.
赵书爱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正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生机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分析和探讨邓小平理论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关系。从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等方面,阐述了在20世纪中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在21世纪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生机勃勃向前发展的最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邓强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1)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一、纠正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强调要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分析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三、在解决时代课题中,作出了新论断.提出了新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7.
黎之焕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5):1-6
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探密 ,旨在研究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发端 ,以及如何一步一步地推演 ,最后形成体系的。邓小平理论的发端是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邓小平发现了社会主义的特征不是穷 ,而是富 ,是人民的共同富裕。发现这个特征 ,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突破。于是 ,提出了社会主义首要的任务是摆脱贫穷 ,发展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关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构想 ,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他的构想主要有两大块 :一是发展生产力所需要的条件 ;二是发展生产力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认为首先要解放生产力。从时间上大致可划分为三段 :1 976年至 1 981年 ,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1 982年至 1 987年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 987年后 ,主要是通过实践检验 ,完善和提升构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不仅是20世纪社会主义的重大收获,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走向21世纪的光辉起点。本文结合党的14大、15大报告,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源泉等方面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及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宋增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1):69-73
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成功与失败、高潮与低潮的曲折发展历程。前苏联与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有两次大的理论创新 :(1) 2 0年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 ;(2 ) 8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上有三次大的转换 :(1)2 0年代初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 ;(2 ) 2 0年代末由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 ;(3) 80年代以后由斯大林模式转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事实证明 ,在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 ,而要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定新政策 ,发展新理论 ,创造新模式。只有这样 ,社会主义才能永葆青春之活力。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前途及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论证和实证材料分析,考察了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及金融危机给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造成的影响,认为:金融危机给资本主义以很大打击,但并未导致其崩溃;资本主义进入金融资本主义阶段,仍具有生命力;金融危机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并成为其危机的常态.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克服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在危机中获得认同和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条件并不充分;中国社会主义成功地抵抗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中国模式还不成熟,因此,取得普遍意义和优势地位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