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民族学界提出了南方民族文化与楚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古人有言:“礼失求诸野”。这是不无道理的。开拓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对民族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当是有所补益的。 擅 称 王 侯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以蛮夷自居的楚人,率先僭越称王。当周夷王之时,楚势向江汉地区扩展,“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溢。’乃玄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  相似文献   

2.
《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是一个古汉语词,产生于周穆王西巡之时。西膜是一个古羌语词,是古羌人母系氏族部落的自称。西王母的历史原型是一位与周穆王存在血缘关系、远嫁西部的周王室公主,西王母是由东土王室公主变身为西土部落女酋长的。其后,西王母一词逐渐取代西膜等音译词,变为汉语社团对西土古羌人母系氏族部落的统称。  相似文献   

3.
“封贡”与“互市”是蒙古和明朝政治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封贡”是蒙古贵族取得明朝廷的封爵后,受封贵族除定期派使节携带贡品进献明朝皇帝外,还同时以马匹、生畜、毛皮等换回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国家的统一与分裂状态常常是由于民族矛盾和民族战争引起的。因此,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均对“夷夏”民族关系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状况与需求作出了相应的论述,由此汇成了一部源远流长的“夷夏论”史。本文着重从西周“封建”设“要服”、“荒服”;孔孟时代“尊王攘夷”和“夷夏观”;江统《徙戎论》;宋人石介《中国论》;近代社会“体用”论争与孙中山《民族主义》等几方面入手,对这一富于政治意义与学术价值的重大问题作系统性研究,这不仅对理解民族关系理论演变是十分必要的,抑或可以说对理解和处理当代民族关系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殖民时期,英国以“无主地”的名义占领了包括托雷斯海峡岛屿在内的澳洲土地,并因此建立了对原住民的欺凌统治。1992年6月3日,联邦高等法院对埃迪·马宝等人提起的土地权诉讼案做出终裁,名曰“马宝裁定”。这一裁决让“无主地”论调成为历史笑柄。“无主地”论调的破产标志着土著的反殖民化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它不仅表明土著及托雷斯海峡岛民是澳大利亚的“第一民族”,而且坚定了他们反殖民化的信念;不仅表明澳大利亚习惯法涵盖土著习惯法,而且意味着土著土地权得到了澳大利亚习惯法的承认;不仅促使政府开始着手全国土著土地权立法工作,而且使得宪法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要想真正地消除强加在土著身上的殖民包袱,澳大利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正> “五溪”在战国时期属楚,为楚之黔中地。这块鲜为人知的“蛮夷之乡”,却在这一时期以“黔中”之名出现于世,令人瞩目。为能引起学术界注意,特撰小文,以砖引玉。一、“五溪”是黔中的腹心之地楚“黔中”,位于楚国的西南边陲,与巴蜀、濮越为邻。秦灭巴蜀后,又与秦接壤。其大体方位应是清楚的。至于它的具体区域,史家记述虽很模糊,但“五溪”始终都在其范围  相似文献   

7.
裕固族民间历史传说中有一句话,说他们是从“西至、哈至”东迁来的,“西至、哈至”是他们的故乡。“西至、哈至”在什么地方?每一个裕固族人无不向你提出这个问题;每一个作过裕固族社会历史调查和研究的同志,无不力图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有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和宗教学的广泛知识,进行综合研究。已经研究过这个问题的同志,仅以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为依据,回答问题,迄今为止,尚未得出正确的答案。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不仅是裕固族人民十分关心的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裕固族的东迁,因而,也是研究明代撒里畏兀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金秋九月,大地金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金太阳公益协会多名义工来到革勒车镇大地龙村,整修“义务妈妈”周碧玉的故居,清洁屋场内外环境。义工姚晶艳干得额头冒汗,她说:“这是我干奶奶的老屋,要尽心尽力把房屋修缮好、保护好,并要把奶奶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平时,听一些人把我国的朝鲜族简称为“鲜族”,不仅口头上用,而且在户口簿、粮证、机关行文和报纸上也往往出现这个字眼,这是错误的。“鲜族”并不是朝鲜族的简称。解放前,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者把朝鲜族说成是日本人“鲜系”;解放后有  相似文献   

10.
<正> 远古时期,梯玛(即土老司)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他的职责一是跳神求神,二是管水管火。这种与神交往的人物在土家族民众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服司妥”梯玛跳神中的一项重要仪式。“服司”是土家语土菩萨、土王意,“妥”是做、还的意思,故“服司妥”意即“还土王愿”(以下用此称谓)。这一仪式具有浓郁的神秘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1.
唐禄赞萨逻墓志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禄赞萨逻墓志墓主人的姓氏、籍贯、亲属,以及投唐的时间等信息,皆与禄东赞家族的信息相吻合,但此人与史书记载的其家族圣历二年投唐事件无涉。考察墓志可知,吐蕃论氏家族的投唐事件至迟在武周垂拱初年就已有发生,而史书缺载。另据此墓志,《元和姓纂》尚遗漏早年投唐的论氏家族成员论钦陵子禄赞萨逻,而且早在垂拱初年已经投唐的禄赞萨逻就以禄为姓。另外,由禄赞萨逻投唐事件,我们还可以窥见吐蕃上层昔日斗争的更早的一些内幕。吐蕃王室与论氏家族的这番权力之争,至迟在唐武后垂拱元年就已经明朗化了。  相似文献   

12.
元代葛逻禄诗人廼贤生平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廼贤是中国诗史上仅有的葛逻禄人,在当时诗、文声名极大,但其生平未见碑传,需要我们钩沉整理.本文对其族籍、家世进行了考辫,梳理了其生平事迹:自幼生长在江南鄞县,力学诗书;既壮,肆志远游,求仕不得;晚年官编修,客死军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清崇德二年蒙古文档案澄清了清代史籍中有关"外藩蒙古十三旗"的说法,解决了清初在内蒙古设旗和朝贡方面的一个疑难问题.指出了<旧满洲档>在记载清初蒙古牛录和户数上的错误和蒙古文档案的价值,还附带讨论了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旗不在"外藩蒙古十三旗"内和"外藩二十七旗"及"外藩四十九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汗,作为北亚民族首领的名号很早就开始使用了。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充分注意到清早期最高首领名号的历史渊源和蒙古背景问题。本文试图从早期满蒙关系的角度,考察清初三位汗的汗号源流与背景。文章指出,汗号是通过蒙古各部传入包括满洲在内的女真各部的;不管亚洲东北部满蒙地区各部落的内部组织如何,他们在政治机构的构造上已经形成了共同的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上谷耿氏家族是辽代汉世族中重要的一支,该家族入辽后以军功起家,子孙不仅官居显位,而且还与辽朝皇室以及汉族门阀世族中玉田韩氏、彭城刘氏家族缔结了婚姻关系,但至第四代,耿氏家族外部受到韩氏家族衰败的影响,内部又存在子孙不昌的问题,此时该家族婚姻对象全部出自彭城刘氏的衰败支脉,家族的衰落也就无可避免。  相似文献   

16.
护乌桓校尉府设于汉武帝元狩年间,是两汉魏晋王朝监领统辖归附中央王朝的乌桓、鲜卑诸部事务的官属机构。曹魏以后,历任护乌桓校尉均由幽州刺史兼任。护乌桓校尉掌管乌桓、鲜卑部落的安抚、赏赐、管理、互市贸易,以及乌桓、鲜卑大人朝见天子、纳贡、质子等事项,使其为汉侦候、守边。护乌桓校尉初期是以军事职掌为主,后期行政管理的职掌逐渐加重,并与郡县官吏共同管理乌桓、鲜卑的事务。  相似文献   

17.
阿拉善蒙古与清廷联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蒙古是清朝皇帝实行政治联姻的重点部落,有清一代,该部与清皇家的婚姻始终不断。本文以清皇家族谱《玉牒》为主,结合其他文献,对阿拉善蒙古与清皇家的联姻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揭示,并对联姻的特点及其与清朝统治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满、蒙古、汉血缘融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回鹘是我国维吾尔族和裕固族的祖先。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又为了祖国统一,回鹘曾经起过积极推动作用。唐代作为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周邻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回鹘可汗碑铭传记来考察唐代与回鹘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的交流。笔者认为,科学地研究这种历史和谐关系,对于正确处理和解决当代复杂而敏感的民族关系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古代的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和延续至清代.清代,力求边疆地区"夷夏一体"的思想已成为清代治边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并且直接影响了清代边疆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实行"因俗而治"政策,完全是适应当时当地现实需要,在继承和发展以往各代治边思想与政策基础上形成的.新疆改设行省标志着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治疆理念被内地划一的治疆理念所取代,这是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