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由于正确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冲破了“左”的思想束缚,对农业生产关系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比如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和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等,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又一次解放。事实充分证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这条路子是走对了。但是,在实行生产责任制过程中,怎样认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在一部分干部群众中,还有一些模糊的看法。少数社员把责任制当成是所有制,把责任田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劳动热情与他们的利益关联,利益的大小也决定了他们劳动热情的高低。三农改革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做到利为民所谋,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土地承包经营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中国农民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重要权利。学界长期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争议,主要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设立方式、流转范围等方面存在分歧。《物权法》第十一章专章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了规定,该规定对学界的争议作出了比较满意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1、关于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问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这一科学论断,第一次明确了什么是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新时期土地政策最鲜明的特色,它是在继承以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创新思路.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政策意义重大,在“量”的层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带来了社会总福利的增加,提升了农民的收益;在“质”的层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增强了农民的自主性,提升了农业的发展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人口的就业问题及“小土地所有制”和“大土地所有制”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生产上的高能激励自农地制度变革以来一直被学界所推崇,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队制的低效率。为此,在否定以生产队制低效率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解释的基础上,从发展战略转换、制度安排缺陷、农民信念及其他方面尝试性地探讨了推动生产队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迁的内在原因,并且从生产责任制形式、土地分配方式、期限结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农业产出最大化演化的过程。相应地,伴随着农地制度变迁而来的是签约主体以及合约结构的变动,因此,从合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生产队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合约实施和劳动监督与计量上的差别,以及作为二者共同之处的合约模糊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税费合约的性质与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土地制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对土地的投入热情,进而对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依据我国相关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制度对粮食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粮食增产也发挥了积极贡献.课题组在陕西省开展调研发现:土地流转制度为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农户增加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陕西省在实行土地流转制度之后,农业劳动力投入产出比和粮食单产都显著提高.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加快推进土地确权,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创建多元补贴机制,推进土地制度创新,使土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深化改革.一方面通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界定,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真正落实农民对土地财产的权利;另一方面,通过土地经营权集中,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涉及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生产队制与责任制下制度安排的分析为背景,对农民劳动效率机制与激励机制效用的比较进行了阐述。生产队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制度安排,由于其在分配机制,监督机制以及监督成本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由于农民自主经营,既无需花费巨额的人力、物力去评定工分与监督劳动,且又可获得全部劳动努力的边际效益,因而从农民劳动的努力程度以及劳动效率等角度去分析,责任制都是要远远优于分工制这种制度安排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有没有社会保障制度?有的!土地承包 30年不变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是土地制度,同时也就是社会保障制度。之所以一再延长承包期,就是因为这个承包制具有暂时无法替代的社会保障功能。因为农民没有其他任何社会保障,承包经营权在本质上是他们生活来源的保障。而让农民有饭吃、不挨饿,是农村稳定乃至国家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掀起了改革的大潮。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普及。人民公社时期“大呼隆”、“大锅饭”的旧体制被彻底打破,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然而,自一九八四年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出现徘徊。农业生产徘徊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打破徘徊局面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就成为理论界和农村实际工作者思考的热点。有人认为:以土地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12.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建立在集体所有权之下的一种新型用益物权,其长期性和稳定性对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保证农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权利的稳定性和权利的维护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是,该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界定及在妇女承包权益维护上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而产生的一项关于土地的权利,这一权利诞生以后,为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经济内涵及其在实现的现实性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法律上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及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一、小型商业实行租赁制经营的必要性。小型商业企业实行租赁责任制,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运用多种经营方式办好商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小型商业企业大多是一些提供劳务为主的饮食服务行业,或是一些小商品经营者。它们点多面广,直接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密切联系。由于过去单一的经营方式和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等种种原因,既不利于发挥全体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又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小型商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雇工经营的情况较普遍,不仅有个体雇工经营,而且集体雇工经营也有一定的发展。实行农村承包责任制,我们只是做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平均地分配给各农户,打破了几十年来,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大锅饭局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但生产责任制并没有跳出自给自足的传统的小农经济。随着责任制的实行和国家政策的放宽,我国农村很多地区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部分农民,发挥自己的特长,经营有方,通过各种途径,首先富起来了,手里拥有一定的资金;另一部分农民,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剩余劳动力,但自己缺少资金,极需要找出路。于是,两者便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农业改革之所以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究其本质原因,是由于八亿农民在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在广阔的农业生产领域里获得了极大的劳动自主性。广大农民在完成国家、集体交给的一定任务的前提下,对整个劳动内容的安排和劳动过程中的互助合作关系,都具有独立自主的选择权,广大农民成了农业生产的真正主人,从内心里感到喜悦。过去蕴藏在农业生产队伍中的各种各样的能人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才出现了农业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的喜人景象。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也可以看到,凡是搞得比较活的企业单位,都是实行能人当家,选举具备“四化”条件的人才领导生产,并通过用工用人制度的改革,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劳动者的才能。劳动者具有聘用与被聘用的双向选择权,人人平等,人  相似文献   

17.
"三权分置"为土地经营权入股有限公司提供了可能,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入股有限公司后转化为农民股东,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殊性,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存在种种差异。农民股东天然的弱势地位使其股东权在出资评估、表决权行使、利润分配、退出机制以及破产清算中易受侵害。经营权入股应当是债权入股。实践中,对经营权作价时应参考农用地评价体系,并应在农地股有限公司合理分配农民股东的表决权,同时,农民股东的利润分配应以累计参加优先股计算,此外,应建立以优先购买权和失地农业保险为基础的破产清算制度,以实现对农民股东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又使农村劳动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这样,有限的土地已经容纳不下数量众多且日益增加的劳动人口,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便产生了。民族山区是否也存在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怎样进行转  相似文献   

19.
生产责任制是组织社会化生产的必要形式,没有生产责任制,社会化生产是注定搞不好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从根本上来说,是责、权、利在统与包关系上的表现。正确处理统与包的关系,是建立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关键问题。本文拟就延边地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与包的辩证关系。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截至目前,我州也和全国、全省一样,也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一、联产承包制的历史必然性 土地改革以后,党及时通过农业合作化,把农民个体经济改造成为合作经济,实现了从土地私制到公有的深刻变革,引导亿万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 但是,由于合作经济刚刚建立,缺乏经验,高级社以及后来的生产队,相当程度上都沿用苏联集体农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集体劳动、统一经营和评工记分分配,使得农业集中过多,统的太死,搞平均主义。造成“瞎指挥”、“一窝蜂”和“大锅饭”的弊病。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集中劳动和工分制不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压抑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延缓了从自给性、半自给性的传统农业,转向商业性,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