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聘请了一位外籍教师教学生口语。我与外教在一个办公室,相处的日子久了,便发现一个特点:总有学生给老外送礼物,但很少见老外主动给别人送礼物。一次,老外买回一大袋小地球仪,准备当奖品发给学生。一个老师的小孩看见了,便想让老外送一个玩玩,老外不肯。小孩就把当老师的母亲请来,同事不好意思开口,便让我"代劳"。我对老外说:"这是本校老师的孩子,你送他一  相似文献   

2.
晨阳 《华人时刊》2009,(5):41-43
6年前,身无一技之长的杨玉娟还是一个普通的打工妹。6年后,杨玉娟不仅能用英语、日语、德语和老外对话,做一手地道的洋菜,还一次性付款在沈阳沈北新区购买了一套价值20多万元的房子……她成了老外眼中的"五星级国际保姆"。那么,她是如何拥有今天这一切的呢?  相似文献   

3.
Linda  何震 《21世纪》2008,(8):18-19
豆腐好还是奶酪好Linda非常喜欢吃奶酪,没有了奶酪,简直没有办法生存。北京有个老外们每月定期举办的"奶酪聚会"(Cheese Party),品尝西方各国的奶酪和葡萄酒,Linda最喜欢参加了,她也总想拉着何震一起去,分享一下她的快乐。何震非常认真地说:"别说需要付费参加,就是别人付费给我,请我去吃奶酪,钱给少了我都不去!让我吃奶酪,那将是一种多大的自我牺牲啊!"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家旅行社的外联经理,我曾经接待过的许多游客最终都成了我的朋友。德国人老德也不例外。初见老德是在2000年春末的一个沙尘天。这日,漫天黄沙弥漫京城,一男一女两个灰头土脸的老外推门而入,男老外用生涩的汉语感叹:“像世界末日!”然后,他提出要去西藏旅游。我为他们设计了旅游路线,谈话中我得知他们是北师大  相似文献   

5.
刘燕君,这位从上海闸北旅游职校毕业的年轻人,在豫园的南翔馒头店“闯”出了一片天地。由于家境贫寒,在面临升高中考大学和读职校快就业这两个选择时,她还是决定走后面的这条路。以优异的成绩从闸北旅游职校毕业后,小刘来到了豫园的南翔馒头店。在平时的工作中,外语一直是小刘的一块“心病”。在豫园这样一个老外们都竞相前往的旅游景点,不能说上几句英语将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可是小刘看见外宾就发慌,只要老外们稍微问得详细些,她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用微笑来表示她的无奈。  相似文献   

6.
正去美国出差,和一群中文老师聊天,说到现在的中文热,别的族裔也都热衷学中文,会讲中文的人特别多,大家在公共场合也要注意隔墙有耳。一位中文老师说,她有一次在中餐馆用餐,看到邻桌几个洋人很会用筷子,便说:"现在会用筷子的老外越来越多了!"有人接着说:"那些老外不但会用筷子,还会点菜呢。你看他们不再只会叫甜酸肉、春卷,还会吃鳝糊韭黄。"她一直盯着人家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只见一个已吃饱喝足的老外慢条斯理地走到桌前来,用极其标准的京片子说:"你有没有弄错啊,你  相似文献   

7.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外语学院毕业的毛丽莉,现在又开拓出一个新行当:"贩卖老外"。凭着这个行当,刚刚大学毕业三年的她,如今平均月收入2万多元。而且,正如她所说,经济危机到来后,她这个行当更有前途了。  相似文献   

8.
文刀 《华人时刊》2009,(8):44-47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工作、居住的外国人高达上千万,每年来华旅游的老外更是逾5000万人次。然而有一种现象却颇令人感到尴尬和头疼,在许多城市,小到特色餐馆,大到宾馆酒店,使用的菜谱大都存在英语错误,有的甚至错得离谱。这不仅给老外带来了不便,更关乎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在老外云集的上海,一位叫边羽的女孩从中发现了商机,她大胆担当“外文菜肴翻译师”,仅仅一年多时间就赚了60多万元。  相似文献   

9.
第一道就是“语言关”。出国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英语不错,不仅能笔译,还当过兼职的英语教师,“语言关”对我来说早就属于“过去时”了。但是出国之后,我很快发现真要与外国人沟通还有很大的语言障碍。在中国时,我觉得老外说的英语都挺好懂的。怎么一到了国外,这些老外说的话都变快了,变得含义不清了?这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80年代的出国热,我们都曾关注过《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的故事,那些嫁给老外的恩恩爱爱的恋爱佳话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外给中国人为媳做婿,给中国人家庭生活场景,添了许多趣事。 沈先生:韩国儿媳“宠坏”了儿子 去美国前,已知长子在美国刚娶了一个韩国媳妇。 儿媳的英文名叫June(琼),比儿子年轻9岁,她是在17岁时从汉城移  相似文献   

11.
专为老外找工作2002年9月,南京女孩房晚贤考取南京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口语不错的她自大二起,就开始兼职教英语。房晓贤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京市秦淮区少年宫做英语老师,教普及班。  相似文献   

12.
将来的某一天,当小编一个人闷得发慌的时候,她走进了某高尚品茶馆,窃听到三位老外的“悄悄话”。总算对老编有交待了。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哈哈!左键:我今年可真是倒霉透顶了!这已经是第八次被拒签。你说我怎么就迷上她中国了,如果第九次再失败,我真就要转移目标了。右键:每次失败后你都这么说。我早就劝你别再死盯着北大、清华、人大这样的首都北京的名牌学校的热门专业了,全奖申请不到,签证困难肯定是会加大的。你不听,如果你选择西藏大学,我肯定你已经上研一了。而且还是全奖,你看看人家老鼠,多得意!…  相似文献   

13.
一个涉外保姆能与不同国家的老外友好和谐相处,三次随雇主去英国,四次去芬兰,是因为她的爱心与真诚赢得了雇主的绝对信任……  相似文献   

14.
孙轶 《华人时刊》2009,(12):18-20
"我有蓝色的眼睛/我早己看过西游记和道德经/我人很高但比不上姚明/老天让我知道我是什么人/我有个中国灵魂锁在老外的身体里……"  相似文献   

15.
在国外,与老外一起生活和工作,一提到中国人的习惯,老外们就直摇头,感觉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然而,这些习惯在我们自己看来却是优良传统,至少没什么坏处。我想,习惯的差异和观点的分歧主要是文化不同造成的,是软环境的具体反映,只要文化氛围和软环境变了,习惯也会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6.
孟园 《金陵瞭望》2008,(21):92-93
在他出版的自传《我不是老外》中,他说:我永久离开美国,是要跟着中国人往前走。最大愿望是能真正成为“南京人”!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马雅舒录制节日再次回京,在机场喜逢前来接机的外国男友,两人同返公寓时在所驾汽车中便火辣拥抱激吻。之前,马雅舒刚一抵京便有人目击她入住曾传为“劈腿”对象的老外男友公寓,之后那位老外男友与马雅舒在横店缠绵三日。据悉,这辆汽车原来的主人就是马雅舒的前夫吴奇隆。  相似文献   

18.
杨梅 《人生与伴侣》2006,(12):49-50
张娅大学毕业后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四处奔波,但是都无结果。她有点失望和灰心,但又不死心。这天,她走进了一家大型超市,迎面一块标语指示牌赫然入目,上写”洗手间请出商场右拐”,下面是一排翻译成英文的句子。就在这扫一眼之间,她突然发现英文中有一处错误,多了一个“O”字母。她想,这么大一个超市,每天顾客流量那么大,其中不乏老外,难道都看不出这个低级的错误?她又重新审视了一遍,的确错了。  相似文献   

19.
我住的房子是80年前一个富裕的西班牙人所建。我是这里唯一的老外,但很快就跟中国邻居们打成一片。这里的中国家庭,无论是楼上楼下,还是左邻右舍,都过着一种跟我全然不同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6,(5)
可怜的老外一家陕西人在纽约唐人街开了家餐馆,儿子当服务生,老妈管收钱,老爸做大厨。某一天,店里来了个老外,点了个套餐,吃到一半,“咣当”,把汤碗打碎了。儿子跑过去看了一下,说:“碗打了!”老外想:“one dollar……”老妈听见声音,也过来看,见地上有个破碗,问:“谁打的?”老外想:“three dollar”儿子说:“他打的!”老外想:“ten dollar!”老妈又说:“还得打一碗!”老外想:“hundred one”老爸正在厨房切菜,听见外面的声音,赶忙跑出来看怎么回事。忙乱中,忘了把菜刀放下。五大三粗的老爸,手持菜刀站在餐厅里,老外一看,心跳加速,血压急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