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我国就业弹性长期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弹性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高增长、低就业的变动趋势。本文利用1978—2007年中国GDP和就业相关数据证明。我国长期存在就业弹性递减趋势。论文并就就业弹性递减趋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劳动力、就业劳动力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通过总和受教育年限、总和就业年限指标测量目前劳动力潜在的供给特征,并应用微观人口仿真模型分析了近期内供给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和变动趋势.研究表明,未来5-1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结构处在变化转折阶段,变动趋势是:供给规模增长将转变为惯性增长;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老化趋势不可逆转且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是计算三次产业及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运用此法我们可分析出1994~2004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变动的趋势特点及其内在原因,从而为我们发展第三产业、缓解就业压力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重庆市国有房地产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外地国有房地产企业改革的经验,结合新时期我国房地产企业改革、发展的趋势,为重庆市国有房地产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都市区作为重庆经济的核心区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正对人口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而人口就业将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准确把握劳动力供求变动趋势十分重要。为此通过模型运算,对2000-2020年的都市区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力的供求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除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外,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再就业问题,以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等,对就业形成巨大的存量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极大关注,我们必须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采取措施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社会就业,以保证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今后的长期趋势来看,就业压力可能要到2015年以后才能有所缓解,小企业作为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容纳了社会上大多数的就业人员,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小企业吸纳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作用更加明显.本文就我国如何进一步提高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如何利用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的有效增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垫江县是重庆市典型的农业资源大县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是重庆市统筹城乡示范县。新时期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垫江县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经之路。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垫江县农业产业的内部结构及农业产品结构,并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查当前高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态势,文章设计了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变动是稳中稍降,波幅不大,但趋势下行.  相似文献   

10.
就业系民生之本,必须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伴随着 经济快速增长,劳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要从体制、政策、劳动力供求、就业市场、人员素质、就业方式、就业弹性等 方面,找出影响扩大就业的问题所在,实行就业优先的长期战略,切实解决主要因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引起的 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利用2004—2009年第三产业就业和增加值数据,对浙江省近些年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概述,重点分析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利用shift-share方法对劳动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结果验证了"结构奖赏"和"结构负担"假说并存,且两者约构成整个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幅的25%。由此可见,行业内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体,与此同时,结构变动也确实是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结构调整是必须的。但是,由于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相当较慢,在鼓励结构转变的同时,应更加注意各行业按自身的发展规律协调发展,只有在发展中逐步调整结构才是最经济、最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分析重庆市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说明发展第三产业对于重庆市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依据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提出了大力发展重庆市第三产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就业系民生之本,必须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劳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要从体制、政策、劳动力供求、就业市场、人员素质、就业方式、就业弹性等方面,找出影响扩大就业的问题所在,实行就业优先的长期战略,切实解决主要因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引起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1997-2004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转型期的中国就业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就业正相关,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与就业负相关;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就业破坏效应,产业结构变动的净结果使就业增加;转型期的就业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农民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 2 0年来 ,重庆市农民收入水平在迅速提高的同时各种差异也在扩大。本文在占有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了一系列实证研究方法对重庆市农民收入的城乡差异、农户间的差异、区际差异的变动情况及成因作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 ,以期为选择有效的农民增收政策提高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中等职教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8月24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之后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相似文献   

17.
人口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经济从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发展的过程中,随之出现了劳动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现象。研究和揭示两者之间的变动规律,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口产业结构变动的共同趋势和不同特点人口产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不同产业部门中就业的数量比例,它是随着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劳动人口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  相似文献   

18.
通胀和失业是困惑现代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两大拦路虎。前一时期连续三年的宏观调控和适度从紧的经济政策,将高通胀从奋力高擎的窘境中强拉回来,使经济在1996年年底柔和地实现了“软着陆”。但投资政策的“从紧”却也限制了就业岗位的增长。这样,在“九五”期间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时,就业──特别是从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结构调整中分流出来的富尔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就从众多其它经济问题里突显出来,成为影响政府推进改革的主要难点。这的确是改革中期利益格局变动需要触及的一个历史性“硬核”。因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绝不能仅仅被…  相似文献   

19.
揭示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是制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基础。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城镇化发展对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的影响,并基于分布滞后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将通过影响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和农业生产要素稀缺程度,对农业供给侧结构变动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如果滞后效应持续时间太长,将导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经营环境,减轻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滞后性,促进农产品供需双方互动协调,加强农业生产者之间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失业和再就业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面对当前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居高不下的城镇失业、下岗职工的双重就业矛盾 ,化解我国城乡就业矛盾 ,要注重就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 ,积极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 ,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 ,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和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行业 ,在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同时创造新的就业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