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变迁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民工的社会信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把农民工的信任状况分为制度信任、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三个方面。研究发现,农民工的社会信任状况为典型的差序格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流出经历都和农民工的信任状况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对城市认同感的缺失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工在城市中承担着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有力地缓解了城市劳动力资源的不足,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农民工进城以后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同时,随着进城农民的增多以及与城市居民互动的增加,农民工受到的歧视有增无减,如被妖魔化和被视为城市社会问题的根源等。这些因素使得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很低。要顺利实现我国的城市化,必须培育农民工的城市认同感,使他们融入城市并转化为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苏省昆山市新生代农民工人际信任水平的调查,考察关系变量及制度变量对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人际信任既受关系变量的显著影响,又受制度变量的显著影响,且制度变量强于关系变量的影响作用。这表明,增加农民工的人际信任,既要关注农民工关系网,更要关注劳动力市场的制度与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4.
社会信任对于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理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基于对上海的抽样调查资料,通过OLS回归模型发现,特殊信任、一般普遍信任和典型普遍信任更多地对农民工社会心理文化层面的城市融合有影响,对经济层面的城市融合影响有限,仅有一般普遍信任对经济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此应积极引导农民工树立自信,减少本地居民与农民工之间的不信任因素,加快相关制度改革,拓展对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基层组织机构及管理者、组织能够维护工人利益等方面的信任度较低.相对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对高层组织机构及管理者、组织能够维护自身发展能力和工友利益等方面则信任度较高.个体状况与生活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信任状况有较大影响.企业可以从加强农民工组织参与、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组织互动机制、加强企业信任文化建设、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等方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信任.  相似文献   

6.
政治认同和政府信任是影响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作为流动人口聚集城市的北京市,外来流动人口规模大,结构复杂,聚集程度高,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以及行动取向。以流向北京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政府信任对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的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感越高,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越小;政府信任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与群体性事件参与风险中具有中介效应。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越高,其政府信任程度越高,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越低。  相似文献   

7.
信任作为重要的社会机制具有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维系社会秩序、增进身份认同与社会融合等功能。其中人际信任、组织信任与政治信任分别构成人们身份建构的基础、融入城市的社会资本与政治认同的基础。现代化所带来的社会流动加剧与社会利益分化,摧毁了传统社会信任结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转型时期的新兴特殊群体也因此陷入了人际信任缺失、组织信任匮乏与政治信任低下的裂痕之中。当信任的裂痕没有及时得以修复,新的社会信任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时,这就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陷入身份建构与政治认同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任流失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这不仅会削弱政府的合法性,而且会妨碍政府治理,更会破坏社会和谐。基于什托姆普卡的理论,我国政府信任流失的状况可从言辞、行动和信任的功能替代品等三个方面来检视,其原因既有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也有公民和政府的因素。政府信任的重塑过程既是政府治道变革的过程,也是公民和政府的一场心理革命。因此,主动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塑造现代公民意识,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是重塑政府信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提升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助推作用。基于2015年CGSS数据构建o-logit模型考察农民工就业质量、社会信任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并使用工具变量法消除了研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1)农民工就业质量能显著影响主观幸福感。高工作回报、短工作时间、自由的工作环境、明确的工作保障、稳定的工作状态是农民工获得幸福的重要渠道。(2)社会信任程度较高的农民工,其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3)农民工的工作回报、工作时间与对邻居、亲戚、一起参加业余活动人士的信任度存在交互效应,表现为农民工对邻居、亲戚的信任能够增强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对邻居、一起参加业余活动人士的信任则能够缓解工作时间对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提出政府应从加大维护农民工收入、社会保障力度,丰富农民工精神生活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4年城乡居民社会调查数据,对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信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社会信任差于市民,信任分异是他们行为选择的产物,背后隐藏的是生活经验、道德价值、资源保障等方面的相对悬殊。其中,社会交往、乐观主义对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信任都有正向作用,但具体机制不同;社会地位仅对农民工的社会信任影响显著。相比之下,社会地位高低是影响农民工信任水平的关键因素,而对于市民,社会交往因素更为重要。因此,在城市信任培育过程中,除了从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社会交往和形塑道德观念入手之外,还应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视角来探讨农民工在市民化中的一些问题。市民化问题是中国城市化中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在其前进中却和其它新生事物一样遇到了种种的困难,有来自自身的,也有来自其它人为的、制度上的制约。在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工本身从农村社会化向城市社会化的转移中社会化缺失、城市人和政府的有限的理性行为等都不利于农民工的市民化。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民工自身的社会化努力,改变城市人与政府看法、行为等将是解决这个集多种矛盾于一体的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民工的大量涌入城市,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日益凸现,解决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势在必行。解释了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实施中的阻碍,并根据目前农民工的生活生产状况,对其社会保障的完善提出了实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而了解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期待正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根据。从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角度看,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期待主要有制度期待、管理期待和社会期待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制度期待是主要内容。目前,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拿出一整套可以有效实施的社会保障方案,并逐步在全国推行。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针对江苏南部地区创造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成功经验,介绍了使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的一系列制度和举措。这些制度和举措是: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解决农民工的居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由典型地区的成功经验可以引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性对策,这就是,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底线,构建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实行事实上的“城乡分治”。城市政府仅对自己的户籍人口负责,它所提供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住房支助等等都只针对城市市民。在高速城市化及其巨大的农民工阶层已经存在的背景下,政府的功能、机构、人员配备都还没有相应地作出调整,政府对农民工这一社会阶层的社会服务严重缺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应该把农民工阶层定位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对象,同时创新服务方式,帮助农民工阶层实现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上,尽管国家和政府已相继颁布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但对农民工的权利伤害还是禁而不止。十多年来,“农民工”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权益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是社会的极大不公平现象。现阶段农民工的生存状况、遭遇的不平等境遇及其原因是什么,建立和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是目前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及现时的保护途径等方面来分析、探讨农民工通过加入工会,行使结社权来保护其权益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分析了农民工结社权行使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法律存在的缺陷。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正这些缺陷的建议,以促进完善和畅通的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治化途径出现。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以来,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不少地方政府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安排的效果并不理想。文章对当前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困境以及不同的制度安排进行了描述、分析和评述,提出了在关注和设计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养老保险制度时,需要深入思考和把握的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工问题非常重视,特别提出要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当前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其市民化的问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解决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和完善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各项制度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比较严重,对这一问题应当从法律的角度来寻求解决的途径。应当明确,农民工也属于《劳动法》的保护范围。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成因有立法、执法、司法等多个方面,应采取多种法律对策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