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在《雷雨》中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以"雷雨"意象象征和隐喻人类之外客观存在着的神秘力量。在《雷雨》的接受史中,人们对此众说纷纭,细读文本并考察曹禺的创作原意,以及作者后来对此问题的解释,方能还原经典走近曹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曹禺的《雷雨》原著精魂──“雷雨意识”的探析,旨在从电视剧与原著的关系上来审视电视剧《雷雨》的改编,从而具体分析了电视剧《雷雨》因削弱和淡化了“雷雨意识”而留下的两处影响全剧的重大遗憾。  相似文献   

3.
曹禺同志的处女作《雷雨》,从一九三四年发表以来,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剧坛上闪烁着异彩,至今依然光艳夺目。它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固然是由于它有着意在反映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家庭生活的主题,完整、紧张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它塑造了具有时代、阶级、民族特征的人物形象。凡是读过《雷雨》剧本的人,谁能忘记那位外形沉静、忧烦,而内心燃着一团火的繁漪呢?她不甘忍受封建家庭的压抑和摧残,大胆地反抗着,“做一次困兽的搏斗”。她的不屈  相似文献   

4.
《雷雨》的艺术成就之一在于它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有血有内的典型人物形象。性格的多元化即是其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之一。周朴园是无情的资本家和多情的阔少爷的综合体;鲁侍萍既有对周朴园旧情的怀念,又有捍卫人格尊严的清醒和不被理解的愤怒;繁漪则将爱化作恨,以恨表达爱,爱得火热,恨得疯狂。  相似文献   

5.
曹禺剧作《雷雨》中的“雷雨”意象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型,它具有复杂的象征意蕴。在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曹禺挖掘并再现了这一原型,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人类生存境界的深情关注,从而使《雷雨》产生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雷雨》戏剧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巧合的突出运用。曹禹自己说过:“一部《雷雨》全都是巧合”。的确,这个戏的整个情节就是用一连串的偶然巧合编织起来的。第一个巧合是鲁侍萍同周朴园这对老冤家三十年后的巧迂。第二个巧合是周萍同四凤这对异父同母兄妹的性爱关系的巧合。第三个巧合是周朴园同鲁大海嫡亲父子的巧遇。第四个巧合是周萍、大海同胞兄弟的巧遇。这四个巧合相互制约,彼此交错,组合而成“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特别是前两个巧合贯串着全剧,构成了整个剧情的骨架。  相似文献   

7.
浅析《雷雨》中的“空白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雷雨》剧中人物运用“空白话”的举例剖析,表明了“空白话”作为一种言语现象,是一种说话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言犹尽而意未尽的作用。同时,它还能显现语境对语言的创造功能和填补功能,是表现人物个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话语中的“空白话”不完全同于潜台词。  相似文献   

8.
<正>《雷雨》以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丰富的生活内容,出现在三十年代初的文坛,开创了中国话剧创作的新局面,标志着现代话剧走向成熟.《雷雨》的研究领域十分宽广,这里仅就《雷雨》研究中对其主要戏剧冲突的分歧,发表管见,求教于前辈与同行.  相似文献   

9.
《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周萍、周冲、鲁大海都有不同程度的“恋母仇父”情结。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 ,这种情感与曹禺的自身情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既有其童年记忆的留存 ,又是民族历史深远悠久的“集体无意识”的复活。因此这种情感是神秘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大雷雨》的作者阿·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呈举世闻名的俄国剧作家,是俄国唯一毕生从事剧本写作的人。他一生共创作了五十部作品,被誉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他的剧作使俄国真正“有了自己的、俄罗斯的民族戏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五幕悲剧《大雷雨》(1859),是他的代  相似文献   

11.
薛锋 《江海纵横》2004,(2):21-22
中外文学名著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其丰厚的思想文化内涵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因此名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9,(6):34-34
呼——呼——呼, 风娃娃吹开了帷幕, 轰——隆——隆, 雷公公敲响了音乐,  相似文献   

13.
“雷雨”具有双重的象征意义 :一方面 ,它意味着对压抑、束缚的解脱 ,意味着一种源于人性本能的巨大力量 ,曹禺对它的态度无疑是肯定的 ;另一方面 ,“雷雨”又意味着冲决一切、毁灭一切的破坏力 ,这又是曹禺所难以接受的。因此 ,“雷雨”的主题 ,不只是反对封建 ,张扬个性 ,而是反映出现代人共同的生存痛苦。  相似文献   

14.
本题似有几分怪,明确说即是议曹禹剧作《雷雨》中的象征形象--“雷雨”.剧中有八个主要人物形象将此归入形象之列,故称为第九个.曹禹在《日出·跋》中说:“我常纳闷何以我每次写戏总把主要的人物漏掉.《雷雨》中原有第九个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我没有写进去,那就是称为‘雷雨’的一名好汉.他几乎总是在场,他手下操纵其余八个傀儡,而我总不能明显地添上这个人,如作家自己所说,剧中确实有这第九个存在.这“一名好队’就是“雷雨”.让我们来看作品,作品的内容是认识形成的依据,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根据.在作品中,作为…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雷雨》中只有八个角色。可作者偏说:“《雷雨》里原有第九个角色,而且是最重要的,我没有写进去,那就是称为‘雷雨’的一名好汉。他几乎总是在场,他手下操纵其余八个傀儡,而我总不能明显添上这个人……”。因为作者的这段话,关于“第九个角色”的问题,曾引起评论界的歧议:有的根本否认“第九个角色”的存在,认为这是作者“为了行文的方便”,“无任何实际意义的说辞”。有的则认为“第九个角色”就是指的《雷雨》中的命运观。这些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 《雷雨》中确实存在“第九个角色”。它是推动悲剧发展的力量,但不是命运观,而是扼杀人的个性,迫使人性异化的力量。这种力量,分则操纵舞台上的八个人物,面目迥异;合则可借“第九个角色”为名。我们认为,具体弄清“第九个角色”的面目,对完整地把握《雷雨》,理解《雷雨》,乃至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雷雨》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奉献给世人的经典话剧。作为人类灵魂的探索者,曹禺一直在思索着人的出路。《雷雨》中关于人类与天地间残忍的悲剧传达出他对人自身存在的思考。剧中揭示人的生存困境,在表现人存在的梦魇和焦虑的同时,更多地表达了他希望建构一个有爱、理想的人性存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命运主题的文学作品,其人物生存状态在命运的观照和伴随下,较其他主题的作品而言有显著而统一的特征,从人物塑造这一层面可以找到诸多共通点。文章从《雷雨》的具体文本出发,分析其人物塑造受命运主题影响的具体表现,讨论命运主题给该类作品带来的限制与促进作用,并采用互文性理论相关分析方法,对《雷雨》与《红字》两部作品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08,(6):4-6
所谓奇人,在古代又被称为“异人”。顾名思义,“异人”也就是有异于常人的人。异人传闻,古已有之。凡读过《山海经》的人都知道,在这部神话集里面一共记载了30多个怪异的国家,而在这些国家里分别生活着不同类型的人种。其中有“大人国”里的大人、“小人国”里的小人、“白民国”里的白人,还有生活在奇肱国、互人国、无臀国、结胸国、枭阳国、凿齿国、三首国、长臂国、玄股国、毛民国、儋耳国、一目国、一臂国、三身国、羽民国、贯胸国、劳民国等各色各样的奇异人种,这些国家大多数是以其人种和奇异之处而被《山海经》的作者命名的。  相似文献   

19.
《雷雨》以二十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有着浓厚封建色彩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作品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血缘关系,政治关系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的社会关系,揭露并剖析了仍具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的虚伪、专横、冷酷,无情。而以这个家庭的残酷和腐朽的生动画面,暗示了旧制度的崩溃与灭亡的必然趋势。更为突出的是,这篇作品在探索妇女追求个性解放,揭露封建道德对妇女的精神束缚,摧残等方面,笔触锋利,蕴意深刻。其中繁漪作为重要人物,在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见…  相似文献   

20.
《大雷雨》是俄国戏剧史上的划时代作品,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外研究者甚多。但仅止于指出该剧对农奴制的谴责。本文从该剧的结构入手,不仅指出悲剧的原因在于农奴制,尤在于宗教的拘禁与戕害。就正于国内外俄国文学史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