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保姆阿大     
水石 《社区》2006,(14)
阿大是40多年前我们家的一个保姆,从我的大姐到我的最后一个弟弟出生,她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带大了我们姐弟5人。在我的眼里,她就是我们家的一个成员。阿大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是在我的大姐降生之后,经人介绍来到我家的。因为她与我父亲是同姓,又长我父母十余岁,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2.
走近曾宪梓     
手术中,他感觉自己经这了一个长长的隧道,进入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世界……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应曾宪样先生之邀前往他在香港的寓所作客。在经过从跑马地到九龙塘长长的市区大道之后,我们来到了一处门前建有网球场的院落,到达了曾先生的宅第。他的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豪宅”作为市值几十亿元的国际知名品牌金利来的老板,曾宪祥先生身家极其优厚,但是,他的家却并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豪宅”,而只是一处在香港比较普通的院落。乳白色的二层建筑显得非常高洁、典雅、素朴,无论室内室外均丝毫没有雍荣华贵、富丽堂皇的感觉。得益于…  相似文献   

3.
电影院往事     
一个人的电影往事家住在胜利电影院附近的管老先生80岁了,是北京军区总医院的离休干部,离休之后闲来无事,他总是坐在胜利电影院附近,和老街坊聊聊天,看看门前西四大街上的行人,感受人世的变迁.对他来说,胜利电影院就是他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巧遇     
这几年,老父亲的病情越来越重了,只要走出一个街区,他就认不得回家的路了。儿子退休之后,几家单位要返聘他,可是为了照顾老父亲,他推辞了众人的好意,回到老父亲身边照顾他。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论     
一红云呵!鲜明美丽的云呵!你给了我一个新生命! 世界上的事情有时会出现惊人的相似。朱自清曾这样评论闻一多:“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其实,朱自清的一生也是集合着与闻一多相似的三重人格,也是经过了诗人、学者、斗士这样三个阶段。如果我们考察他的包括创作和批评在内的全部文学活动,就能够生动地认识他的全个人格,也就能够认识在拂去历史灰尘之后,把“朱自清”的名字写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全部意义和全部价值。朱自清(1898—1948),出生于一个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幼时随家从东海移居古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在扬州两淮中  相似文献   

6.
一封邀请信     
一直以来,父亲都与我们分开过。他是一个固执的老人,喜欢单身,自打半年前与儿媳发生一次口角后,就再也没到我这个儿子家吃过一顿饭。为此,我们拿他真没办法.  相似文献   

7.
曾经,我希望借着儿子的出生,来让丈夫和他的家人改变对我的态度,从而挽救我的婚姻。可是,当他真的降临在我们这个千疮百孔的家之后,我无助地发现,孩子非但不能巩固婚姻,反而把我推向了绝望。  相似文献   

8.
恋土(散文)     
隔壁邻居的王奶奶回家去了。是在被查出身患食道癌之后没几天回家的。 老人的儿子老王和我在一个单位。几年前,他从乡下把年迈的老母接来住,老人家常到我这边串门,我也常去看望她。老人家很怪,总说儿子的家不是她的家,她的家在乡下。王奶奶乡下的家我未去过,但老王向我介绍过,乡下没有什么亲人,他是老人唯一的儿子。所谓的“家”,只是两间草房子而已,孤零零地立在一片梨园的边上。老  相似文献   

9.
企盼     
他生下来就是一个瞎子,医生说治好他的双眼起码要5万元,而且还没有把握能治好。父母彻底失望了,于是在他6岁那年冬天,父母把他丢在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虽然母亲已经把最厚的棉衣穿在了他的身上,可他还是感觉到冷。他开始哭“,哇哇哇”地大哭,这一哭惊动了许多人,他一个劲地喊“: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可妈妈并没有来,爸爸也没有来,他已知道爸爸妈妈嫌他是个瞎子,不要他了。后来,有一双粗糙的大手拉起了他那双冰凉的小手,他一直拉着他走进一个温暖的地方,那个人说“:这是我的家,以后也就是你的家了。”那个人让他喊他叔叔,他就喊了。之后,叔叔…  相似文献   

10.
李凤林 《社区》2013,(5):54
小齐是我们社区的一个居民,记得我刚到社区工作的时候,他还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因为他家就在社区旁边,我经常能在社区小花园见到他追逐跳跃的身影。那时,每逢寒暑假和双休日,社区经常会举办一些小制作、小发明或  相似文献   

11.
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3月14日,继爱因斯坦之后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逝世.短短一个月之后,4月15日,一代语言学大师韩礼德先生又离开了我们.一时间,学界纷纷表达对学术大师辞世的痛惜和哀悼.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其影响力是超越时空的. 我们纪念霍金,虽然不一定懂他的理论,也可能根本没有读过他的著作,但我们知道他是伟大的,他的研究成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历史长河中最闪耀的一颗星星.同样,在韩礼德先生辞世之后,我们看到各学界对他纷纷致敬,各层面的人发自内心悼念他.这其中,可能有从来没有读过韩礼德著作的人,有对系统功能语言学心存质疑的人,有硕果等身的资深学者,有茅庐未出的在学小生.但毫无疑问,这都是这个时代对他们的怀念,对他们留给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的致敬.  相似文献   

12.
“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具着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是巴金在1931年出版他写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时说过的一段话。四十多年之后,在扫除“四害”、云开日朗的今天,我们重新打开巴金的《家》,又读到这一段话,真是无限感慨,又无比激动!象巴金这样一个从1927年开始,在中国文坛上不倦地活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老作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对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越的著名学者,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纪念这位民族伟人之际,记述郭沫若  相似文献   

14.
家是什么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许多人都认为,家是一间房子或一个庭院。然而,当你和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搬走,一旦那里失去了温馨和亲情,你还认为那儿是家吗?1983年,发生在卢旺达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能给家做一个贴切的注解。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7,(10):7-7
从前,有一个人拜师学做油纸伞,出师之后回家自立门户也开始做伞。可是,他发现有一个环节总是出毛病。在伞顶端有一个木制的圆疙瘩,伞的骨架要插在它的周围,这是个关键部件,如果没有它,伞是不能撑开的,恰恰就是这个疙瘩总是开裂,伞也做不成了。没办法,只好再去请教师傅,他到了师傅家,看见师娘在前院忙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976年这一年对于穆旦充满了特殊的意义,作为一个身处“文革”漩涡中的历史见证人,他不仅是苦难时代依然保持诘问的诗人,同时还担当了一个孤独的寓言家的角色。而诗人身份向翻译家身份的转变则体现了穆旦于时代漩流中以一个人文科学工作者的姿态重新抵抗压制,在万马齐喑中寻找新的表达途径的努力。在这一年的诗歌里充满了他对整个时代所作的思想和人格的双重批判,也显示出绚烂与沧桑之后复归于平静从容的个人风格,表现了一个智者在目睹了声势浩大的造神运动之后的苦涩、深沉与洞察力。  相似文献   

17.
举世公认,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又是杰出的思想家。人们对他的科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已有较多的研究,相比之下,对他的教育思想则重视不够,也研究得少,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研究工作的一个缺陷。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前的一个黄昏,宝子在外地工作的爸爸用自行车驮回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他穿过人们用惊诧眼神铺成的街道,进了自家院子。从此,我们村有了第一台电视机。我们小孩子每晚都到宝子家看电视。宝子家院里栽了许多葡萄,不知是哪个  相似文献   

19.
绿茶书情     
正《重读八十年代》朱伟著先见·中信出版社2018年6月为什么八十年代让那么多人回味?朱伟写道:"八十年代是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整夜整夜聊文学的时代;是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喝啤酒,整夜整夜地看电影录像带、看世界杯转播的时代;是可以像"情人"一样"轧"着马路的时代。"八十年代,朱伟是一名文学编辑,他骑着自行车从一个作家家到另一个作家家。从《三联生活周刊》主编任上退休之后,朱伟  相似文献   

20.
现在已经没有人否认果戈理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了,然而果戈理最初出现在俄国文坛的时候并不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言既出赢得满堂喝彩的,即使成名之后他的艺术风格也是有一个过程才得到众人认可的。果戈理之前,普希金的《暴风雪》、《村姑小姐》之类的小说和马尔林斯基的肤浅的浪漫故事熏陶出了大部分俄国人的欣赏趣味,因此他们总不免把果戈理看成一个逗乐的作家或者至多是个风俗批判家,而难以体察内中更深刻的讽喻和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