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与否决定于留守儿童是否与父母建立起亲子依恋关系。通过宣传教育使留守儿童的父母认识并激发自己的教育责任与教育意识,可增进留守儿童与其父母的亲子依恋关系,从而减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亲子游戏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干预模式,不仅能够解决儿童的社交、情绪及行为障碍,而且可以帮助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由于其应用范围广、操作简便,近年来迅速成为我国儿童心理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亲子游戏治疗的发展历程,详细总结CPRT,DPT,TP,PCIT,RT及DIR floortime六种不同亲子游戏治疗模式,指出专业治疗师的培养、父母心态转变以及数字辅助工具的引入是亲子游戏治疗本土化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亲子依恋和人际距离知觉对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对100名幼儿的分配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会影响幼儿的分配行为,安全型亲子依恋的幼儿会比不安全型亲子依恋的幼儿更倾向于公平分配;在人际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安全型亲子依恋幼儿的分配行为得分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亲子依恋的幼儿;在人际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幼儿的分配行为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家长特别是母亲应该有意识地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的意识,有效地引导和塑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王秀丽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65-68
通过自编问卷对甘肃省兰州市两所幼儿园的幼儿亲子游戏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家长对亲子游戏的态度比较积极,亲子游戏的内容以动作技能游戏为主,亲子游戏多在社区和附近的公园进行。但是,仍然存在亲子游戏时间有限、教师和家长对亲子游戏认识不够、亲子游戏内容简单重复、游戏材料开发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建议从转变家长观念入手,加强对亲子游戏的重视,尽可能创造游戏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合理使用游戏材料和空间等有效开展亲子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父母低头行为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问卷、亲子依恋问卷、正念教养问卷以及儿童问题行为问卷对758名学前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低头行为与幼儿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亲子依恋、正念教养呈显著负相关;幼儿问题行为与亲子依恋、正念教养呈显著负相关;亲子依恋在父母低头行为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正念教养在父母低头行为影响幼儿问题行为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在正念教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父母低头行为对亲子依恋的负向影响增加,反之,父母低头行为对亲子依恋负向影响减少。本研究结果强调了父母低头行为是幼儿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风险因素,启示父母要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减少手机使用,并注重正念教养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亲子游戏有助于儿童身体、智力的发展及性格的塑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家长应该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与儿童一起做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长辈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可见研究亲子游戏的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对亲子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已有相当研究,但因亲子游戏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家长参与度低、教师缺乏相应指导知识、幼儿园管理不当、整体开展质量低等问题。将亲子游戏纳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路径是家长积极配合、教师提升组织能力、幼儿园加强管理及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7.
关永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社会性指由于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社会方式。其中包括学前儿童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逐步形成价值观体系的过程。家庭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场所,亲子交往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有奠基作用;母婴依恋是幼儿安全感建立的前提;权威型教养方式是学前儿童最初社会性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亲子依恋与人格特质分别是影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通过对113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亲子依恋与人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共同作用方式,重点分析了"大五"人格在亲子依恋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大五"人格中的谨慎性、外向性在亲子依恋对同一性早闭状态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随着谨慎性和外向性水平的降低,亲子依恋对同一性早闭状态的影响增加;外向性对亲子依恋与同一性延缓状态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当外向性水平低时,较高的亲子依恋预测更高水平的同一性延缓状态,当外向性水平高时,不管亲子依恋高低,大学生均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同一性延缓状态。 相似文献
9.
戴莉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7):96-100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有关学前儿童的家长进行了关于亲子游戏方面的调查。旨在通过调查与分析,引起家长对亲子游戏的重视,同时对科学参与亲子游戏有相关的了解和借鉴。调查结果如下所示:1)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角色可以分为参与者(指挥者和玩伴)和旁观者(无关者,安全监督者和观察者)。2)不同角色类型的家长对于亲子游戏的定义和功能有正确的认识,但不能认清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并且作为旁观者的家长认识与行为不统一。3)在行为表现上作为参与者的家长的实践程度高于作为旁观者的家长,但比较被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04-107
通过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闻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其中专注型男女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冷漠型男女只在抑郁上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恐惧型恋爱与没有恋爱在人际关系、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与不安全型只有在躯体化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各水平上均达到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冯天荃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25-28,39
个体心理学与依恋理论的相关之处表现在社会兴趣高低与依恋类型密切联系,都注重早期经验,测量方法的相似性,个体心理治疗与依恋理论相互关联4个方面。不同之处在于影响个体发展的主导因素和人格动力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13.
赵浩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2):29-35
运用问卷调查法以三所农村幼儿园35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农村留守幼儿的亲子关系与自信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留守幼儿在母子亲密、父子亲密方面的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留守幼儿,在母子冲突、父子冲突方面的得分极其显著地低于留守幼儿;非留守幼儿在自信心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极其显著高于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的母子亲密、父子亲密与自信心及各维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正相关;父子亲密、母子亲密能对留守幼儿自信心能够产生正向影响,父子亲密对留守幼儿自信心的影响作用大于母子亲密对留守幼儿自信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董虫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5):80-88
人们关于艺术和游戏的公共经验是:艺术是美的事物,游戏是自由的活动;艺术是具有人的能力的可审美性的人为事物,游戏是自足(因而整体自由)的生命活动.能力审美论视野中的广义艺术与游戏是部分交叉关系;惯例艺术与游戏是交叉或从属关系;非本质论意义上的艺术游戏论具有片面的合理性;本质论意义上的艺术游戏论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亲子关系的确认是亲子法的基本问题。在传统法中,它由婚生子女的推定与否认、非婚生子女的认领与准正组成。当代亲子法以子女为本位,对子女不再作"婚生"与"非婚生"区分。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和兼顾亲子关系真实性与稳定性,成为亲子关系确认的基本原则。统一的亲子关系确认制度由亲子关系的推定、亲子关系的否认、子女的认领构成。婚姻法司法解释应对有关子女否认和认领的实体法规则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万俊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183-185,190
效率与公平是认识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两个重要维度,回顾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尤其现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过渡到"效率、公平统筹兼顾"新阶段,标志着党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及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8.
亲子论辩是亲子互动的表现形式之一,良好的亲子论辩往往会对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和儿童心智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从语用论辩理论与论证图式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亲子论辩,是一项值得尝试的工作。亲子论辩涉及论辩的方法、策略、技巧和准则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就父母而言,应致力于提高自身和孩子的说理能力;对研究者来说,可以考虑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开发相应的语言与思维训练课程。亲子论辩研究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关注儿童说理能力的培养和家长论辩水平的提升,播撒更多理性思维的种子。 相似文献
19.
色彩,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范畴,始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影响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发现色彩在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化艺术上有着不可言状的力量,人类在大自然中不断地吸取灵感,享受着色彩创造的喜悦。21世纪以来,科学的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