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5):30-37
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罗斯福总统出于战争和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 ,提出“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 ,以促使中国全力进行战争和战后协助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此 ,罗斯福总统逐步形成支持战后香港主权归还中国的政策 ,并为实现这一政策在战争的各阶段在多层次与中国和英国进行多次外交努力。对此 ,中国的蒋介石政府曾寄予巨大希望。由于英国坚持维护自己的殖民主义利益 ,加上罗斯福总统战争结束前夕的逝世 ,尤其是由于美苏对抗的国际格局的出现 ,美国政府自己改变了这一政策 ,致使战争结束时英国重新占据香港 相似文献
2.
金卫星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8,(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政府基于美国的战后世界战略目标,曾多次以不同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迫其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敦促英国战后将香港归还中国,并要求蒋介石政府收回香港后宣布其为世界自由港。但日本宣布投降后,继任的杜鲁门政府却一改美国支持中国收复香港的既定政策,转而支持英国恢复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中国乘胜收复香港的计划功败垂成。其客现原因在于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形势的变化;主现原因在于美国政府欲保持与英国的合作,遏制苏联在远东的势力以及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的重新抉择。 相似文献
3.
1949-1954年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又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56-61
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是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对华经济遏制政策的顺利实施 ,美国对中国的南方门户———香港也实行了严厉的贸易管制 ,企图控制这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唯一通道。 194 9— 1954年间 ,受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变化的影响 ,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经历了由削弱其转运作用到对其实行许可证管制的发展过程。这种演变表明 ,新中国成立后 ,香港已成为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4.
王小章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83-91
所谓“道义经济”,乃是以生存安全为目标取向的“理性经济”,“生存伦理”则是集体层面的“生存理性”。在以追求效率最大化的“经济理性”为取向的现代市场经济取代传统“道义经济”的过程中,如果置人们对于生存安全的基本需求于不顾,则这种市场经济及与之相连的制度必然遭到反抗与抵拒。面对这种反抗与抵拒,社会各界主要有两种反应:一是力图回复到传统的经济模式;二是在坚持“经济理性”为取向的现代市场经济以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将原先主要在村落小共同体层面上发挥作用的“生存理性”“生存伦理”国家化,转变为国家意志或者说是政府职能,现代社会政策的出现和发展即是第二种反应的基本内容。由此可以反观社会政策的经济意义:它不仅仅是拉动消费、提振内需的一种手段,更是现代市场经济得以生存扎根的社会前提。从社会现代转型的角度来看,必须努力做到国家以社会政策手段为每个公民提供的保护的跟进与传统社会为个人提供的保护的消退同步。 相似文献
5.
6.
关志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九七”以后的香港政制架构中,行政长官居特殊地位,直接关系到“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基本法的贯彻实施。本文主要是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法律地位、任职资格、产生办法、权力运作等问题的分析入手,阐明“九七”前后从港督到行政长官的转变给未来香港政制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基本法有关规定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叶永尧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5):49-5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刑事法律政策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特别对与妇女相关的一些犯罪的法律的改革更是引人注目。支持和影响这场改革的主要力量就是激进女性主义法学派。激进女性主义法学的改革进路为妇女获得平等权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过,其对西方刑事法律传统基础的颠覆却可能走向另一种极端。 相似文献
8.
9.
尹钟宏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94,(1)
观念与理性的超越─—论朱自清早期抒情散文的审美心理尹钟宏艺术感觉是艺术创作中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概念,是艺术创作审美心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作家、艺术家的感受力,是对于客观事物的审美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艺术表现力。艺术感觉又是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0.
11.
程佩璇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美国尚未参战,但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执行着大体支持苏联的政策,珍珠港事件后,双方还建立起同盟关系;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和美国力量的增强,1943年以后,美国的对苏政策则在保持同盟关系的同时,力图消耗苏联,并与之争霸。 相似文献
12.
1943—1950年期间,美国对朝鲜的政策演变经历了四个时期:政策提出时期,主张朝鲜成为自由与独立的国家,但遏制苏联影响的政策阴影已经隐约可见;实行遏制政策时期,企图通过建立受美国操纵的南朝鲜来阻挠朝鲜的统一,继而让南朝鲜兼并朝鲜北部而成为合法的全国政府,达到抵消苏联影响的目的;遏制政策时期,出于冷战的需要,正式提出并推行遏制政策;积极遏制政策时期,将其政策集中指向朝鲜北方的所谓“公开进攻”,比以前的遏制具有更为露骨的进攻性和侵略性,是扩张主义和遏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美国对朝鲜问题的政策及其实施,是造成朝鲜南北对立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13.
王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38-144
二战后,美国为确保对朝鲜半岛未来政治走向的影响力,服务于美国的东亚战略利益,对朝鲜半岛南部实施了军事占领.出于同样的战略考虑,美国在占领期间推行的内部事务管理政策以确保朝鲜未来政权"亲美性"为基本目标,并最终扶植起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南朝鲜独裁政权.美国对朝占领政策昭示:美国占领政策的真正基础是战略利益,"民主改造"只是一个口号. 相似文献
14.
前美国驻日本大使M·阿马科斯特曾提出一个问题:美国和日本将来是朋友呢,还是对手呢?两国可能既是朋友又是对手。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虽然《美日结构框架协议》设想使日本变得更像美国,但两国仍保持着不同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两国政治经济结构上的不同源于不同的历史经历,并且在短期内很难消除这种差异、轻而异举地缓和。在 相似文献
15.
贾中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就是台湾问题。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取向是:实行双轨制,搞一中一台,有限度地支持台独,这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独特的法理观念决定的。美国对台政策是不稳定的波动的,这是由美国在外交中追求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目标的矛盾性决定的。激烈动荡中的美国对外政策思潮,强烈的党派动机和个人野心也加剧了美国对台政策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房金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8-61
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更替导致了美国对台湾政策的不稳定,台湾成了美国牵制中国的"棋子",美国一再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妨碍中国的统一进程,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正确认识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核心地位,处理好台湾问题,有利于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冷战期间 ,美国一直对古巴实行遏制政策 ,将之看成是苏联在西半球进行共产主义扩张的工具。冷战结束已经 10年有余 ,但美国对古政策并没有根本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古巴仍然在坚持搞“共产主义” ,因为从安全上讲 ,在苏联因素消失之后 ,古巴对美国已不构成任何威胁。冷战后 ,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仍然是影响美国对古政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郑辟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5):120-129
胡塞尔称自己的哲学为“超越论的观念论”,这使得当代实在论者将其视为重要批评对象,他们主张,胡塞尔哲学因为其超越论的立场而错失超越本身。胡塞尔关于实在论—观念论的讨论是借助“内在—超越”概念展开的,他区分了两组内在—超越概念,这两组概念通过与两个意识概念的对应,同构造的两个基本范式联系起来,这样,实在论—观念论之争就落实在这两个基本范式的有效性问题上。正是从这个方向上,胡塞尔有效地辩护了超越论的观念论与自然的实在论的可兼容性,从而证明,他的超越论的观念论并未错失超越本身。 相似文献
19.
约翰·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已有如部作品问世。1968年问世的这部《站在桑给巴尔上》,曾获雨果文学奖。此书出版后的20年间,共重印了14次;它被视为当代科幻小说经典之一。布鲁纳这部科幻小说,描写的是未来的肥年代后期至本世纪末的事情。遗传生物学家体格冈图是亚塔康一所大学的生物工程系主任,在他的主持下,准备在全国实行一项优生工程计划c这项计划主要是运用最新的生物遗传工程理论,通过培育健康优良的人类基因,以控制和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理想后代。此项计划公布后,在全世界立即引起了轰动,一时间东西方各国纷纷跟… 相似文献
20.
王瑜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在尼采、克尔凯戈尔之前 ,没有人对理性本身提出质疑。康德写作《纯粹理性批判》 ,宣布“理性渴求普遍必然的判断” ,这实际上是为理性高唱了赞歌 ,他没有问为什么我们必须首先寻求理性所给予的东西 ,理性自身的基础和目的是什么 ,是否可以有对理性本身的怀疑。哲学认为 ,信任理性是当然的 ,也是惟一有效的 ,任何可能的信任都应当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 ,只靠知识本身就能驱散愚昧和恐惧。但是 ,这同时也表明 ,认识归根结底是靠对它的信任来维持的。而人的认识是发展着的 ,这也表明它在一定时间内总是被限制着的 ,人必须超出人类经验积累至今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