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红楼梦》的预叙叙事,与传统的宗教文化、诗歌文化、民俗文化、曲艺文化关联紧密。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悬念,彰显了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2.
民俗描写使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刻画更准确、更真实、更生动,乡土作家不约而同在创作中强化了民俗描写,不仅营造了各具特色的浓郁的地方色彩,更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凭藉》通过“长坎子”一带“拜保爷”习俗的叙事,揭示了民俗主体——下层民众悲惨命运的深层原因,表达了对启蒙运动在边缘地区的鞭长莫及和民众彻底觉醒的隐忧.  相似文献   

3.
煤文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股力量。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蕴育了中国煤文化的丰富内涵,也给中国煤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外部环境。 煤矿是一块沃土,吸引无数艺术家进行写作,创作和演绎出具有文化研究价值和传承价值的宏伟著作。而《幸存日》这部作品对煤炭中的生命密码和生命的珍视、矿难的反思,以及煤矿工人体现的煤文化风骨等问题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4.
《十亩之间》是《诗经·魏风》中一首富有优美情调的劳动诗歌,它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采桑劳动的场面: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这是一首采桑女子们在劳动中所唱的歌。这首歌虽然很简短,但感情饱满,节奏明快,它再现了当时劳动时的情景,传达了一种劳动时的欢愉情绪和桑园中的和乐气氛,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春夏女子采桑图,给人以无限的联想:我们涵咏之后,恍如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从春到夏初,风和日丽,在一片宽广的桑林里,三五成群的采桑女络绎不绝地来到桑田里,…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文坛的后起之秀,妮可·克劳斯凭借最新力作《大宅》(Great House)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大宅》这部小说通过后现代历史叙事技巧讲述了一段犹太人寻根的艰辛历程,探讨了关于犹太寻根这一深刻主题,发人深省,令后世领悟到直面历史和反思历史的重要性。本文就《大宅》的情节构建、话语转义、多重叙事三个角度对其后现代历史叙事模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7.
《舍巴日》是孙健忠后期小说创作之代表,也是他热衷于表现湘西土家族神魔艺术的佳作。文本内多处使用湘西方言俚语、濒临消失的土家族语言,集中展示土家族远古神话与传说,为民间叙事提供丰富素材。在创作手法上,他巧妙地运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俯瞰全景,并采用说书式的自由叙事方式及边缘性的叙事姿态,书写土家族的民族性与民众心性,让《舍巴日》成为具有审视民族心理、阐述时代变迁、批判民族劣根性的民间叙事佳作。  相似文献   

8.
根据福柯等人的观点,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基点,更是一个包含复杂权力秩序的集合体。《舍巴日》作为土家族作家孙健忠创作转型的代表作,揭示了土家族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深刻变化。小说中时间被淡化,突出空间特征,包括地理空间、神圣空间和文化权力空间等,呈现出湘西土家族富有活力的地域文化身份。小说中的不同空间在对话时反复呈现出传统性别秩序,地理空间的性别化体现出女性的"他者"地位,神圣空间的消解与重置体现出女性感性与男性理性的对立,文化权力空间内的两性关系则体现出男性的主导力量。从性别叙事角度考查两性关系在小说不同空间内的反复叠现,有助于了解叙事中作家对土家族内部传统性别秩序的态度,以及土家族在面对现代化冲击时两性关系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当代女作家村田喜代子创作了大量老年题材小说。其获奖作品《姐之岛》以日本五岛列岛为舞台,描述了老年海女们在海底探险中追溯历史真相、重塑历史记忆的故事。作品以海上世界和海底世界的空间转换呈现出和平表象与战争痕迹,通过海女的职业变化,揭示当代日本海女文化衰落的现状,隐喻传统文化与战争教训传承的危机,通过天皇形象的变化暗示日本战争文化有卷土重来之危象。在当今日本右倾民族主义加剧的背景下,历史记忆风化、传统文化丧失与战争文化“复活”的问题叠加诱致多重危机,作品中海的历史文化意蕴突显出了战争批判、历史反思与危机警示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投降类型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用艺术化的手法重现了三国时期云诡波谲的历史面貌.各种情况下各式各样的投降事件和投降人物,成为一部"三国"贯穿始终的重头戏,演绎出一幅幅精彩纷呈、令人感慨万千的经典画面.多种投降类型反映了特定年代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起伏变幻和统治集团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从中揭示出战乱时期投降类型的文化意蕴以及古人对投降文化本身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中原文化遗产反映出来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激励民族创造热情有着非凡的意义。其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根源性、丰富性、终极性、普世性、人文性、活态性、核心性、一体性、散播性、传承性等。对这些特征的总结,有助于人们准确把握中原文化遗产的真实价值及其在建构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丁玲1979年复出前后,正是新旧文学体制更替的历史转型期,在她对《在严寒的日子里》的叙事策略不断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表现出“新时期”前夜的复杂状况以及创作主体的内在矛盾、思想困惑与文化尴尬.笔者以195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的8章(以下简称“初本”)和1979年发表在《清明》杂志上的重写的24章(包括重写的8章,简称“改本”)为研究对象,通过版本的变迁和叙事学比较,探析复杂的权力关系对文学生产及文学史叙述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维新运动时期的科学教育是和维新变法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维新派极力提倡“西学”,认识到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性与科学技术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改变政治体制所具有的推动作用。维新运动作为一场政治运动虽告以失败,但作为科学发展史的一个环节,这一时期的科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展开了对除文化内涵外,玉器外部构成是否具有自身表现空间的探讨,提出玉器不仅是"神、王、君"的品格象征,也是表现生活的艺术手段.玉器的装饰性,包括装饰功能、审美特征,是在玉器文化内涵和外部构成形式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因而也受到了两者的交互影响.从文化学和设计学结合的角度来看,先秦玉器装饰具有综合的个性--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15.
"禹生于石"神话传说与石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是力量和神圣的象征,又有丰产和助产的作用,凝聚着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某些因素;"禹生于石"这一神话传说植根于石的深层文化意蕴,隐藏着上古历史与艺术的原始意味;作为叙事原型,它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诞生、<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玉石奇缘均源于此.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在国民政府初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了多起职业教育的议案;戊辰学制对于职业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再次确认;政府和各省都在积极提倡职业教育。这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在于国民政府的积极倡导、过去职业教育的衰微以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提倡。其影响主要是农村职业教育开始受到重视、政府在法令上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政府初期的发展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一直存在着分歧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认定为当时主要矛盾的传统观点 ,缺乏科学的依据 ,也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8.
悬挂“扫晴娘”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祈晴巫术。当阴雨不停时,人们在屋檐下或树枝上悬挂手执笤帚、身着红衫或者绿衫的剪纸妇人像来祈晴。此习俗自古沿袭至今,在我国东北、华北以及大部分南方地区的风俗资料中多有记载。重点论述“扫晴娘”的形象、讨论“扫晴娘”的神格定位以及探索其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原始时代,人们往往把自然现象超自然化,迷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万物,并且支配着人们的各种活动。在福建的考古发现中,远古时代昙石山文化的拔牙、割体葬仪、原始巫术与图腾崇拜的内涵,透露出福建史前原始宗教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概括出来的经典著作。陈云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对毛泽东十大关系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