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修辞叙事学视野中的散文研究关注作者及作品与读者间的修辞性交流关系。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叙事目的皆为说服,读者可从中推导出不同的隐含作者,后者说服隐含读者的过程即修辞性叙事的过程。中国古代散文大多采用全知型叙事视角,叙述策略上甚至会不惜捏造事实以强化说服效果。叙事者和受叙者之间缺少面对面交流的读—写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散文隐含作者的多重性。散文研究必须考虑文人官僚的政治斗争需要、写作的特定叙事对象等问题。从修辞叙事学维度研究中国古代散文,便于从作者-作品—读者—语境全方位把握散文和其他文学形式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著名叙事学家詹姆斯·费伦的近作《作为修辞的叙事》,其方法论将“叙事”视作作者、以文本与读者间意识形态交换的“修辞”为逻辑起点,试图建构一种突显作者、文本和读者交互协同作用的、以文本为中心的动力学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居间”特征。这对国内相关研究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修辞叙事学修辞效果的研究是修辞叙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效果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研究领域,作者通过文本在读者那里达到的效果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因此,这种研究带有某种尝试性。对叙事修辞效果的研究首先是对产生效果的基础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效果的诸种因素,然后,对叙事修辞的各种效果再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柏子》与假定性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沈从文小说《柏子》叙事意图、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等的叙事分析,以及对语调、语气、描写语言等的修辞分析,论证一种结构性的“假定性叙事”为这篇小说叙事特点的核心;从而在西方叙事学提供的方法论之外,尝试具体地对中国小说中的特殊性文体问题给予圆满的解答和说明,而这样的解答和说明往往是西方叙事学所未涉及到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代小说家珍妮弗·伊根的小说《恶棍来访》是一部创新实验作品,小说的叙事结构突破常规,细节设置十分巧妙,一些批评家因此称之为“后后现代小说”。小说第10章“灵魂出窍”借鉴修辞叙事学的叙事模式,打破内在研究与外在研究的界限,并运用第二人称叙事模式对叙事交流的作用,揭示出其潜文本。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带给读者不同以往的阅读体验,而且也使读者充分了解到美国吸毒青少年同性恋者的生存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代小说家珍妮弗·伊根的小说《恶棍来访》是一部创新实验作品,小说的叙事结构突破常规,细节设置十分巧妙,一些批评家因此称之为"后后现代小说"。小说第10章"灵魂出窍"借鉴修辞叙事学的叙事模式,打破内在研究与外在研究的界限,并运用第二人称叙事模式对叙事交流的作用,揭示出其潜文本。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带给读者不同以往的阅读体验,而且也使读者充分了解到美国吸毒青少年同性恋者的生存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7.
戴维·赫尔曼是后经典叙事学的提倡者和认知叙事学的开创者,也是国际叙事学界重要的叙事学家之一。他的论著和认知叙事理论在国外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论著和认知叙事理论作了较多的研究。通过聚焦和梳理国外有关赫尔曼认知叙事理论的研究,可以更加辨证地看待他的认知叙事理论,为国内针对赫尔曼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期冀对国内认知叙事学的发展产生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易经》叙事要素与叙事意义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经》的叙事,在叙事要素上表现为明显的集体性和客观性的叙事主体、天人相应的叙事结构、吉凶因果的叙事逻辑、开放环形的叙事时空等,研究《易经》叙事,对于中国叙事文化基因的探讨和叙事学的中国化建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习近平外交专著,《论坚持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全面体现了习近平外交叙事风格。以莫娜·贝克的叙事学概念为基础对习近平外交话语及英译进行分析,既能凸显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作用和功效,又有助于中国外交叙事的建构。通过叙事策略的运作,包括建构时空、选择性采用文本素材、建构标示以及再定位人物事件,译文重构了习近平外交话语的本体叙事、公共叙事、概念叙事以及元叙事。同时,叙事学与外交翻译的结合不仅拓宽叙事学学科领域,为外交话语研究提供新视角,而且为完成既定的翻译使命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保持政治上的高度、揣摩文化上的深度、把握思维上的向度以及巧用技能上的广度都成为译者顺利完成叙事建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转叙是一种包含越界悖论的叙事艺术。在叙事学的跨媒介研究浪潮中,转叙研究由叙事作品扩展到新媒体作品,研究焦点也由文本内部的话语转向对文本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的考察。针对诸多艺术形式中转叙现象的复杂性,可以将转叙划分为修辞转叙和本体转叙。修辞转叙旨在从话语越界的形态中探讨文本的修辞交流关系。本体转叙聚焦于后现代小说中本体论的世界、边界和穿越现象,揭示了哲学观念的变迁以及现代人的认识论危机。修辞转叙和本体转叙带有不同程度的后现代文化色彩。修辞转叙体现了叙述主体对现实的不确定和疑虑,本体转叙则蕴涵了更为彻底的怀疑精神。到了新媒体时代,人们似乎放弃了对现实的追问,陶醉于由虚拟世界重构的生活体验中。  相似文献   

11.
叶兆言小说的语言风格表现为冷静从容而略带幽默色彩,这种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叶兆言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密切相关.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叶兆言对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从3个方面对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叙事进程得以建立的基本因素之一“进程中的不稳定性”的叙事特色进行解读,为从一种新的视角去欣赏该作品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修辞格的使用是广告语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翻译修辞格既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又要有效地传达主要意义并实现其劝说功能。本文以社会符号学意义观 (semiotics)为理论依据 ,结合翻译功能目的论 (Skopos) ,并考虑到不同文化的背景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理解歧义 ,探讨了广告修辞格的意义、功能及翻译标准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论小说中的反讽修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反讽修辞是一个具有拓殖性的概念 ,它的意义边界随着反讽技巧和手段在创作实践中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地被拓展着。成功的反讽有助于含蓄有力地体现自己的修辞目的。反讽由三个要素构成 ,即作者在小说中的非直陈式修辞性介入、两极对立因素的相互对比及轻松自信的超脱感和距离感。这些要素决定着反讽的性质及其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对比修辞学(contrastiverhetoric)的范畴内,以国内外正式发表的英文论证语篇为语料进行英汉对比修辞的实证研究。从宏观交际单元的角度,对32篇样文的语篇宏观结构逐一进行解析。通过对比分析NS组(nativespeaker)和NNS组(non-nativespeaker)样文修辞结构的统计图表,揭示出英汉语言修辞结构的差异,并从语言哲学的高度探讨差异的深层根源,启示中国的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树立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的认识,在ESL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符合英语修辞习惯的语篇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红高粱》是一部叙事策略和语言形式都追求强烈“陌生化”的小说。在语言的运用上,小说极力追求富有张力的表达。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景物场面描写,都服从主体的自由创造和审美快感;作者重视感觉的呈现,大胆、大量运用充满想象力和违背常规的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构筑了一个色彩鲜明、意象纷呈、内容丰富的“红高粱世界”,在现实之外,重建了一个关于战争、生命的审美现场,也重建了战争、生命修辞话语的审美价值尺度,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不同寻常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7.
严格意义上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带有学理意义的青年研究,直到今天仍然处于一种前学科时代.满足于统计分析的表面科学的社会化研究掩饰不住内匮的学理和问题关怀,执着于"宏大叙事"下的思想教育引导指向了大量粗糙的政策研究,青年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学问意识"相结合的求真之路仍然漫长.从文化人类学的思路对青年研究进行学术反思,就会发现运用文化人类学的"他者"、"主位思考"和"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研究方法,进而在微观叙事、个别解释与生动白描中探询"真问题",进而追求"真学问",是我们实现青年研究中的"真问题"与"真学问"相结合,从作为政策研究的青年研究向作为学术研究的青年学转向的一条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影视内容生产与新媒体组合引起了文化产业的泛媒介革命,带来文化产业转型的文化创新,对以广播影视为创新引擎的泛媒介革命与广播影视文化产业的创新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影视由审美创造的修辞工具转向内容生产的文化产业创新工具,网络文化的新媒体带来了科技革命、资源动员、知识生产、艺术创造、创意修辞和符号再现,对知识经济的内容生产、新媒体的文化变革、文化产业的转型创新以及泛版权经济的创新发展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文学文本入手,探讨经过修辞移植后的电影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笔者以莫言的小说为例,分析了文学文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表现。从小说《白狗秋千架》到电影《暖》两种文本间成功的修辞移植,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大众文化语境对文本修辞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对比修辞学框架内,从段落修辞模式与修辞风格两个方面,讨论分析英汉写作中的修辞偏好与文化差异,以期有助于写作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