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非传统安全"的实质及其伦理向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是一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安全范畴,它们各自的内涵取决于两者所依凭的不同的价值定位与伦理向度.传统安全实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国家中心主义的伦理向度,非传统安全则主要体现的是全球中心主义的伦理向度.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正是在适应安全伦理向度的时代转变中,以"顾全本土、优态共存"为安全方略的价值设定,努力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做出自己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全球伦理提出的时代背景是全球化带来的伦理冲突和全球性问题的显现。全球伦理是避免相对主义的伦理,是相对于区域性伦理而言的、普世同质意义上的、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应该共同遵守的伦理,是"全球意识伦理",指向全球性共同问题的、最低限度的底线伦理,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伦理。  相似文献   

3.
在冷战结束后的短短30年里,北极已经由"边缘军事战区"急剧转变为"国际政治区域",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也从一个"被动客体"演变为"活跃主体"。北极地区正在进入一个"以管辖权冲突为特征、以自然资源开采为核心、以全球性大国为主角的‘大竞争’时代"。随着北极地区由环境恶化、资源过度开发和物种锐减等所引发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渐严峻,北极治理逐渐变成一项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议题。本文从厘清"北极治理"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传统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以及新兴的、多主体共治的治理理念在应对北极日益增多的治理议题上的合理性、局限性和二者间的矛盾,并试图从学理上提出一条融合两方优势的中间方案。  相似文献   

4.
程保志 《国际论坛》2013,(3):43-49,80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北极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作为北极治理中最重要的区域性机制安排,北极理事会的形成、发展及演进必须予以密切跟踪研究。2009年以来,北极理事会的机制化、法律化不断加速,正逐渐从一个政策塑造型的政府间高级论坛日益转变为政治决策型的组织机构,其治理功能也不断从环境及发展领域向能源及航运等"软安全"领域"外溢"。作为北极域外国家,中国应在北极理事会处于"建章立制"阶段积极参与其中,尽早解决常任观察员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5.
2022年初产生的俄乌冲突导致原本就存在于北极的地缘安全风险继续上升,极地话题再次升温。北极地区存在诸多战略优势,因此国家间在北极地区的竞争越发激烈。国际制度能够协调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关切,从而规范国家的政治行为,减少争议,这对北极地区的开发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不同的利益关切出现诸多国际制度,进而产生国际制度竞争的现状,也会出现现有国际制度滥用的趋势,因此北极治理对规范化且行之有效的制度的需求越发急迫。随着中国参与北极地区的实践活动日益深入,可以为北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为其治理机制的优化发展提供积极方案策。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强调北极地区的传统安全,重视北极地区气候治理,主张通过国际合作修复美国的领导力。美国北极战略转向“安全与保护”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安全威胁加剧,自身霸权地位受到动摇;另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变化切实影响美国利益,国内政治需求也促使其转向保护北极环境。鉴于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其北极战略的变化会对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科考权益、经济权益和治理权益产生影响。为此,中国应继续参与北极地区事务,拓展与北极国家的合作并推动中美两国在北极气候治理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北极是全球资源的宝藏地带,聚集了人类共同的利益关切与未来走向。但是,随着北极的资源、区位等优势越来越凸显,由此而来的摩擦和冲突也越来越多。通过梳理2012年5月以来CNN、BBC、RT、CBC和CCTV五大国际媒体新闻网站中涉及北极冲突的357篇英文报道,对其中呈现出的冲突新闻事件进行了全样本分析。由此,提出了以下北极冲突的解决路径:媒体应促进北极地区形成多元化安全共同体与多边谈判机制;真实报道当地居民生存状态,以及持续关注环境问题。中国媒体应积极参与有关北极地区冲突的客观报道,帮助政府和公众更好地认知北极地区争端,为中国在北极地区相关议题中的话语权和应对能力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亚在中国国际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在中亚的主要利益为地缘政治安全,其次是反对"三股势力"、维护边境地区安全和获取稳定的能源供应。然而,中国在中亚的利益却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困扰,例如区域外大国的竞争、非传统安全问题等。中国应该从观念、制度、经济等层面,多管齐下,以便更好地维护中国在这一地区的重大利益。  相似文献   

9.
国际政治学的伦理向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学理价值取向。借助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历史发展逻辑力的推动,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围绕国际政治与伦理价值、女权主义与国际政治伦理、全球问题与生态伦理等国际性问题,展示了独特的伦理关怀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0.
北极安全事关北极自身、北极地区和国际社会乃至全球的安全。推动北极安全治理机制的优化,迫切需要相关的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承担起各自务实的责任,以维护北极的长期安全。基于嵌入理论的责任嵌入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该积极将自身责任嵌入北极安全治理议程中,立足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北极安全嵌入状态,逐步实现责任的认知性嵌入、议题性嵌入与制度性嵌入,科学选择中国参与北极安全治理的观念路径、行动路径和未来路径。合理界定中国的北极安全与发展权益,有效承担和履行中国维护北极安全的国家责任,与其他国家携手营造一个真正稳定与开放的北极安全局面。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伦理的基本理论形态和解决方案,然而二者都有无法避免的缺陷。随着研究的深入,环境伦理发生了转向:科学向度上表现为生态学,哲学向度上表现为环境道德哲学,伦理类型上表现为环境美德伦理,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可持续发展,社会教育上表现为环境伦理教育。环境伦理的转变突出显示了应用伦理学的本质:充分体现出应用伦理学的"哲学"根源、"伦理"本质、"应用"特性和"实践"本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博弈理论对北极地区安全态势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发展趋势.各国围绕北极航道的争议将成为国际政治博弈中的热点之一.北极国家关于北极地区领土主权的争议将在博弈中通过谈判趋于解决,北极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将在“非零和博弈”中有较大进展,有关北极治理的国际机制将在协调博弈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环北极国家在北极的军事存在对全球战略格局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可能导致“零和博弈”.北极冰盖融化的前景对全球生态安全形成重大潜在威胁,需要国际社会努力寻求“博弈安全”.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在促进了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同时也使全球性问题凸显,全球治理已成为冷战后国际政治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议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治理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政治理论问题,更是目前国际关系中十分紧迫的现实需要,对国际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为此,通过不断提升全球治理的地位、作用,超越国家中心治理的局限,扩大和增强以全球公益为基础的全球共识,是人类共同利益之所在.《南开学报》2011年第3期“当代西方研究”专栏以“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为主题,组约了来自日本、瑞士和中国学者的三篇文章,分别就全球治理的结构与向度、气候变化治理、全球治理的国内拓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中国学界对全球治理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生发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危机业已跃升为当代全球性的“人类困境”。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和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展.人们将生态环境纳入到伦理关系之中,生态政治哲学由此成为学界关注的新焦点。本文通过对当代西方生态政治哲学“原野”转向的考察、梳理,主要介绍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以及“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三个流派的观点,并对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彼此之间的承接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指出“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政治哲学观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北冰洋的海冰融化使得北极地区的航运活动持续增加,然而相比由此带来的商业机会和经济利益,航运造成的污染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性政府间组织,北极理事会在北极航运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北极区域制度和国际制度重叠、科学知识和原住民知识交织的背景之下,北极理事会利用知识构建、议题设置和框架效应来影响北极海洋污染治理决策,通过与国际海事组织的合作推动了《极地规则》的制定。同时,其他非国家行为体的活跃,也预示着北极航运治理逐渐走向民主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北极理事会的改革与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北极理事会的努克会议是北极治理的里程碑,会议通过了有约束力的《北极搜救协定》,并且对如何北极委员会做了一些初步的实践。北极理事会的发展变迁与改革,是在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国际政治环境、北极地区在北极国家国内政治地位等方面的变化过程与压力下实现的。未来北极理事会将朝向"硬法"性、以及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发展,但采取更为开放的姿态接纳观察员以应对全球问题对北极地区的挑战是北极理事会改革应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非传统安全是我国近20年来重点关注的安全领域。对以中国非传统安全及相关主题为关键词的4 003篇中英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从研究机构看,国内致力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机构主要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但还未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合作格局;从作者分布看,国内不同学科之间缺乏交互性,不同机构的研究人员之间也缺乏合作,而国外研究者的网络密度相对于国内学者要高;从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与突现词分析图谱来看,国外研究主要着眼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细分领域,中国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四条演进路径,即高阶政治安全研究(1999—2004年)、低阶政治安全研究(2005—2009年)、软性安全研究(2010—2014年)、安全范式以及安全场域研究(2015年至今)。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为建设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推动中国政治文明的建设,有必要系统地发掘中国传统家训思想中的政治伦理资源。要使传统家训政治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作用,必须实现其致思取向的现代转型。这个转型包括至少三个方面的思维向度变化,即由“工具理性”优先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并举,由“主体伦理”优先到“主体伦理”与“制度伦理”并重,由人治到德法并治。这是家训政治伦理传统资源现代价值转换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北极国家的芬兰,在北极地区拥有广泛的政治、经济、安全和科研等利益。2017年5月芬兰再次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并发布了在任期间的优先议程。为维护和拓展芬兰的北极利益并实现有效的北极治理,芬兰在国内和国际层面都非常重视,明确芬兰北极治理的优先领域和基本原则,并强化其北极国家身份。在北极治理新态势的背景下维护北极的安全与稳定,协调众多行为体的利益促进北极地区的合作,推动北极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建构和完善建立基于规则和善治基础上的北极治理体系,是芬兰北极政策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及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国际海权斗争呈现的新特点使海洋领域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现出来。从海洋领域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类型及其表现来看 ,它已经对国际关系并对世界政治 ,诸如国家内外政策调整、淡化“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界限、处理海洋国际事务复杂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