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植的后半生处境悲惨,名为侯王,实同囚徒,这除了他前期曾与曹丕争立太子这个主要原因外,还与他得罪了曹丕的心腹吴质有关.曹植的<与吴季重书>对吴质的嘲笑、挖苦和鄙视,深深地刺痛了吴质的心,使他铁下心来帮助曹丕对付曹植.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此信当作二人友好交往的证据,从而未能由此发现二人的真实关系,因而也未能揭示出造成曹植后半生悲惨命运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曹植《白马篇》是作者“自况”,但实际上它的原型却当是少年英雄曹丕。曹丕有《白马篇》那样非凡的箭术和武艺,他的英雄事迹还传扬四方。当然,曹丕与曹植不和,二人因争夺继承权而水火不容,但这是后来的事,兄弟二人早年关系亲密,《白马篇》成于早年。  相似文献   

3.
作为“诗人之冠冕”的曹植,不仅是一个具有浓厚诗人气质的才子,而且是一个在政治上颇有雄心,欲“立功于圣世”(《求自试表》)的政治家。曹植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位那年(220)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前期的立嗣之争,埋下了曹丕对他的忌恨,加上曹丕为人少“旷大之度”,使曹植政治上受压抑,经济上陷困顿,精神上遭折磨,一直在曹丕父子的压迫欺凌下痛苦地生活着。由于他前后期生活境遇的截然不同,导致他前后期的创作也出现明显的差异。建安时期他的诗歌较多地表现他的政治雄心,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但到黄初年…  相似文献   

4.
曹操立嗣看重诸子的才能,不以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为意.曹操最早有意传位于庶子曹冲.这是一位天才.曹冲早死,他又看上了曹植,但年长的曹丕在朝廷内外广泛交结,赢得了世族元老的支持,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曹操支持曹植组织力量,与曹丕相抗,引起了激烈的纷争.因此,在曹丕、曹植争嗣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曹操与世族势力的冲突.为了顾全大局,曹操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确立了曹丕的太子地位.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曹植亦是建安时代人格的典范.他的儒学人格为后世文人所认同.曹植对曹丕曹睿的低就称服态度并非如有些学者所言是曹植人格的缺失.曹植的态度是在儒学思想主导下的对皇权的一种主动选择,这种选择指向儒学价值理想的实现,最终又完成了对曹植儒学人格的构建.本文从分析曹植对曹丕曹睿低就称服的原因入手来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安二十二年(217)十月,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曹植的处境开始逆转。自此至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即位,其间又发生几件大事,如曹植行驰道开司马门出、曹操欲遣救曹仁而植醉不能受命以及曹操之死等。这些事件对曹植影响深远,是研究他生平思想所不可忽视的。但是这些事件发生之时曹植在何处?史无明言,后世学者的一些说法也似有可议之  相似文献   

7.
曹丕、曹植均为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二人文学成就的高低历代评价不一,崇植贬丕乃为主流。郭沫若先生认为历史上对曹植的评价过高,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历代评论家们不符合实际的言辞造成的。曹植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乐府和五言诗方面,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建安文人共同促成的,他的文章中的华丽词汇并不能说明其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与曹丕文章中所蕴含的关心民生疾苦的感情是无法相比的;曹植虽然聪慧过人,但其放荡不羁的性格影响了他的政治前程,而把这一切归咎于曹丕的陷害是不正确的评判,性格的差异和行事作风的不同才是二人政治成败的重要因素。郭氏将二人的文学成就、政治成败与人物性格相联系,不仅促进了对曹氏家族问题研究的发展,也对魏晋士族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曹在复杂的政治、军事生活之余,有许多值得玩味的休闲方式。诗文述志是曹氏父子的休闲方式之一。“志”对于曹操来说是济世之志,对于曹丕来说是追求人生的不朽,对于曹植来说是诉说人生的种种机遇。游宴娱心是曹氏父子的另外一种休闲方式。曹操在游宴中不忘抱负和政治炫耀,曹丕则在游宴中享受人生的快乐,而曹植在其游宴活动中,更多的是附和之作。饮酒也是三曹的主要休闲方式之一,对于三曹来说,酒能见智。曹操饮酒、献酒、戒酒、劝酒,拿捏很有分寸;曹丕对酒理性把握;曹植则“饮酒不节”。汉代社会滑稽、俳优等娱乐活动非常盛行,曹操的滑稽体现的是真率,曹丕体现的是风范,曹植体现的是才华。在养生观上,曹氏父子都推崇顺应自然之真。在其他的休闲方式上,曹操体现的是通才,曹丕体现的是享乐,曹植体现的则是文人雅致。  相似文献   

9.
曹丕、曹植兄弟生前各自文学成就斐然,但自汉魏以来,曹植的文名和文学地位一直居于曹丕之上。究其原因,除了两人本身难以比较的文学才能之外,从文学作品的传播过程来看,无论从其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还是传播渠道、传播效果来分析,曹植文学作品的传播接受都要优于曹丕,自然曹植的文学地位高于曹丕。  相似文献   

10.
曹丕是建安时期众多作家中较突出的代表。他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一起为建安文学的发展,为创立“梗概而多气”的建安风骨作了不懈的努力。曹丕诗作传称有《典论》五卷、集二十三卷。钟嵘《诗品》称其诗“则  相似文献   

11.
建安前后,以“三曹”为核心形成了浓郁的文学风气。“三曹”凭借其特殊身份和地位,聚集大批文学人才,并创造了适合他们施展文学才能的条件;“三曹”自身也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在带动其他作家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才使建安时期的文坛出现了独特繁荣的景观。  相似文献   

12.
二曹辞赋论     
二曹留存下来较完整的辞赋有70余篇.按其创作动因及赋旨,可分军旅、娱游、感怀、咏物四大类.二曹辞赋有题材相同、赋旨相近、手法相似之处,但大多数篇章显现出选材、立意和艺术手法独特的异样风采.  相似文献   

13.
在建安文学接受史上,对曹丕、曹植兄弟人品文才的评价,存在着"抑丕扬植"的倾向。直至明清时期,王夫之等人竭力予曹丕及其作品以高度评价,以至一度出现"抑植扬丕"的状况。"抑丕扬植"倾向在整个接受史过程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其形成与演变过程既具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受众文化的心理特征,即道德伦理的价值取向、权威崇拜的心理定势潜在地支配着读者的接受活动。由此亦可见读者期待视野之变化及文体兴废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诗史“二源合一流”的嬗变大势 ,文质彬彬、情文并茂 ,追求“壮美”的美学定位 ,以抒情为本的文化品格 ,以五言诗为主的诗体形式 ,皆由曹植垂范并师法千秋。曹植“一代诗宗”的诗史地位 ,是由曹植的四大贡献奠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三国是文学灿烂多彩的时期,因统治者的提倡,文人学士地位得以提高,个人的创作受到重视。“通脱”的文学个性,造成了建安时期文学的辉煌。“三曹”、“建安七子”虽地位不同,但共同的文学爱好使他们常常集会,开展文学活动,都成为名噪当时的文学大家。贵为太子的曹丕,一封《与吴质书》用优美的骈句,体现了“清绮”风格,是古代骈文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题材作品,应为建安曹丕、徐干同类题材之后的作品,写作时间应在曹丕登基的黄初之后。《青青河畔草》应为曹植所作,曹植后期的女性题材写作与古诗十九首相一致的特点是凝练、抒情,实现了由男子视角客观摹写到女性视角主观抒情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从主题史和心态史的角度来看曹植,就会发现中国诗歌的许多基本主题都萌生在他的诗中,忧讥畏谗,感士不遇,虚度青春的焦虑和建立功名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他诗歌特有的躁动不安而又抑郁寡欢,更因抑郁而悲慨激越的复杂情调.曾植首次在诗歌中留下了青春和理想的颂歌,享乐和放浪的主题,年轻的陈王成为古典诗歌中最初的青春形象,也因此成为青春年少的象征和青春主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最有才华.他创作的诗歌不仅数量丰富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而且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诗选择的意象和创造的意境不仅气势充足,境界阔大,而且清新秀丽,境界优美,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壮美的也是优美的;抒发理想抱负,庄严、圣洁、伟岸,给人的美感是崇高的;抒情叙事"骨气奇高"、"情兼雅怨",遣词造句"词采华茂"、"体被文质",不仅具有"骨气奇高"的刚健美和"情兼雅怨"的阴柔美,而且也具有质而有文,文而有质的辞采美,对偶工整、音韵和谐的韵律美.  相似文献   

19.
"慷慨"诗风作为曹植个人文学趣味,和整个建安时期的审美趋向,成为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美学范式和艺术特征.本文从表现特征、社会风尚、时代共鸣、产生原因等角度分析了曹植的慷慨诗风,并对汉魏之际慷慨诗风的形成进行了论述,理顺了"慷慨"诗风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