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构建财政机制、教育机制、工作机制、宣传机制、激励机制,解决当前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当前新农村建设持续深入、农民进城务工和大量返乡并存的社会背景下,要着力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育,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使广大农民担当起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重任,走向再就业或自主创业的道路,就必须重新回到农民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充分认识农民职业教育在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劳动力有效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民职业教育能否克服体制落后、资金短缺等困难,逐步走向专业化、正规化,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因此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应首先着眼于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政府所应担任的角色明确定位,逐步完善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4.
把新一代农民培养成热爱农村、扎根农村、为农村服务的专门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农民自身的迫切愿望.目前我国新一代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农村的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在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教育的内容也在较好地体现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诸多有利条件下,在农村高等教育中实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高勇  王素君 《河北学刊》2007,27(5):232-235
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是根本。而要提高农民素质必须从考察与分析农民科技素质及教育现状,农民对科技教育的需求状况入手。河北省职业教育模式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院校为主体,由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它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实现新型农民科技教育模式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建立以国家财政为支撑,发达地区结合农民教育项目进行配套的国家农民教育基金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选择.国家农民教育基金是专门用于对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农民传授农业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能等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专项资金.其性质是以政府为主体的非法人机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中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策略,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二是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三是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效能感总体偏低,农民合法性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较差,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和积极引导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民政治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沛然  李胜利 《河北学刊》2007,27(5):151-154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创新农村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尤其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叶郁 《理论界》2007,(4):40-41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地位,广泛吸收农民参与。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民主素质和集体诉求的能力。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转变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有限政府,使农民有机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真正做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地理环境制约了雅典国家农业的发展。从量的角度看 ,雅典国家的农业在城邦社会经济生活中不据支配地位 ,难以维持城邦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从质的角度看 ,雅典国家的农业已在很大程度上商品化了 ,属商品经济范畴。因此 ,雅典国家的农业不足以说明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 ,不足为论证城邦社会农业特征之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民族问题的发展将呈现出七大趋势:民族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无法避免的重大问题:民族问题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城市社区将成为民族问题发展的基本单元;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成为民族问题发展的重要变量;少数民族社会结构日益分化;国际移民新群体的身影逐渐显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构将进一步走向深化.综合来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会出现大的民族纠纷.  相似文献   

13.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4.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频发,死亡人数和惨烈程度在近代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一现象的发生,除了该地区较为复杂的气候和地质、地理环境外,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则是农民的耕地不足与普遍贫困、频繁的战争、政治腐败以及鸦片的大量种植,导致西北地区百姓防灾、救灾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8.
唐代小说落第士人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屡屡落第,有坚持不懈而终成正果者;第二类是落第后,饥寒交迫漂泊他乡,甚至魂归异乡者;第三类是经受落第的打击后,归隐或甚至出家者。其中第一类主要出现在盛唐到中唐的小说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后两类主要出现在中唐以后,特别是晚唐的小说中,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走向衰败过程中士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9.
确立共青团工作的一般原则包含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共青团工作自身作为系统的内部条件。二是构成共青团工作环境的作为系统的外部条件,即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0.
西藏是我国特殊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西部开发对西藏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应对西部开发,就必须重新认识西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