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遭受杀害、伤害犯罪的被害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大学生所具有的诱发性与易感性因素为犯罪被害提供了重要条件。大学生被害性特征的形成与其特殊的生理、心理之下形成的个性倾向联系紧密。预防大学生杀害、伤害犯罪被害,关键应强化防范意识,并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被害的经常发生地。社区被害预防符合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控制和减少犯罪的主要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被害前、被害中、被害后三个阶段,社区内采取各种被害预防措施,能够大大地减少居民被害的机率。  相似文献   

3.
性侵害对未成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被害原因着手,立足于被害预防及其援助开展研究,旨在为未成年女性创造一个晴朗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4.
预防身份盗窃的体系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身份盗窃也越来越猖獗。一些国家已经对身份盗窃采用法律手段进行处罚,但效果有限,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身份盗窃是由于社会体系不完善引起的,应该构建新的社会体系,通过个人对政府、企业信息体系的参与和企业的责任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严峻,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而未成年犯罪人有很大的比例是由被害人转化而来,这种转化令我们痛心,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文章尝试探讨了未成年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的心理原因以及预防被害的措施,以期在犯罪预防上有一个不同的视点,防患与未然,减少未成年人的被害,从而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盗窃电子货币、虚拟财产、重要商业信息数据的网络盗窃犯罪越演越烈。我国网络盗窃犯罪立法的滞后、分散、量刑与犯罪后果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现有法律对网络盗窃犯罪的打击和惩戒力度有限,既将司法置于尴尬境地,也间接导致了网络盗窃犯罪行为的高发。加强和完善网络盗窃犯罪立法,应着重从提高立法层级、将网络盗窃犯罪明确入刑、拓展其犯罪主体范围、明晰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开放性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分化、隐蔽性对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弱化、虚拟性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异化等给高校预防大学生犯罪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此,高校可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规章管理等方面构建预防大学生犯罪机制,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大学生因心理异常而发生的恶性案件不断增多。犯罪大学生在罪前、罪中和罪后三个阶段的心理状态的区别非常明显。作为一种特殊预防,对罪前犯罪心理的预防是犯罪预防的根本所在,为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犯罪心理的预防,学生对自身犯罪心理的预防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盗窃罪作为一种自然犯,一直以来在我国法律中都仅限于自然人唯一主体。随着单位实施的盗窃行为在实践中日益增多,最高人民检察院从打击和预防犯罪的需要出发,就单位盗窃行为作了专门的司法解释。本文通过对单位盗窃的司法处理和理论研究现状的分析,以及单位作为盗窃罪主体的法律基础与现实性的探讨,进而提出单位盗窃罪的概念,以期为相关立法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的趋势,检察机关应从实际出发,研究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成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对大学生刑事犯罪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个体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进程直接影响整个社会政治社会化的发展.个体政治社会化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途径实现的.个体政治社会化是随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的增加、社会阅历的丰富而逐渐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问题的考察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现实的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必然的个人"、"偶然的个人"、"有个性的个人"等发展状态.通过对"现实的个人"这几种不同发展状态之间的关系的梳理,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的个人观.马克思的个人观对于探讨和思考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科院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规格与内容的关注不断深化。工科院校在培养担负社会责任的从事科学技术活动优化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社会功能,因此,工科院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品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结果要体现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生产要素进行收入分配,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还需要建立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结果进行调整的收入再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创造着文化,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不仅关系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而且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确立职业理想时要以社会需要为基础,养成健康的职业心态,面对就业形势,学好知识,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特长、能力与素质,为职业理想的确立做好准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理想;社会需要;职业心态;准备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越发突出,探索适合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是解决就业困境的出路。针对当前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医学本科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讨该教育模式的构建,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分阶段开展不同主题理论和实践教育活动,以推动医学院校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法规教育等。开设信息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加强课程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及演示,强化信息素质教育思想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主要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个体道德作为道德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调整主我与客我之间矛盾 ,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缓解人的精神压力 ,平衡人的矛盾心态 ,维护人的心理健康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体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其产生须具备如下条件 :只有从理论上阐述清楚个体道德产生的条件、研究对象等一系列问题才能科学地指导个体道德实践 ,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不少高校大学生要分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要分现象的影响下,原先的价值标准、价值刚性变得可以变通协商,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大学生的成长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要分行为的产生,既有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单位、家庭和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应加强道德建设、制度建设,改革考试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优体系,以维护校纪、校规和校风,还神圣教育殿堂之清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