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及比较分析法对新疆游牧民族产生的背景以及定居后在社会转型期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演进过程中的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发现:(1)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在演进中得到保留;(2)现代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多元一体化发展;(3)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建构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具有促进作用;(4)转型期现代生活方式对游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村体育文化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农村体育文化的构建提供了契机,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又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体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作出的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村体育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须正视体育意识、体育活动内容、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村学校体育开展等几项关键性问题,使农村体育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女性文学创作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是五四女性文学创作的继续和发展。本文分别从社会层面、审美层面和生命层面三个不同的侧面对新时期文化转型进程中的女性文学创作及其流变作了历史的回顾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上升趋势这一问题,文章从分析社会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入手,从经济、政治、法治、农民自身等多方面深入分析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实施民生工程,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建立农村社会矛盾监测与应急机制等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试论转型期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桂芳 《兰州学刊》2004,(5):213-214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内核。转型期农村社区的重建和发展 ,彰显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问题。本文就社区文化建设兴起的背景、转型期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涵、现状进行初步探讨 ,并提出构建农村社区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进入全面快速的社会转型期。俄罗斯转型期的政治文化表现出一种“无序”中对传统专制文化进行“再创造”的特性;相对于急剧的政治、经济变化而言,俄罗斯民众显得“迟钝”和“冷漠”。俄罗斯强势总统与弱势议会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俄罗斯精英的活跃与民众对政治的淡漠形成对比,俄罗斯的公民社会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8.
从宏观层面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体育文化“软实力”不足等三方面,构成了我国西北五省(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瓶颈;从微观层面看,政府服务意识欠缺、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单一、农村体育人口数量较少等,是影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潜在因素.研究认为,提升经济实力、拓展融资渠道、夯实物质基础,建立和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挥体育文化力的联动效应,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扩大农村体育人口数量,是突破西北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瓶颈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文雄 《社会科学》2003,(3):125-128
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改造 ,阻碍了历史的前进 ,遭到新文化运动的猛烈抨击。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挽救了民族危亡 ,但改革开放前以阶级斗争为纲 ,造成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危机。改革开放以来又遭到西方文化冲击 ,我国已处于文化转型期。为此 ,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阐释 ,完成文化的民族性传承 ;要学习借鉴西方近代文化的精华 ,完成文化的时代性跃进 ,创建科学与人文精神并存的开放的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丛晓波 《兰州学刊》2014,(7):145-150
对转型期人们行动背后普遍存在的基本社会文化规则进行解读和分析是具有时代迫切性的话题。在历史中选择和传承的社会文化规范维系着社会成员心理与行动的标准,也使各种社会文化呈现出特殊性。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经历着从传统与现代之间,血缘家庭到社会责任的转变;以及在中国与西方之间,经历着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的转变。当前中国面临着转型期文化规范常模的多重选择,需要在思想与心理的层面上完成社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常模构建。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当西方学者对大众文化中的"平民意识"、文化霸权、全球化以及消费文化进行批判时,转型时期的中国大众文化却以更加民主化、本土化的形式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转型时期的中国大众文化将完成"平民意识"与主流意识的融合,实现民主与霸权的相互渗透,满足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异质诉求,彰显消费文化的一般特征,从而以一种更加统一的文化形式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文化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必要,在界域层面上,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两种文化类型的二元对立,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当下所进行的文化改革,其本质包含了乡土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乡土文化所固有的空间特征、人际关系特征、个体理性特征以及伦理本位特征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转型过程表现为从封闭同质到开放异质、从生存理性到经济理性以及从伦理本位到利益本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为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5):191-192
中国社会转型带来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变迁,而这一变迁必然会引起大学生群体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的改变,出现各种新的特征。面对这些新的变化及特征,应通过采取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等对策来优化大学生群体心理,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4.
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社会变迁的先导,又是推动社会变迁的精神动力。新时期,我国发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邓小平南方谈话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三次思想解放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的经济、政治及人们的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进入新世纪,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新道路。  相似文献   

15.
周水涛 《江汉论坛》2003,(2):106-108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建构的三大特点。一是多向的文化思考:审视农民文化、反思传统、追求“诗意的生存”是文化思考的主要指向。二是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意蕴建构:多元文化的共存为新时期乡村小说创作提供了多种文化依托及文化选择的余地,从而造就了作品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文化类型的多样性,而大众文化的兴起又带来了作品的文化品位的变化。三是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展示:地域文化审美意识的确立是地域文化展示的关键前提,先后兴起的乡村小说文化群落的创作在地域文化层面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从地缘角度切入的文化展示深化了作品的文化探寻。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与社会自治理论相互呼应,相辅相成.公民社会对我国农村社会自治的发展意义重大.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为我国农村社会自治奠定了基础,也为农村社会自治提供了社会权力源泉;公民社会与农村社会自治共同构筑成第三种调整机制;公民社会中发达的社会组织体系成为农村社会自治的核心主体;公民社会下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农村社会自治民主权利实现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社会遮蔽"("social cover")是指社会权力主体或强势群体的价值观与准则,在特定情境实化中,其潜在功能造成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对个人或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损害的过程及问题.社会遮蔽在我国转型期的发生,既与大国转型受环境影响和传统规范价值牵制相联系,又因权力主体的行动及价值观,在缺少参照的情境下实化的潜在功能使然.它作为一种阻遏和影响社会协调发展的失调现象及问题,是导致其它社会失调现象及问题的重要社会基元.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促进农村教师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其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新时期促进农村教师良性发展,是深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切呼唤,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诉求。亦即,它是一项事关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实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工程。基于此,当下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与创新农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制定与形成农村教师学习提高保障体系,建立与健全农村教师社会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农村教师良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都分别形成了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机遇观。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出 ,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 ,确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和科学的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意义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文化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理解全球化的一个基本维度。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更是率先提出“文化走向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发展应放在人类整个文明/文化框架内来考虑,发展最终可以以文化来解释或以文化概念来界定,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等观点。切合整个世界性的文化转向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潮流,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多维意义。当下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为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所看重,文化力包括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和深入,以及制定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的语境下,如何来认识和领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既有专家学者对此现实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有政府官员的现实解读,意在引起学术界和实际文化部门的关注和回应,把我国已经启动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