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不是法国女人 照片里的梅兰妮35岁,古铜肤色加之红润的脸庞让她看起来很健康.这是不久前慕尼黑举办啤酒节的档口,她在当地一间酒吧兼职女招待时拍下的照片. 每年一度的啤酒节让斯图加特或是慕尼黑的酒吧生意火爆,啤酒节酒吧卖的啤酒只有一种规格:1公升一杯,价格在5到7欧元左右,人多的时候,女招待们一手抓起6、 7只杯子,还能稳稳当当地举过顾客们的头顶.而眼前这张照片上,梅兰妮索性用一只胳膊将杯耳串成一串,一次就送了1 2杯酒到席间,角落里是站起来鼓掌喝彩的男人们,而梅兰妮身后看似高大的德国酒保被她宽厚的侧身挡了个结结实实.这让人不禁想起巴伐利亚州新天鹅堡里展示的茜茜公主的画像,顺着那张美丽、雍容的脸部线条看下去,是白纱短袖里伸出来的两条粗壮臂膀.果然是德国女人!  相似文献   

2.
湖畔诗派:情诗的突破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畔诗社于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出版了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四人的诗歌台集《湖畔》(“湖畔诗集”第一集)。1922年9月出版了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1923年12月,出版了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三人的诗歌合集《春的歌集》(“湖畔诗集”第二集)。1924年冬,魏金枝、谢旦如加入湖畔诗社。魏金枝编的《过客》定为“湖畔诗集”第三集,因故未能出版。1925年,谢旦如的《苜蓿花》作为“湖畔诗集”第四集出版。他们在上海创办文艺刊物《支那二月》,共出版四期。湖畔诗派1925年“五卅”后基本停止了活动,1927年汪静之出版了《寂寞的国》,这可是湖畔诗派的余绪了。 湖畔诗派是五四运动的产儿,应修人是这一运动的积极分子,其他三人均在“五四”刚刚过后,即进入当时被誉为南方思想最活跃的学校之一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他们都呼吸了时代的新鲜空气,不仅品尝了异域艺术的美酿,而且吸吮了五四新文艺的果汁;他们都满怀爱国的热情,强烈地反对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他们把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几乎当作了个性解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中国书院史时,有两位相隔近七个世纪的文化名人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生于南宋初年的四川绵竹人张栻,一个是生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湖南学者王闿运。这两个学者各自在湘、蜀两省主掌书院,授徒讲学,传播学术文化;前者为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后者开蜀中一代学风,对湖、蜀两省的学术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个学者学术活动及教学方法上的阐述,从一个侧面来比较和论述蜀湘文化的交流及书院教育,藉以抛砖引玉,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四川风景     
《四川社科界》2010,(1):96-96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九寨沟的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  相似文献   

5.
南京莫愁湖     
《中文信息》2008,(3):73-73
莫愁湖公园位于南京秦淮河西,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莫愁湖古称横塘,因其依石头城,故又称石城湖。相传南齐时,有洛阳少女莫愁,因家贫远嫁江东富户卢家,移居南京石城湖畔。莫愁端庄贤慧,乐于助人,后人为纪念她,便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  相似文献   

6.
有东方女儿国之称的沪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湖畔世代居住着男不娶女不嫁,以女人主权一切的摩梭人,这里至今仍然保持着母系氏族时代的生活方式,为中外人士所神往。笔者在探访沪沽湖摩梭人的生活中,有缘拜访、结识了女儿国的传奇人物,被誉为“摩梭女王”、“末代王妃”、“当代王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考察18世纪的英国状况时提出,哲学的民族特点和社会作用与其继承的哲学文化传统相关.德国人继承的是基督教唯灵论的传统,法国人继承的是古典古代唯物主义的传统,英国人则是这两种不同传统的混合,因此,英国哲学具有矛盾的特点,并走向经验和怀疑论.英国人强调的是单个人的社会经验,法国人强调的则是民族性的政治经验;英国人只关注个人利益,法国人和德国人则分别从国家方面和哲学方面强调普遍利益.因此,英国发生的是社会革命、工业革命,法国进行的是政治革命,德国经历的是哲学革命.其中,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最为广泛、深远,它是整个社会运动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典诗歌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徘句是日本格律诗体的形式,这种诗体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体.它有两个原则,一是全诗由十七个音组成.这十七个音分作三节.第一节为五个音,称为上五,第二节为七个音,称为中七,第三节为五个音,称为下五.由于日本语是复音字,因而十七个音并非十六个字.其包括的文字内容的容量远比我国最短的律诗体五绝要少,也比我国最短的词体十六字令要少.俳句的第二个原则是必须有季题.所谓季题就是与四季有关的题材.俳句是从日本最古老的和歌发展而来的.和歌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样式.最初的和歌无句数,字数的限制.至奈良朝(710-784)逐步形成了从五、七音为诗节的有格律限制的诗体,一般固定为五、七、五、七、七这样的形式,共三十一个音.到平安朝(794—1192)以后,和歌发展为以滑稽诙谐为主的连歌形式,即两人咏一首和歌.到平安朝末,镰仓时代(1192—1333)初期.这种连歌又发展为“锁连歌”或“长连歌”,即许多人同时轮流吟咏.一般以百字为度.这是受我国柏梁体的影响.在室町时代(1392—1573),长连歌又发展为俳谐连歌.以通俗平易的口语来写诙谐洒脱的题材.由于连歌这种形式从首句即发句最不易写好,所以,山畸宗鉴、荒木田守武、松永贞德等人将俳谐连歌的发句(五、七、五)独立起来,作为一种新颖的吟咏诗体.这就是俳句.日本俳  相似文献   

9.
小婷 《快乐青春》2005,(3):67-71
叶小美喜欢罗骏枫在同学中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但同窗半载,两个人的同学关系却没有丝毫改变,这让好多人都大跌眼镜,疑惑不解.  相似文献   

10.
爱的隐瞒     
七叔病了,进城来找我看病.诊断结果是无情的——胃癌晚期. 七叔说,前几个月他就感到身体不适了,可是家里新建了楼房,借了不少债,儿子小卫正在读高三,将来上大学要花不少钱,所以他一直硬挺着在打工.七婶几次让他上医院检查,他都没答应.  相似文献   

11.
作为设计师,Arne Nerjordet和Carlos Zachrison更多的是以"Arne&Carlos"针织品牌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们的工作室设立在离挪威首都奥斯陆1 90公里以外的Valdres地区,这里远离闹市,静谧祥和,森林环绕.有人说,Arne&Carlos是设计师和自然对话的作品.确实,如Carlos所说,他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湖畔的小花园,没有灵感的时候,他们喜欢在花园中漫步、思考、劳作. Arne Nerjordet是挪威人,Carlos Zachrison是西班牙一瑞典血统,他们都在斯堪的纳维亚长大.Arne五岁时,就开始跟祖母学织毛衣,Carlos则是在暑期学校里学会的织毛衣,长大后,织毛衣成了他休闲放松的方式.90年代末,Arne和Carlos在奥斯陆相遇,共同的编织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很快,志同道合的两人便决定开创自己的品牌.只不过,这两个有着典型北欧性格的人差不多花了三年时间,才让品牌的理念成形,直到2002年,他们终于注册了自己的Arne&Carlos品牌.一开始,Arne&Carlos专做女装,后来发展为专门设计、制作针织装.他们的毛衣充满着浓郁的北欧风情,材料取自天然的挪威纱线和秘鲁比马棉,色彩搭配来源于挪威古老的民族服饰.  相似文献   

12.
德国在1945年的无条件投降是德国重建的起点.经过了三年与苏联的讨价还价之后,美国终于决定另起炉灶,单独建立一个由西方占领区联合起来的联邦制德国.西方占领区的德国人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接受了这个决定.自1948年9月起,经过一年的努力,西方占领区制定并通过了《基本法》,还成功地举行了第一次大选.文章试图从建国起点、制宪过程和第一次大选三个方面论述联邦德国的建国历程.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七子"的作品,可以发现"七子"在归顺曹操后,既有热情洋溢的颂赞之作,同时"七子"也有反映郁闷心情的作品.对曹操的颂赞也是"七子"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而郁闷心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所引起.本文主要就这两个方面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4.
有一本书是我经常翻阅的,尤其是在我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身份或者产生身份认同困惑的时候,这就是德国近代哲人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其中有关学者的使命一部分,让我常读常惑,常读常新."使命"这个概念在现时代已然有些模糊,甚至过于严肃了,特别是当它与"学者"或"知识分于"的概念联系起来的时候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德国哲学家坎特曾经说过:“人,只有经过教育才能成为人”。①这位哲人一语道出了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如果说“民以食为天”的话,那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无疑应该以教育为本。这是两个不同哲学领域中同一性质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不能称为真正的人,或者至少是不完全的人.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6.
吕晓洁 《江汉论坛》2013,(2):140-144
本文以"七月派"诗人绿原在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时期的诗歌创作为主要考察对象,也涉及同时期下放到向阳湖"五七"干校的其它几位"七月派"诗人的诗歌,及诗人返京后有关向阳湖的回忆录、重返诗坛后的诗歌创作,从社会历史与文本细读的视角探索绿原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的创作轨迹与心路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干校文学现象及文学史中的一些重要现象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就《义和团运动——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七》中的2044份电文及函稿有关德国文献,诠释德国在义和团期间与此相关的“东南互保”、清朝封疆大吏们的对德观,以及英、美、俄等国在此期间对德的种种看法,并予以研究。这些未刊的文献资料,对于学术界加深对20世纪之交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的研究,尤其是德国在这期间的表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从1980年6月16日到20日在美国梦斗塔湖畔的威斯康星大学举行。这次国际《红楼梦》研讨会是由威斯康星大学的文学教授周策纵发起的。 学者们来自世界各地的五个国家,共八十多人。其中有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冯其庸、陈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八达岭带几个德国的"中国画迷"画长城,突接<西部观察>杂志社总编辑向裕新先生电话,这孩子居然言称要召见我. 他11岁时让我教他学过画,称他"孩子",不算过分.其实我也大他不过10岁而已,在一起的时候也不分大小,未论辈份,只是三年多未见,这个只能作记者的家伙摇身成为总编辑,真让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20.
登高是古代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古人登高的目的是避祸消灾,用现代人的眼光看,秋日登高对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秋日登高具有显著的心理保健作用。九九重阳节正值深秋,此时天高气爽,丹桂飘香,红叶似火。宜人的气候,多彩的景致,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难怪诗仙李白在重阳登高时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