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各金融中心所处位置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明确目前上海和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后,通过比较上海和香港金融中心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上海过去十几年建设金融中心的成果是显著的,总量上有赶超香港之势,但在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上海目前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北京、上海与深圳三个中心城市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城市,虽然离国际金融中心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显示了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经济与金融发展实力,并且对其腹地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及珠三角的经济已经显出了强大的辐射力,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快速发.以这三个城市相关数据为基础.确立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量化的参照指标值体系.通过西部重庆、四川和陕西三省市与参照指标的条件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建设西部区域金融中心须遵循"省内金融中心--跨省金融联动中心--西部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整体改革与金融资源统筹整合的关键时期,中国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中心网络势在必行。成都在西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较强的经济金融实力,因此具有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本文在明晰了金融中心与区域金融中心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成都近年来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并提出了成都创建区域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与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东亚地区经济的连续高速发展,区域内的香港、新加坡、台北、上海四个大城市,近年来围绕着金融中心的角色和地位,展开一场新的明争暗斗。本文在总结国际金融中心基本模式类型的基础上,对这四个城市在金融中心方面已有的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所具备的长处短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金融中心形成的区位、集聚与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中心形成过程是经济金融长期发展的过程,受到包括地理区位、金融集聚和制度创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即使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理区位因素在金融中心形成中仍然具有实际意义,不过它只是金融中心形成的一个外生变量.依托一国(区域)强大的实体经济发展,基于强劲的金融资本需求,才能形成相应规模的金融集聚,这是经济运行中自身所蕴含的经济机理,也是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从而金融集聚因素就是决定金融中心能否形成的最为关键的内生变量.制度因素在现代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金融中心形成的区位、集聚与制度视角研究,为准确认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规律,更好地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国际湾区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为:现代金融业是引领和支撑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良好的区位交通及配套设施是体现湾区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条件,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打造国际湾区金融中心的根本保证,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集聚是打造湾区金融中心的必由之路,准确定位和鲜明特色是国际湾区金融中心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集聚强有力的金融科技和最优的人力资本是打造湾区金融中心的核心支撑,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是打造湾区金融中心的制度保障。总结借鉴世界著名湾区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广州要找准优势、补齐短板,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壮大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培育金融交易平台;加快改革创新,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7.
声音     
正美国时间3月13日,Facebook正在经历其历史上最严重的宕机,大部分时间全球用户无法使用其关键服务。——今日头条3月11日,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在迪拜"全球金融峰会"期间发布第2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上海站稳全球金融中心前五名,与伦敦、香港、新加坡差距缩小。——澎湃新闻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官方授权的合作伙伴RiverPay Inc.宣布,正式与来自  相似文献   

8.
上海到本世纪末,要建成为开放型的和多功能的现代化经济中心,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新战略目标,就必须相应地调整上海的产业结构。本文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新战略目标的要求,就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途径以及调整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一)在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方面,要求提高电子等新兴工业的比重。调整方案提出新兴工业的比重要从1980年的4.6%上升到2000年的13.3%;并要大规模地改造传统工业,使上海的传统工业逐步转移到现代化技术基础之上。(二)在全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上海不仅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而且成为全国最繁荣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使上海经济向多功能的方向转变。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应由目前的22%上升到2000午的35%左右。  相似文献   

9.
真如镇原为上海西北部的一个古老的农村集镇,随着中心城区的扩展,城乡结合部农村城市化的加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推进,如今的真如镇已经成为普陀区的中心,与区政府紧密相邻,地位十分重要。真如镇的社区建设,特别是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不仅对普陀区十分重要,而且对推进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发展也有深远的意义。   一、真如社区的现状特征 真如镇作为上海市的组成部分,随着上海城市空间不断扩展,道路拓展,曹杨新村新建,市区工业迁入,真如街市渐与市区融为一体, 80年代中期以来,大型市政实施建设推进,…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区域产业发展与竞争取决于不同地区对制造业所需生产服务体系的供给竞争。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在于 ,产业调整与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金融约束。这是由于在目前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结构下 ,浙江缺乏一个服务于地方的专业金融中心。而对杭州城市发展来说 ,要继续保持杭州在浙江乃至长江三角洲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保持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必须进行城市功能和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建立与上海金融中心错位经营、为地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区域金融中心 ,是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杭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 ,本文提出了建设杭州金融中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上海国际性金融中心形成的条件和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当今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模式特征入手,通过对上海金融市场历史形象与现实地位的分析,对中国经济内在驱动与地区,乃至国际外部需求的把握,综合论证上海发展成为国际性金融中心所具备的独特条件,进而探讨未来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由于北京和上海在科技人才、信息区位、市场空间、创意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因而成为国际品牌在华布局的首选之地。同时,二者在品牌发展条件上又各有特色,因此国际品牌在北京和上海的产业分布差异也十分显著。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北京和上海作为国际品牌在华布局中心的地位无可替代;而国际品牌也将以奥运会和世博会为契机,继续以北京和上海为依托,加快在华拓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上海市场发育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市场发育是近代上海经济发育的一条主线。本文阐述了上海市场发育的四个特点:(1)在全国居超前地位;(2)门类齐全,体系完整;(3)同内地、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联系十分紧密;(4)直接同国际接轨。作者认为,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近代化的大市场,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使上海成为旧中国最大的近代化都审和多功能的全国经济中心。文章还强调这一历史经验为今天重振上海雄风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广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起着“龙头”的作用.其综合社会经济素质,不论是经济实力、社会资金实力,还是居民经济意识,均居全国前列.有此基础,广州营建华南金融中心顺理成章,势在必行.尽管如此,广州金融业的发展尚未形成一个较大的生长点,与上海、深圳、武汉相比,仍缺乏足够的优势.广州要建设成华南最大金融中心,必须正视存在的差距,尽快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优化上海文化资源配置的理论思考和前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所进行的是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其中心任务就是有效地把有限的资源转变成为有用的产品。本文在论述文化产业资源的构成要素和配置规律以及对上海文化资源配置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上海文化资源配置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优化上海文化资源配置的对策。这对上海文化资源的配置方式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海的建设与发展正处于极其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世界经济的日趋一体化,全球正在酝酿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经济重心向亚洲地区的转移,给上海再度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带来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急切需要与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亟需教育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各种类型、各种规格和各种层次的建设者、接班人。在这样一种宽广的视野和发展背景中,基础教育必须重新认识其办学的性质与功能,寻找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进一步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上海基础教育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可…  相似文献   

17.
陈瑛  朱远征 《社科纵横》2011,(11):34-36
本文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双向因果关系、西部核心城市金融中心的形成潜力评价,提出了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一般模式和目标模式,并对西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开发上海地区经济思想史上,马寅初是最早系统、深入研究金融业的人。他预见到了上海金融业的危机,并指明了它的前途。他认为,民族工商业的发达是开发上海本国金融业的基础,而发展本国银行势力是建设上海金融中心的关键。面对2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和国际间的竞争,他希望上海金融业面向世界,面向国内市场和产业开发,为建立本国健全的金融体系而努力,使上海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上海和香港的经济合作,在我国对外开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上海在同香港合作的过程中要借鉴香港的经验,而要借鉴,就得比较。作者从产业结构入手,着重在经济功能上将上海与香港进行比较,寻找其问的比较优势,从中找出上海的差距。作者在借鉴香港成功经验的同时,还探索在改革与开放条件下,恢复上海作为中国和亚太地区重要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途径,並寻求上海与香港两大经济中心在“一国两制”下进一步进行跨体制、多层次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1990,(9)
将大贸易、大都市、大联动作为上海90年代通向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城市的三大通道。这是前不久,上海经济界人士举办的研讨会上提出的上海90年代经济发展的新构想。大贸易,即贸易兴市,发展现代化大贸易,重构上海经济中心的功能,并作为上海90年代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新战略的主线。大贸易应包括资金贸易(金融),投资贸易、商品贸易、地产贸易、技术贸易、信息贸易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