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的转折与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在系统层次上不允许被破坏。以往的人类同动物一样不具备动摇系统的能力,可以停留在自我中心水平上。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足以和系统相抗衡的力量,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就是必然的了。在当代,人们已经从人类利益中识别出了人类根本利益,把人类利益和自然“利益”作二元区分,固守于人类利益的思维方式已经过时。人类根本利益是包容自然的,从它出发就能达到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境界。从人类中心主义到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对应的是人类从自我意识到自我约束意识的历史演进,它并不取消人类活动,也不意味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成为非法。它的深刻历史内含是人类进入了自我约束时代。  相似文献   

2.
代价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为实现某一理想目标而作出的牺牲,代价意识则是人们对代价问题所形成的自觉的理性思考。代价问题与代价意识并非同步而生,代价意识通常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较高阶段。代价意识的形成为人类确立起了一种理想目标。我们应从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化中吸取积极成分,发挥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减轻必要代价,避免无谓代价  相似文献   

3.
实践活动的效率性是人类实践活动追求的永恒价值目标之一。本文认为,实践活动的效率性评价是对实践活动进行合理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追求实践活动效率的动因是由于人有自觉的时间意识和成本意识。实践效率是人们对实践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所作的综合评价,包括:实践速度、实践效果率和实践效益率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危机 ,根源于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正是由于实践活动不合理而产生的反主体效应不断累积的结果 ,最终形成了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和困境。现代人类要摆脱目前所面临的这些全球性危机 ,就必须对实践活动的合理性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用真善美相统一的新的理念来规范和引导现代人类实践 ,这样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裴利华 《理论界》2004,(1):40-41
规则,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人及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做出各种行为时所应遵循的基本社会准则和社会原则。没有规则就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规则意识,是行为主体自觉接受规则的约束,以即定的行为准则规范其全部行为使其在规则的框架内展开社会活动的思想意识。规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作为一种内在的社会要素不断规范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行为和活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繁衍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促进了人由生物的人向社会的人的转化。一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生动地表明人类社会须臾也离不…  相似文献   

6.
超越于一切旧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真理性体现为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理论植根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 ,使之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本质和内在规律 ,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从从事物质生活的现实的人出发 ,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 ;从批判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中 ,从诉诸于历史主体改变世界 ,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实践活动中建构了其哲学真理性。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化生产探析齐学栋,崔凤恒抛开概念争论的多义性,在自然向人生成的社会实践的空间扩展和时间演进中,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的文化,就其作为内含于实践活动的人类自我实现的意识与手段,作为外化于对象世界的人类能动创造的本质能力之体现,其意义在于通过主体同外部...  相似文献   

8.
从一般意义上说,任何理论都有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但并非所有的理论都能够实现与实践的结合。这就产生了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如何可能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与这一问题的解答是同时发生的,它的答案只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去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是以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为前提的。在人类意识与人类活动尚处于完全统~的阶段,这一问题是不可能被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是随着社会生产和分工的发展,尤其是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而实现的。只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才能够不是用实践的眼光,即从眼前的现实去…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哲学教科书中,一般只论及到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性和能动性等特性,而很少触及到人类意识的实践性特点;对意识的内在本质的规定,也一般只认为意识是对客观事物和客观存在的反映,而往往忽视人类意识的实践本质。其实,现实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或说实践性,恰恰是人类意识最直接、最主导的本质特性之一。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的一对极为重要的范畴。有关人类认识的各种问题,都是从主体对客体的不同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们历来受到各派哲学家的重视。马克思在改造旧哲学时,正是从主体——客体关系问题入手,制定了科学的实践概念,从而为解开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之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之间既有认识关系,也有实践关系,认识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认识为指导,从而使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显现出不同的层次。马克思指出:实践是联系主体——客体的纽带和桥梁,只有通过人类实践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本原地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体世界,才能进入人的认识领域,获得作为认识对象  相似文献   

11.
生成的存在:人类实践本体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尽管遭到各种嘲笑 ,但是本体论仍然萦绕着我们的头脑。我们可以不考虑世界存在的实体性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存在以及我们存在的环境。我们实践着 ,所以我们必然存在着。我实践 ,故我存在。本体论只能是实践的和生成的 ,不仅人类社会和人性是实践活动的产物 ,而且人类对世界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看法 ,也是随着人类视野的扩大而逐步展开的。正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 ,人类确证了本体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论管理意识与企业文化塑造崔绪治,庄友刚一管理活动作为一叶、系统,一个极其重要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管理的文化背景问题。文化的发展融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管理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贯穿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管理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进步,文化的进步又必然促进...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17,(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应该纳入"实践的唯物主义"加以考察,物质、意识与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中才能得到合理的说明。物质既包括自在物质,也包括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化自然和自然化的社会以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实践与意识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生成的关系。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由于社会性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并指导实践活动。实践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生成和活动空间,物质与意识的矛盾运动又推动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化和扩展。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哲学思维由意识与时间转向身体与空间具有必然性,是由人类思维活动的内在逻辑所决定。一则因为身体与空间与人类的思维活动具有"原初设置"或生存论意义上的关联,且先于人类对意识和时间的理论思考,这决定了人类哲学思维会不断向它的出发点回归;二则因为二千多年来哲学对意识和时间的倾力关注和对身体与空间的忽视形成了所谓"形而上学的西洋镜",它已经或正在把人类拖入一条可怕的危险的道路。这一转向由历史唯物主义所开启。不过,历史唯物主义所实现的这一转换及其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重视和阐发,相反倒是被当今各种身体和空间理论给忽视和遮蔽了。因此重新梳理历史唯物主义与身体和空间之间的内在关联,或许会深化并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类生存背景的变换与实践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生存的总体背景正在经历着根本性的变换,而人们的实践观念却远远落后于历史的变迁。已经变换了的生存背景与传统的实践观念的冲击与碰撞是各种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清醒地认识人类生存背景的变换,自觉地实现实践观念的全面更新,才能使我们摆脱当前的人类危机,避免令人担忧的人类前景,从根本上保证人类的安全与幸福。  相似文献   

16.
试论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致力于探讨无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问题。为此 ,我们首先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无意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了系统的梳理 ,而后分别从创作对象和创作过程两个方面 ,对于艺术创作和无意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认为 ,无意识现象在现代艺术中已经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对象 ,同时 ,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无意识特征 ,只是这种无意识活动必须处在作家的显意识及其理智活动的约束之下 ,因而艺术创作乃是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外在约束机制被频繁的人类活动所突破是造成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重要动力.然而究其实质,人类活动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突破外在约束,还在于约束人类活动的内在机制的缺失.只有建立起对资源利用的有效产权以及使用权的制度安排,才能形成对人类活动的有效约束机制,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最大可能地避免荒漠化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白加良  梁晓红 《理论界》2008,(9):101-102
现代西方哲学的哲学家们对人的意识的研究各有侧重点,从不同的哲学家对意识的探讨来看,始终有那么一种精神贯穿于对人的意识的探讨历史中,这种精神便是人的自觉与他觉的精神。人类的认识从方向的角度来看,无非是自觉与他觉两个角度。本文认为,自觉,即人类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与反思,包括对自己的实践、自己的观念、心理等的认识。他觉即觉他,即对人类自身以外的世界的认识;自觉与他觉发生的前提和能力都来源于需要的实践活动;人的自觉与他觉的能力不断推进,具体表现为人的怀疑批判与建构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人类只有具备了意识,才有从事各种精神活动,包括艺术活动的可能。艺术是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只有当人类一旦具有了超越现实的企图,并借助某种再造的“形象”表现这种企图时,艺术才有可能诞生,所有的艺术都是这种足以构成积极幻想与相当混杂的心理交织的结果。意识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是把人与动物划分开来的标志。初始的意识是  相似文献   

20.
追求成熟的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讨论的实质在于超越素朴的人类中心观, 反省现代性人类中心主义, 从而自觉地形成一种成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应当在生活世界的意义上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 把人类长久持存看成是最高价值, 赋予自然环境以内在的生态价值; 应自觉地用实践理性去规范实践活动, 使人类实践活动具备足够的合理性与自律性; 应把反思现代性看成是确认现代性的必要环节; 应自觉地、历史性地确立起类意识与后代意识; 在具体关注人类整体生存状况时, 还应自觉地克服和摒弃区域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