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最近颁布的《民法总则》对法人的本质属性作出了界定,意蕴了多重法人本质说的合理性。法人本质理论建立在一定的法哲学理论基础之上,哲学流派不同则学说不同。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法人本质理论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产物,并随其变迁而变迁。依辩证抽象具体理论,以“法人拟制说”“法人否定说”和“法人实在说”为代表的诸种法人本质学说是对法人本质属性的概括,而非本质的概括。事实上,人作为个体抽象物亦处于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共性之中,且当法人实践活动不断演进、法人主体形式已然变化时,就更需要新的理论予以补充。因此,法人本质学说应该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2.
法人本质问题自其产生之日起便被认为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法哲学问题。适值我国民法典草拟之际,为了更好地制定民法典中有关法人制度的部分,有必要对法人的本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以便能更好地为我国法人制度的制定设定一个良好的基点。文章将从“法人拟制说”的角度阐明该问题,并且从“法人拟制说”的渊源流变,“法人拟制说”的理论优势以及“法人拟制说”与“法人实在说”的比较分析等方面,浅论法人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司法人的本质在学说上存在着争论.其中,拟制说对法人及其机关的创设作了理论上的解释.立法上,传统民法解决了公司机关对于法人外部的意义,而机关对于法人内部的价值是由公司法完成的.公司机关的逻辑起点在于股东有限责任;而分权制衡的政治思想和政体模式对公司机关的创设奠定了法理基础.公司机关的体制受到了公司制度自身两股力量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公司法人财产权究竟是否是法人所有权是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公司法人的本质是法律拟制物.公司法人不能享有法人所有权的原因在于其是法律拟制物.公司只能在名义上拥有财产,不能真正享有法人所有权,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法人只是一种法人拟制物,不是现实存在的人,公司没有思想和行为能力,不可能像自然人一样对名义上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人财产权究竟是否是法人所有权是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公司法人的本质是法律拟制物。公司法人不能享有法人所有权的原因在于其是法律拟制物。公司只能在名义上拥有财产,不能真正享有法人所有权,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法人只是一种法人拟制物,不是现实存在的人,公司没有思想和行为能力,不可能像自然人一样对名义上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  相似文献   

6.
论一人公司之中间团体法人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人公司的法律性质的讨论由来己久 ,各国法学界主要有六种学说。笔者认为 ,潜在社团说、股份社团说、特别财产说、法律效果归属点说、政策说、营利财团法人说都不能合理解释一人公司的法律性质。一人公司既具有社团性 ,又具有财团性 ,是一种中间团体法人  相似文献   

7.
法人制度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公司法人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法人的独立人格又是法人制度存在的灵魂要素。法人制度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也大量存在着假借公司法人之名的侵害公共和他人利益等行为。当法人格被滥用时,对法人格的否定就成为必要。文章以关于法人本质的实在说和拟制说为分析的双重视角,通过剖析法人拟制的法技术操作的“分”与“合”的过程,以法益平衡的要求来阐明法人格的否定的法理,以及适用法人格的否定在我国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仲崇玉 《东方论坛》2009,(5):104-110
注重实用主义的罗马法学者没有构建逻辑连贯的一般性法人理论学说,甚至还没有出现概括各类法人组织的统一概念。这种状况决定了它便于学者们依据其自身的前见进行发挥解释,其结论也往往相互牛氐牾。后来的法人拟制说、目的财产说和受益人主体说均宣称其依据来自罗马法,但实际上,罗马法只是部分地提供了某种学术资源,并没有完全支持某种学说。  相似文献   

9.
试论股权性质的界定及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传统股权性质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的研究,及股权性质理论对公司立法指导意义的研究,提出研究股权性质的必要性,同时结合股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内在联系,分析股权的权利内容和法律特征,揭示出股权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民事权利,并论述股权独立权利性质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司控制权概念的法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 《南都学坛》2011,31(1):105-108
源于英美法上的公司控制权概念,能否融入大陆法系的相关概念体系,这是具有大陆法系属性的我国公司法理论无法回避的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问题。如果对公司的法人属性进行灵活性的把握,坚持公司法人拟制说理论或者对公司法人实在说理论的适用作限缩性的解释,公司控制权概念就能够与既有的法律概念相兼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人侵权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从法人本质分析,若将"法人拟制说"中的拟制技巧与"法人实在说"实在意志结合起来,就可以把作为法人机关的自然人和作为法人雇员执行职务的意志视为法人的意志.从而得出法人有侵权行为能力的结论;从实用主义和立法技巧路径出发,根据侵权制度设计好坏判断标准分析,法人也是应当有侵权行为能力的.在此前提下,本文又分别从法人本质路径和实用主义路径入手,详细探讨了法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并且在对各国民法关于法人侵权的立法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我未来民法典应该吸收<民法通则>的成功经验,对法人机关及其受托人或受雇人执行职务过程中的侵权行为的责任分配予以一体把握,采法人侵权责任"一体式"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论述公司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公司法的法律特征:(1)公司是依法登记注册成立的经济组织。(2)公司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3)公司是法人。(4)公司由两个以上股东集资组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解析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得以成立的见解,在主体上,提出法人等组织可作为精神损害的求偿主体的理由;在阐述各学说基础上,论证"精神利益说"作为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客体的合理性;在内容上,区分不同情况,确定行使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否作为独立的诉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种关于法人本质承诺的理论比较优势以及盲区和误区评述,笔者认为对法人的本质认识应该是二维的:其一,法人团体是依法生成的独立主体,有独立人格;其二,法人团体可以模拟为成员个体的成年子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法律角度探讨了法人财产权与股权的关系,认为二者是独立的、平行的财产权利,不存在派生和从属的关系,它们是在不同“物”上形成的财产权利,具有本质的区别,其两种财产权利各有其不同的收益形态、运动方式和规律,在财产责任上也是各自独立的  相似文献   

16.
机关理论随实在说进入法学殿堂,后被私法学者用以解释法人机构之法律地位,其理论标志是严格区分"代理"和"代表"以及区别法人因机关侵权行为而承担的直接责任和雇主责任。认为我国采实在说中的组织体说属误读,米绍的学说实乃"技术实在说",且法人本质的学说争论只有学术史意义,法人本质的学说与法人具体制度构建无关。制度运作上,代表就是代理机制而非准用代理制,法人因机关侵权而承担的责任相比雇主责任并无特色。中国法没必要坚守实在说和机关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关于法人财产权本质论的学说均值得商榷。其实,法人财产权的本质可以划分为初级本质和终极本质,其初级本质是以狭义的法人所有权为核心、其他财产权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权利束,而法人财产权的终极本质是包含特定利益的社会关系。在公司法修改中,只要立法明确“法人财产权”是财产权利束,就完全可以沿用原有的概念,而无需修改为“法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18.
人权是每个自然人均享有的个体权利。个体可以通过集体的形式主张实现自身的人权,但集体只是人权的运作形式,而非独立的人权的主体形式。人权只由自然人享有,法人、社团等法律拟制人格,因缺失人的自然属性而不可能成为人权主体。自然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享有人权,人权主体资格不因国籍差异、道德水准高低而受影响,但特定身份会影响特定人权形态,即社会身份影响人权内容但不改变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法律构造法人财产的本意 ,是构造主体支配客体的某种格局。在本质上 ,法人财产只表现为一种权利 ,这就是共同所有权 ;只有一个权利主体 ,就是出资者。主体首先以共同所有权形式支配法人财产。共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才产生出法人财产权。构成某一个法人的法人财产 ,不表现为这个法人自身的所有权 ,因而不存在法人所有权范畴  相似文献   

20.
:《民法总则》颁布后,法学界就新创设的法人分类中的特别法人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为例,从法律规定和立法说明来看,一方面彰显我国的社会发展得以促进法律本土化的变革,另一方面通过法人资格的赋予能解决过去集体所有土地及生产资料归属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法人制度的设计需要关注某一组织体在社会维度上实际发挥的功能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