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1999,(3)
快半年没回家看母亲了。这期间,母亲倒是进城来看过我两次。我不是没时间,而是与母亲之间的共同语言愈来愈少了。几年前,妻子说很希望母亲来给我们带孩子,而我并不希望她老人家来,我的内心深处对她有一种排斥。表面看来,我是一个孝子。父亲在世时,每次回家,都有一...  相似文献   

2.
母亲成长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并继承了姥爷传统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打”。我小时候特别爱哭,只要受一点儿委屈,便会流泪。母亲是个急性子,看不得我哭,只要我有哭的迹象,她便会训斥我,让我忍住。受到训斥后,我反倒哭得更凶,母亲看了更加恼火,于是,一顿打就在所难免。我在学校惹了事,回家会挨打;我成绩退步,回家也会挨打;和母亲顶嘴,这打更是少不了。  相似文献   

3.
赵文静 《老年人》2010,(5):27-27
周末带儿子回家看望父母,刚摁响门铃,父亲就出来迎客了.他笑呵呵地对我和儿子说:“快进来,我正在包饺子哩!”落座后,我朝屋里瞄了一眼,却不见母亲的身影。一问才知道,母亲出门办事去了,不回家吃饭。  相似文献   

4.
风中白发     
风中白发文/第广龙母亲老了。我长年漂泊在外,难得回家去探望母亲,有一腔酸苦的水,伴我走在天涯路上。生病在床,我对母亲的思念最强烈。要是遇见一位长得像母亲的老年人,我就有一种丢魂的感觉。母亲老了。70多岁的人,走路走不动了,还慢慢挪着,到路口站一晌。母...  相似文献   

5.
陈珊 《老年人》2007,(4):32-33
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从我记事那天起,我就觉得母亲待姐姐和我总是不一样,厚彼薄此,好像我是捡来的孩子。姐姐7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母亲以为天塌下来了,急得团团转。一天,我冲着刚刚看病回家的姐姐狠毒地诅咒:“你最好快点死掉!”话音刚落,母亲就“啪”地扇了我一巴掌。那一刻,我捂着火辣辣的脸放声大哭,心里对母亲充满了仇恨。  相似文献   

6.
《现代妇女》2008,(11):22-22
问:我母亲现年51岁,上个月在乘坐电梯回家时,电梯上行大概十几秒后突然向下坠落.掉至二楼后猛烈上下震荡七八下,后按电梯里的紧急按键才下至一楼。我母亲有风湿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7.
吴景 《女性天地》2014,(7):14-15
这个秘密母亲捂了20年。星期天,我回家看望母亲,母亲说:“小毛.我给你儿子搞了一笔钱,有五千来块。”我吃了一惊。母亲只是个普通的退休女工,买点小菜也要和菜贩子还半天价,虽说这几年养老金年年涨,但到现在她也只拿1500来块,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真的很奇怪。  相似文献   

8.
有一件事情,现在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虽然它发生在我天真无邪的童年,却是我人生中一堂生动的课。 有天晚上,我去邻居家做客,直到很晚才回家。邻居家很远,在山谷的另一边。我回家的方向,正径直对着我家房子的前门。通常,在回家的路上我总能看到母亲房间的窗户有灯亮着,我知道,那是父母在上床睡觉前,为晚归的我打开的一盏指明灯。  相似文献   

9.
张金刚 《老年世界》2011,(22):16-16
回家,母亲照旧做了我最爱吃的手擀面,诱人的香气从泛亮的油花上飘腾开去。忍不住!一端上桌便伸长筷子,吸溜吸溜地一阵狂吃。母亲乐得合不拢嘴:瞧,还是那猴样儿。我嘴里塞满,含糊回应:嗯,还是那个味儿。  相似文献   

10.
黄峥 《老年世界》2013,(6):15-15
新的一年来了,在外的游子又要回家了。这短短的几天假期,很多人可能早已计划好了每天的日程:访亲会友,与同学聚会喝酒……可能很少会有人静心想想该对父母做些什么。今年国庆,我回到家,父母很欣喜,开始张罗着做饭。可刚吃完饭,我就觉得母亲的脸渐渐沉了下来。我很奇怪,便问她怎么了。她难过地说:“你一回家就拿着手机不放,也不理我们,下次干脆别回来了,免得我和你爸看着难受。”这话点醒了我,第二天,我就丢下手机,主动帮母亲洗菜,与她聊家长里短。菜洗完时,母亲说:“今天怎么过得这么快?”这话让我又有些难过,突然想到平时母亲一个人做这些事,该有多寂寞。  相似文献   

11.
读书真好     
一 1956年我应征入伍,第二年回家省亲。在我村任小学教师的邓君和邻村任教的车君是我读初级师范的同班同学,特邀来家小聚。母亲很热情问候二君父母好,同二君叙家常。母亲不咬舌亦不卷舌,为何把教师的“师”念“Xi”(席),我听了觉得挺别扭。二位同学离去后,我埋怨母亲。母亲说:“你姥爷就是念教Xi(席)呀!”  相似文献   

12.
明月 《当代老年》2013,(9):16-17
2013年6月26日上午,王亚平与其他两位战友经历了15天的太空之旅后,乘坐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回家”。然而,从农家女到中国“神女”、“太空教师”,母亲给了王亚平太多的关爱和付出。面对记者,王亚平说:“我要感谢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成长的力晕,给了我‘飞天’的阶梯!”  相似文献   

13.
1当母亲知道我要带相处七年的男友谢震回家吃饭的消息时,特别高兴,说要给未来的女婿大展厨艺,好好表现一番。在她兴奋之余,我提醒她:妈,到时候你说话注意点,别又把人给吓跑了。母亲自信地拍着胸脯答应我说:别担心,妈有数。  相似文献   

14.
唐雪元 《老年人》2008,(3):35-35
前不久,我从部队复员后回家探亲。已经有好几个年头没回家了,自然是归心似箭。火车在凌晨才到达家乡的小站,当我提着行李蹑手蹑脚地走进自家院落时,门前的灯骤然亮起,房门随之打开。明亮的灯光下,年迈的母亲披一件棉袄,一脸慈祥地把我迎进屋内。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手机     
春节回家,临返城时,父亲坐在家中破沙发上.一改往日陪母亲送我一程的习惯,像有心事.几次嗫嚅着嘴,欲言又止。我问:“爸,你怎啦?”母亲接过话来:“别理他,这老头越来越像个孩子,真是老小老小!”我问妈,爸到底怎啦?母亲拗不过我,半是埋怨半是答我:“你爸想要个手机!”  相似文献   

16.
张金刚 《老年世界》2013,(13):24-24
拿起电话打给母亲:“娘,吃了吗?”放在平常,母亲肯定乐滋滋地说吃了饺子、面条,惹得我流口水。意想不到,母亲竟然答非所问:“想呀,你说能不想吗?有一个星期不回家,也没打电话来,树上的李子都黄了。”我一头雾水,抬高声音“吼”道:“我是问您吃了没。”母亲这才意识到自己没听清,略显难为情:“现在耳朵不好使了,唉!”一声叹息,母亲很是难过,我更难过。一句“吃了吗”却听成“想我了吗”,看来母亲正在惦记我这个离家的孩子呀!  相似文献   

17.
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正在发愁时,父亲回家笑着对母亲说:“我下岗了”。母亲听后就哭了。父亲傻乎平地笑个不停。我气愤地说,你还能笑得出来,高中我不上了!母亲哭得更凶了,说,怎么能不上学,你爸就是没有文化才下岗的。我说,没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怎么就他下岗,无能!  相似文献   

18.
杨檀林 《老年世界》2009,(13):24-24
初三那年,我疯狂地迷上了电子游戏,每天在网吧与人厮杀,不玩到昏天黑地绝不回家。中考前的紧迫感,我完全没有。每天我都早出晚归,母亲以为我是在刻苦学习,省吃俭用“挤”出钱给我买营养品。  相似文献   

19.
母亲在病中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从不住医院的。这一点她特别像外婆,一听说要住医院,要做检查,病仿佛就要加重三分。姐姐打来电话告诉我,母亲患胆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非住院动手术不可,但她顾虑重重,要我做做工作。我急急地赶回家,未进母亲房门,就听见她大着声问:“是晓牧回来了吗?他忙,你们要他回来干什么!”晓牧是我的乳名,母亲能凭我的脚步声一猜就准。母亲憔悴不堪,脸蜡黄,看得出刚刚和剧烈的阵痛搏斗过,虚汗浸湿了衣被枕巾。我说:“母亲,您别固执了,不住医院会危险的。”母亲望着我,没吱声。一会儿,她突然问:“瑜子这次考…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     
我母亲马上80岁了,她每天最操心的大事就是我是否回家吃饭。如果我回家她就拖着半身不遂的身子去厨房,先洗洗菜,做点准备。我常和母亲聊天,很多事她总重复说,对我而言,有点烦闷,但有时也让我吓一跳,例如,她恨以色列欺负巴勒斯坦人,有一次说起,让小孩当人体炸弹不好,她竞气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