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已有的《诗经》逸诗辑佚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包括《诗经》逸诗的概念界定、从唐宋至今的《诗经》逸诗的辑佚研究及《诗经》逸诗相关的研究三个方面,以期呈现《诗经》逸诗辑佚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2005年以来,《全宋诗》辑佚工作硕果累累,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反映了学术界对宋诗文献研究的深入。与此同时,辑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失误,例如误辑、重辑等现象,辑佚失误的原因有方法失当、考辨不精、核查未全、溯源不够等。科学的辑佚对《全宋诗》的完善工作来说至关重要,需要一代代学者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元代赋的全面整理应以辑佚和校勘为最重要的工作.《全元文》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允为现阶段元代赋最佳的集成性成果.当然,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全元文》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收现象.对此,已有学者做出补辑.在前人成果基础上,续辑元代佚赋22篇,并对佚赋的基本内容及其所涉辑佚源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考证.  相似文献   

4.
王仁俊是清代著名的辑佚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他的辑佚著作主要有《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经籍佚文》等。王仁俊辑佚方法和特点主要有:辑佚的材料来源范围广博,广涉经史传注;辑佚文各条之末,皆注明出处;辑出多条佚文时,在各条佚文下,常用“又”字;常常在篇末加“俊按”或“按”等按语,以考证或补充一些有关本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辑佚学史上,戴震是引领风尚的人物,其遍治经术,补缺匡失,成就甚伟。然而,今人言辑佚之事,极少提及戴震。本文从实例出发,试对戴氏在辑佚方面的成就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马国翰与《玉函山房辑佚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学者马国翰自青年时期起致力于辑佚,终其一生,辑成《玉函山房辑佚书》。此书是宋以来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辑佚著作。丰富的藏书和目录学知识的积累是马国翰从事辑佚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关于《辑佚书》的种类及数量,目前说法不一。该书决非窃取章宗源的辑佚成果。马国翰身后,《玉函山房辑佚书》有多家刊本。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辑佚所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方言词条数则,根据实际,分别从文字、音韵、训诂和校勘学等角度进行关注,参验相关文化知识,将语词义置于词汇史层面进行稽考推溯,援引典籍实际例证,进行注解。此外,文章还对该时期方言词辑佚工作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国翰是清代著名的辑佚学家、藏书家。他注重实用,以常见版本为主;注重收藏类书、古注等辑佚常用书;收藏有较多的古佚书辑本;本文从《玉函山房辑佚书》引用书《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多有著录几个方面对马国翰辑佚与藏书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类书因其独特的编纂方式 ,在辑佚、校勘古籍方面发挥着难能可贵的凭证作用 ,这对于继承民族文化遗产 ,服务传统文化研究 ,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由于类书本身的历史局限性 ,在利用类书进行辑佚校勘工作时 ,应对其凭证作用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以确保辑佚校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六朝及唐五代时期文言小说佚文的整理,从两宋时期就已开始,但真正取得较大成就是在明清时期及建国前后.同时也留下了不足之处,如版本的选择、前人辑佚成果的运用和误辑等.并且辑佚工作中在求备、求真、对佚文的校勘注释和对与辑佚相关的文献考索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清代朴学大兴,清人在辑佚方面的成果遍及经史子集。而清代以前学者对子书的关注,多集中于先秦诸子。发展到了清代,学者则大张罗网,对魏晋诸子的著作也加以辑佚,为推进魏晋社会、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重点梳理了周广业、严可均、马国翰、王仁俊、黄奭等人的辑佚成果,五家共辑有魏晋子书98种。在此基础之上,还总结了各家的辑佚体例,分析其辑佚源,并探讨各家之得失。  相似文献   

12.
清季民初,词籍辑佚迅速兴起。针对前人辑佚词作来源少、真伪混杂、不注佚词出处、不辨版本源流的不足与弊端,赵万里将清儒考据学的优秀经验施之于词籍辑佚。他甄选古本、善本为辑佚底本,明辨辑佚来源“不注撰人”之体例,并且利用校勘、辨伪阙疑存真,制定了严谨的辑集体例,确立了“客观”的词籍辑佚范型,对之后的词籍辑佚及词籍整理产生了深刻影响。而精于流略之学、反思清儒辑佚得失、坚守阙疑求真的精神以及得天独厚的观书条件是赵万里词籍辑佚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三家《诗》研究——以辑佚研究为中心,在嘉道间迎来了全面丰收,是后学认识三家《诗》,研究汉代《诗》学必不可少的借鉴资料。其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诗考》的增校、补注成果;二是《韩诗》辑佚研究专著;三是异文异字考证成果;四是三家《诗》遗说通考之作。除此之外,早期的三家《诗》研究成果是全盛时期研究的基础,吹响了清代三家《诗》辑佚研究的号角,而晚期学者的研究则具有查漏补苴之功能,并使得三家《诗》辑佚研究成果更为精善。  相似文献   

14.
晚清以来,直至20世纪前半期,词学研究的前辈大家们在词学文献的整理、校勘、辑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刘毓盘所著《唐五代宋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辑》出版,凡六十种,多为辑本。可以说开始了专门的词集辑佚补遗工作,虽时人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其辑佚方面的功夫和为此所做的努力确是极其可贵的。  相似文献   

15.
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使谶纬文献自汉代形成后历遭禁毁,隋唐以后,散佚殆尽。而大量古籍注疏和类书的征引和历经明清辑佚诸家乃至近现代学者们的辛勤努力,谶纬文献又蔚为大观,为我们了解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从文献学视角切入民族主义文艺研究颇有意义。一是通过辑佚、考证,对于学界关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的发起者的判断进行梳理、辨析,认为所谓“中国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者”就是以傅彦长、朱应鹏、叶秋原、黄震遐等人为代表的组织和参与者。二是结合民族主义文艺研究的实际情况,以黄震遐的研究为例,说明辑佚、考证对于研究对象的生平了解和身份特征认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汉阮谌撰作《三礼图》,史志目录多载,为后世文献屡次征引,是影响力较大的一部礼图著作。其作今亡佚,阮谌图作世传有清人王谟、黄奭、马国翰辑佚本,然辑佚本相异之处甚多,笔者藉以相关文献对相异之处进行略考,以补正辑佚本失实之处。  相似文献   

18.
唐代学者张镒以其所著《三礼图》而名世,其作今亡佚,清代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其辑佚本一卷。据其辑佚本内容,我们以为张镒图作多本郑注,然亦有与郑注相砥砺之处,内容真伪迄无考论。现勾稽史料、出土实物等进行考释,知张镒礼图内容有创新之处,亦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9.
黄觉弘教授所著的《唐宋〈春秋〉佚著研究》(中华书局2014年出版)是一部兼有文献和学术价值的辑佚学新著。其特点是辑佚与考论结合,清晰地展现了既注目于唐宋《春秋》学发展演变的历史真相,又突出佚著佚说重点的学术特色。其所具有的文献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既可为唐宋《春秋》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唐宋《春秋》学的个案和专题研究,同时"对于唐宋时期的思想史和学术史研究,也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北魏佚书考》是朱祖延先生积毕生心血编撰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作为第一部断代辑佚著作,既具备传统优秀辑佚文献广搜博辑、部居谨严、精校详勘的特点,同时又因作者独具匠心的现代呈现而使之具有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用,可谓“举一书而众功皆备”,为当代辑佚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范式.而书中突显出的作者深厚的学识功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