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体现文学发展内在规律的重要方面,是文学科研基本的、永恒的命题。江泽民同志在第六次文代会上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和繁荣的最深刻根源,在中国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社会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与土壤,脱离社会生活就无从谈起文学创作。所以,深入社会生活,熟悉社会生活,这是作家进行创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88-92
浪漫主义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一部分女性也参与到文学创作活动中来,男性作家一统天下的文学格局有所改观。尽管女性并非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主体,但是女性作家的文学活动与文学创作反映出了浪漫主义时期文学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社会地位,值得关注。由于存在社会身份和话语表达的差别,女性文学作品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孙爱霞 《理论界》2010,(7):152-154
明代天津文学有两股创作力量,即流寓文人与本土作家。明洪武至嘉靖,天津文学的创作主体是流寓文人,他们的作品或描摹津门风光,或抒一时一地之感怀,文学样式涉及诗、文两种。嘉靖至明末,天津本土作家开始出现,并创作出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成就集中于诗歌。由流寓文人、本土作家的创作可知,明代天津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中国文学主流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文人生活方式研究的一个目的是要尽力还原现实生活对作家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对某种类型文人、作家的具体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研究,了解文学创作是在什么样的具体生活中进行的.而对文人、作家生活方式的个案研究是这种研究的起点.本文就袁中道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探讨,期望对晚明文人生活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张振龙 《中州学刊》2005,(5):200-202
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建安后期文人在文学创作中对前代作品的借用是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不仅表现为这批文人在创作活动中借助前人作品表情达意更为普遍、意识更加自觉,而且彰显出他们的情感变化及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日益深入.建安文人对文学情感特征的理解和把握进入了一个质的飞跃时期,他们开创了借助前人作品抒情达意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困厄文人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别有特色的乱世文学,作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枝奇葩,此期文学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但是从心理维度考察分析作家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内容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与社会时代背景的关系至今研究不多.文章以魏晋南北朝时困厄文人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心理期待的视野下,通过困厄文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及其自我实现方式的心灵慰藉的分析,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执着型、超越型和沉潜型,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与社会、政治、经济及作家生活经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作家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应该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这已成为共识。然而,在有的作家把创作当做了与他人、与社会无干的一己私事的时候,当作“逗乐儿、解闷儿的”,是“码字的”或“写字的”的时候,重提这一话题,显然是很有必要的。一、创作活动并不仅仅是作为谋生手段的纯个人行为作家在创作活动中,应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并建立社会责任感,是文学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所决定的。文学创作从来就是一种社会行为。首先,从一部作品的创作缘起看,一般地总是社会生活直接激发了作家的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促…  相似文献   

8.
探究新时期小说创作日趋繁荣的原因,不能不注意到它发展的背景。由历史大变革引起的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深入思考,固然能激起作家强烈的创作欲望。但是,只有在今天这个开放的时代,我国的当代文学才有可能进行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交流,以文学观念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更加深刻地表现社会生活发展的进程,获得如此众多的读者。鲁迅先生曾经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回顾新时期文学走过的道路,作家立足于我国现实,向西方现代文学借鉴,是使小说创作向丰富、多样化发展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9.
由李逸涛先生主编的《当代文学创作潮流》一书出版了。这是一本主要供成人高师专科起点的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使用的教材。与已经出版的各种高校当代文学教材相比,这本教材因其简明实用、重点突出、体例新颖而见长。首先,这本教材侧重从文学创作潮流的角度勾勒当代文学的发展轮廓,也就从纷纭复杂的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中抓住了主要线索。因为每一时期的文学,大都有其占主导地位的创作倾向,这些主导的倾向最能显示出文学与时代、文学与生活的某些本质联系。即使在1985年文学创作思潮多元化以后,我们依然可以从“多元”中清理出格外引…  相似文献   

10.
"革命文学"倡导以后,作家队伍的工农化逐渐成为常态,社会的动荡不安、革命理想的热情召唤、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使得许多知识青年在还没有完成高等学业的情况下,就匆匆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五四一代文人经由文学创作而启蒙教化,达成"立人"与"立国"目标的思想模式,逐渐转化为"文学创作就是宣传"的行动模式。从左翼文学到解放区文学再到新中国文学,"革命"不仅为文学创作确立内容标准,也为作家作品研究确立价值尺度,还左右作家主体的精神走向。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无论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诸门类,都有作家文化意识的自觉参与,乃至成为文学创作的导向。与别一时代的作品比较起来,这个时代的文学往往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风貌。文化意识对文学创作的重大影响,已为众多作家、理论家所关注。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此作一史的回顾,力求从中寻找出某些规律,以期作为创作者的参考,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后期,南北文学交流频繁。徐陵作为当时一个颇负盛名的作家,曾经出使北朝并在北方生活达七年之久,他不仅在北方创作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与北方文人多有文学上的来往;返南之后与北方文人间也有文学创作和欣赏上的交流。北方文人也不乏对徐陵作品的接受和学习。通过这些活动,徐陵在南北朝文学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当时和以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代俄罗斯文学是指与今天的俄罗斯读者群生活在同一历史和精神时代的俄罗斯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在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创作背景下, 后现代、女性文学和大众文学等文学模式在文坛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一切无不和"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元明清时期,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三江源"文人文学,这些作品或是本土作家在三江源的土地上创作,或是三江源本土作家在外地创作,作品既与中原主流文学血脉相连,又有自己的个性气质,蕴籍着乡关之思、个人苦闷、肩负重任、为国戍边、关注批判现实、展现乡风民俗等多层面思想,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三江源文学和文化历史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代。由于儒家思想对整个社会统治力量的削弱,文学创作不象汉代那样受到儒家的严重束缚,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而注意表现个人日常的生活和情志,注意追求形式的华美。自建安时代开始,中经西晋太康、刘宋元嘉以至南齐永明等几个时代,其主要代表作家曹植、王粲、陆机、潘岳、谢灵运、鲍照、沈约、谢眺等人,都显示出此种创作特色,形成此时期文学创作的主导倾向。对于此种创作倾向,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则分成反对、赞成和调和折中三种  相似文献   

16.
刘建琼 《河北学刊》2007,27(4):137-139
文学主题的特性常常是社会形态格式的表征,忧生意识是宋词的文学特质。本文试图从创作时代的社会特性出发,本依词人心灵世界的构建来追溯宋词忧生意识的种种表现,寻找文学创作的根由以及作品和作家价值所在,为宋词的欣赏和文学的创作提供思考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著名作家铁凝在谈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缺少什么”时说:“我们的小说创作,缺少一种对人生对生活谦虚之心、耐烦之心。我们这个社会正处于不耐烦的时代……不谦虚、不耐烦使我们看不到心灵更深处的走向,看不到时代的命脉,也就表达不出让读者信服的作品,更不可能有思想,产生令人震撼的力量。”她主张作家对人生要有谦虚、耐烦的态度,这样搞创作,会走得很慢,但会很有力量,很可靠。此为确论。据说我们这个时代是诞生思想大师、文学大师、学术巨匠的时代;新的伟大的文化复兴也是民族心灵对这个时代的殷殷期许。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鉴于这已公认的真理,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都认为“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应的产物”,都注重了对某一文学作品或一定时期的文学的繁荣与萧条与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生活、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却没有或很少有意识地思考过音乐与古典文学的内在联系,也很少在这方面进行美学探讨。这样,就使我们很难透视到中国古典文学样式演化的内在联系性和丰富性。音乐存在于文学之中。古典文学的创作、发展和繁荣,离不开音乐的辅助。我们都知道,人类最早的文学创作是根源于劳动生活的需要。它直接产生于劳动生…  相似文献   

19.
广泛地汲取自觉地创新——建安后期文人用典的总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文人创作中用典之风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建安则是该期文人用典风气开始走向新变的发端.与前代相比,建安后期文人作品中的用典,呈现出广泛性、创新性和自觉性的特征.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在文学创作活动中凭借古书获得巨大功效且为以后文人创作奠定范式的乃是建安时代的文人们,尤其是在确立借古书抒情达意之文学创作范式方面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有着它共同的时代风貌;同时,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作家,也必然有他自己独创的艺术风格。两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异常复杂而矛盾的。可是就在这复杂的矛盾现象中,我们不难求得其辩证的统一。那就是说:即使有一位作家,他的作品风格和他同时代其他的作家无任何相似之处,可是在他的创作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受到时代的影响;而这一独特风格的形成,必然和他的生活现实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在它的发展史上就不会存在着一件截然孤立的现象。在崇尚齐、梁、堆花丽叶的初唐诗风里,能够以朴质清新独标一格的当然应该首推王绩。过去的许多诗论家和近代现代的许多文学史家都强调这一点。为了要强调,因而在具体介绍评述这一作家时,往往就把他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