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全人类的立场出发,我认为二十世纪是经历了巨大变革的时代,也可以说是人类大飞跃的时代。在二十世纪或是近一百年来的历史中,人类发生了相当于以前一百万年的历史变化。例如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手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人类学上,作为有代表性的生产方式,很早以前就有狩猎、畜牧、农耕等类型。其中狩猎生活是人类史上旧石器时代以来最典型的生活方式之一,但二十世纪大体上已从地球上消失了。目前,剩下的狩猎民族只有南非卡拉哈里沙漠地区的布须曼人及北极地区的爱斯基  相似文献   

2.
刘泓 《中国民族》2010,(7):69-72
今年,世界杯足球赛首次在南非举办,也是这个赛事第五次来到南半球。6月.随着世界杯足球赛战幕的拉开,位于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将世人的目光不仅集中到颇具争议的球迷助兴喇叭“呜呜祖拉”,同时也获得了向世人展示人权和民主发展成果的最佳机会。经历过种族隔离阵痛的南非,正在寻求新的蜕变。  相似文献   

3.
从前,鄂温克人从事狩猎,除为了衣兽皮、食兽肉之外,还要向清政府交纳贡物和用来换取生活用品.在社会分工中,参加狩猎的多是男人,但也有一些青年女人,在自己住处附近,参加一些捕猎小动物的活动.狩猎时,一般是技术好、经验多的人去打鹿、犴、熊、野猪等大兽.打大兽时,多是集体行猎.为了猎获到数量多和经济价值大的珍禽异兽,鄂温克猎人在出猎前,自发地组成一个临时狩猎小组,并在这个小组成员内,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给靠列都阿楞"(行猎长).担任这一职务的多是些年龄大、辈份高、有经验和有威望的老猎人.他根据大家的意见,最后决定狩猎场地和时间.行猎长的职务是很辛苦的,他不但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研究专题都不能没有政治含义,而不论这一研究专题具有多么强的学术性。在南非更是如此。不断加剧的紧张局势使我们再也不能对南非种族隔离问题研究采取不偏不的态度了。仅用民族学、经济学或政治学去解释种族隔离问题是完全不对的。种族隔离问题具有特殊的政治性质。没有这种政治性质,种族隔离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虽然研究种族隔离问题的学者们在事业中团结一致,但他们(大多是欧洲血统的学者和来自南非的非洲知识分子)对种族隔离问题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因为来自南非的非洲知识分子处于欧洲学者所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方式和压迫之中。由于南非政权将种族问题视为一切社  相似文献   

5.
滑雪板既是北方渔猎民族冬季的主要雪上交通工具,也是狩猎工具之一,在北方渔猎民族冬季狩猎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滑雪板狩猎是北方渔猎民族冬季狩猎生产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狩猎手段,广泛存在于各民族中,自古以来,绵延不绝,影响深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滑雪狩猎文化和一条滑雪狩猎文化带。这条滑雪狩猎文化带从东北的长白山(白云峰以北)开始一直向北,包括大小兴安岭,最后沿着蒙古高原的北部延伸到阿尔泰山脉。  相似文献   

6.
唐兰冬 《中国民族》2008,(10):61-62
狩猎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习俗,曾经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民族博物馆馆藏黎族狩猎工具为基础,结合古籍文献、田野调查资料、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以及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民族博物馆赴海南岛进行文物征集的有关材料,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有关方法对黎族狩猎工具的演变、狩猎方式、分配方式进行阐述,继而分析、探讨与狩猎相关的社会活动及习俗、与黎族宗教的关系以及狩猎文化的社会功能,力图真实、客观地揭示狩猎文化曾在黎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提起中国古代航海家,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明代的“三保太临”、七下西洋的回族人郑和。其实,在郑和之前一百三十多年,元代维吾尔族人亦黑迷失已经有过远航印度洋的壮举了。亦黑迷失的出生年代不详,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始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这一午,亦黑迷失入朝任窟卫宫,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至元九年(一二七二年),亦黑迷失奉忽必烈之命第一次率船队出使南洋。这支规模可观的船队整整航行了两年,驶到过南洋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最后经过菲律宾群岛上的八罗孛国返回泉州港。至元十二年(一二七五年),亦黑迷失再次渡海出使八罗孛国。他一改元初统治者动辄诉诸武力的做法,与当事国和平交往,从而获得八罗孛国政府的信`  相似文献   

8.
清水严是我在日本时认识的一个朋友,当时是2005年,他67周岁。与众不同的是,我无法断定他究竟是一个中国人还是一个日本人,他的经历让我混乱了所有本该属于人的一切社会归属,无从判明。  相似文献   

9.
穆兰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247-248
清水严是我在日本时认识的一个朋友,当时是2005年,他67周岁.与众不同的是,我无法断定他究竟是一个中国人还是一个日本人,他的经历让我混乱了所有本该属于人的一切社会归属,无从判明.  相似文献   

10.
东北少数民族狩猎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少数民族狩猎舞金宝忱舞蹈是循着历史的发展而向前发展的。狩猎舞是舞蹈艺术的一个种类,也是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一个组成部分,透过狩猎舞蹈动作、部份地再现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各族人民的狩猎生活。一、狩猎舞蹈的起源劳动既是一切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舞蹈艺术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1994年4月26日至29日,举世瞩目的南非历史上首次多种族民主大选如期顺利举行,全国共有1900多万各族选民参加了大选投票,占人口大多数的黑人300多年以来第一次行使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大选结果不出人民所料,最大的黑人政党非国大以绝对优势赢得胜利。5  相似文献   

12.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整整两年的长征中,红军在四川经历的时间最长,从1935年底红一方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到1936年8月中旬红二、四方面军北出甘南,共有一年零八个月,这段时间主要是与国民党反动派转战于四川藏族地区。  相似文献   

13.
前言蒙古族的经济基础,不肖说基本上是游牧,但同时狩猎在经济上也至关重要。从经济方面分别掌握游牧和狩猎的不同点,并同时掌握其相互关系,这两者对理解蒙古族的经济基础是一个基本问题。就古代而言,如何理解它们的这种经济基础成为掌握蒙古帝国建立和发展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当苏联学者符拉基米尔佐夫汇集其名著《蒙古社会制度史》之际,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此后,他的观点继续对蒙古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全国56个民族同庆祖国56华诞,这不仅仅是两个“56”数字的单纯相逢,这将是一次永不重复的“历史巧遇”,是一次国家与民族完美的“情感邂逅”,更是一次东西南北中举杯同庆的“天作之合”。全国56个民族同庆祖国56华诞,将是一个在构筑和谐社会的氛围中,意味深远的“中华全家福”。2005年,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必将是空前绝后的一年,也将是最具历史意义的一年。★2005年1月,时隔56年,海峡两岸首次对飞起航。★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并正式颁布施行。★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应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在两岸分隔5…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发改委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任左新文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一大堆文件,忙碌是他工作的常态。拥有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学习工作经历和高级经济师职称的他,具有丰富的行政审批工作经验,而作为北京市第三批援青干部,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挂职青海玉树州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任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项目部部长,则是他职业生涯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南宁市文化大院一座古旧的宿舍楼里,我们和壮族著名音乐家范西姆先生进行了一次访谈,话题是少数民族民歌的现状、未来和命运。这是一次艰难的访谈,也是一次珍贵的访谈,或许也将是范西姆面对媒体的最后一次长谈。73岁高龄的范西姆先生2005年中风后,身体活动不自由,语言表达严重受阻。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我们借助书写、提问等方式谈论了民歌的现状及发展。范西姆先生数次艰难但执着地向我们表述着他一如既往的情怀:"我就爱民歌",并将其丰富的著述呈现给我们。他眼含泪光,几度哽咽,反复强调民歌到了一个"要传承,要捍卫,要创新"的关头。  相似文献   

17.
禁猎     
《中国民族》2008,(11):71-71
“鄂伦春”是民族的自称,有“山岭上的人”之意,也有解释为“使用驯鹿的人”。他们大部分生活在黑龙江、内蒙古地区。鄂伦春族是精骑善射的民族,世世代代在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以狩猎为生,他们的衣食住行及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1652年以前,南非是清一色的尼格罗人种社会。尼格罗人种的不同民族集团遍布在南非不同地区。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平虽不平衡,经济形态也不尽相同,但他们之间主流是和睦相处的。自从白人殖民主义者入侵之后,南非的种族复杂起来了,有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等等。随之而来的是种族关系问题的产生和种族冲突。当然,这完全是异种族民族入侵所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其文化也是如此。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创造的文化,处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就有着不同阶段的文化。作为处在狩猎与农耕并存的历史阶段上的墨脱门巴族,在他们的文化中就有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即狩猎文化和农耕文化。尽管今天门巴族已经进入广泛使用铁制农具的农耕时代,但狩猎文化仍与农耕文化并存,这也许是封闭原始的文化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作为传统的狩猎文化  相似文献   

20.
拉祜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省西南部边境一带山区。拉祜语称虎为“拉”,用火烤食为“祜”。“拉祜”即用火烤吃虎肉的意思,反映了拉祜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狩猎民族。清朝时期始有汉文记载,写作“倮黑”。拉祜族现有27万多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14万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有两万人;双江县有23,000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