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文人"巫山神女情结"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了多角度的透视,并对两千多年纷繁复杂的"巫山神女情结现象"作了认真的梳理和初步分析,认为"巫山神女情结"是宋玉的复杂心态与大礼教文化语境碰撞的产物,其心理实质是"后俄狄浦斯情结";"巫山神女情结现象"则是"菲勒斯"中心主义男权话语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男性文人潜意识中对受礼教压抑的本色人性的深深眷恋,是集体无意识的象征性显现.  相似文献   

2.
研究历史文献,并结合考古发掘,发现巫山得名与《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巫山者,西有黄鸟"有关,与巫咸山无关。巫山神女故事肇始于宋玉《高唐赋》,与《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的姑媱之山的女尸无关,与屈原《九歌.山鬼》无关。  相似文献   

3.
“山鬼”考     
以《九歌·山鬼》中描述为内证,以历代文献及当代报刊中有关“野人”的叙述为外证,并联系相关的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山鬼的原型为野人,后被附丽于巫山神女,屈原的笔下融入了爱情的内容,故成了动人的少女形象.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存在着屈原故里在秭归一说。这一说法有两大疑点,一是楚人最初建国的地方是河南的楚丘和丹阳,不是长江三峡的秭归;二是屈原先祖屈瑕“食采于屈”的屈地,不可能在归国境内的秭归。我们由《橘颂》、《渔父》、《哀郢》、《招魂》等篇章可以推测屈原的故里应在楚国南部,具体说应在江南的武陵郡境内。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楚辞研究者多以为《九歌》第八篇《河伯》篇是祭祀黄河的神或单纯祭祀河神的诗歌,第九篇《山鬼》篇是祭祀山鬼或单纯祭祀山神的诗歌,由此可推论:《河伯》篇和《山鬼》篇没有直接的关系,歌唱的主体是祭祀山河神的祭主,等等。本文认为:《河伯》篇是河伯(死后世界连接九重天的九河的男神)的独白诗;《山鬼》篇是山鬼(住在昆仑山死者的魄)的独白诗;《河伯》篇的"美人"是死者的"魂"的忌语,与《山鬼》篇的"山鬼"(死者之魄)本来是成双成对的关系;《河伯》篇和《山鬼》篇中作为诗歌背景的舞台是九河(死后世界直通九重天的河)和昆仑山(死后世界中想象的山)之间,这两个世界本来在一条直线上。文章运用新出土的考古资料对以上理论上的假说给予了科学的实证。  相似文献   

6.
三峡实习基地的学生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办好我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分析了已有的北戴河与庐山实习基地的野外实践教学现状后,对秭归实习基地教学资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专业在三峡秭归实习基地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设想,并对该实习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构建。  相似文献   

7.
巫巴山地是我国上古文明摇篮之一,廪君之先及巴国从此地发迹,这里应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六朝文化是镇江历史文化的颠峰,六朝陵墓石刻是名城镇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丹阳南朝陵墓及其石刻艺术对探索南朝齐梁时期的陵寝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文化、艺术价值。保护和利用这些具有高度文化艺术水平的陵墓石刻,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传承文明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女神的社会形象在先秦神话中是以神的面目出现的,而在先秦到魏晋六朝文人的笔下,她们成为了男性用以比喻君臣关系的喻像,到隋唐时又逐渐俗化为妓女形象了,这些变化与现实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宗教思想和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人神之恋”是先秦至宋代文学尤其是志怪传奇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题材和审美意象。近五十年来,“人神之恋”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其研究成果甚为丰硕,论者以对作品的个案研究和整体研究来分析它的审美意蕴。在个案研究方面,论者主要对先秦诗赋至六朝志怪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人神婚恋内涵;在整体研究方面,论者通过一个朝代或者多个朝代文学出现的人神之恋现象给予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1.
《离骚》“相下女之可诒”一句中的“下女”与“高丘之女”密切相关,它们都指涉“神”。“下女”的范围只包括“宓妃”。而“女”之内涵的不同使得我们应对3次“求女”情节加以明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沈从文和孙犁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家,他们分别塑造了自叙者、神美者和抗战者三种纯情主人公,这三种纯情主人公各自具有不同的审美内涵。我们试图从人物审美内涵、人物原型、叙事方式和人物形象的美感形态四方面比较三位作家是如何塑造这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云中君是文昌宫六星中第三位贵相星神(男),山鬼是男神(鬼)。此二篇皆由男神的女恋人唱全辞,抒发了对男神的思恋、期待和忧愁,是屈原失意后的作品。河伯是男神,全篇由河伯唱全辞,是屈原失意前的作品。对三篇作了翻译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和萧红是较早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两人有着相似的经历,因而在小说中赋予女性主体的地位,同时对男权社会中男性神话和男子汉形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消解。不同的是,张爱玲小说中的许多女性因为走了女结婚员的道路而一步一步走进没有光的世界,萧红小说中的女性虽然难逃悲剧的结局,却总怀着美好的希望进行了抗争。这对时下女性思考个人命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中的女大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但女大学生性道德的缺乏和性行为的随意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了解女大学生性道德、性行为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积极实施性道德教育,帮助女大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性行为,保证女大学生在品德、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健康成长是当前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成因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转型时期,女性享有平等就业权是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和两性协调发展的保障。然而,近年来以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为代表的女性的就业歧视,已经演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普遍现象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尽管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加强了有关禁止性别歧视、保护女性平等就业权的规定,但仍难以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歧视问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普遍下降。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重点对策为重构反就业歧视立法,具体说来,应当完善、细化现有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修改现行法律中不利于女性就业的规定,明确规定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和就业歧视行为,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程序或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建立、健全生育保障法律制度,将生育成本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17.
18.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授课形式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教学改革的热潮中,曾有研究者提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男、女合班教学与分班教学比较,利大于弊.笔者分别对男女分、合班授课,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试述普通高校体育课更适合采取怎样的授课形式.  相似文献   

19.
对王昭君出生地在兴山和“家家”(外婆)家在巫山进行历史考证,探讨巫山两个昭君村的地理方位及其文化影响,认为昭君“家家”家在巫山的传说是昭君文化在跨省域(蜀楚)三峡地域间,由于经济文化(婚姻)的交往形成的昭君地名及传说,说明昭君文化是三峡地区共同的文化财富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哲学层面的"以人为本"是对中世纪神本主义的反动,是贬斥神性、张扬人性;社会发展理念的"以人为本"是对当代物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反动,是拒绝物本回归人本,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神本"的超越意味着理性的胜利,而理性的片面化则导致"物本"."以人为本"的最终含义是实现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