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各国汇率制度的安排和汇率制度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影响 ,从汇率制度同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密切关系入手 ,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在钉住汇率制下的汇率调整及走向浮动汇率制的时机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不具备选择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条件,继续实行该制度将付出巨大的成本与风险,金融开放的中国应该选择真正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是,由固定到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改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富有流动性和效率的外汇市场;(2)完善的货币政策框架;(3)通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名义锚作用的发挥;(4)微观经济主体较强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上述条件中国尚不能满足,并由此构成了由固定钉住美元到管理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硬性约束。所以,中国只能按照一定的路径选择,积极创造条件推行渐进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依据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对外开放度的不同及其组合,导出汇率制度陷阱概念,并以东亚各国长期实行隐性钉住汇率制为例,分析了从固定走向浮动的过程中“过度陷阱化”和应对失误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最后探讨了陷阱存在的实质,指出汇率制度选择要实现陷阱跳跃亟需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依据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对外开放度的不同及其组合 ,导出汇率制度陷阱概念 ,并以东亚各国长期实行隐性钉住汇率制为例 ,分析了从固定走向浮动的过程中“过度陷阱化”和应对失误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最后探讨了陷阱存在的实质 ,指出汇率制度选择要实现陷阱跳跃亟需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善了人民币汇率的失调程度?为此,本文首先构建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模型,然后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失调程度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汇改之前我国采取的严格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对调整实际汇率使之趋近于均衡汇率有较大的约束,由此造成汇率一定程度的失调,而2005年及2010年的汇改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失调状况慢慢得到缓解,为人民币汇率调整到均衡汇率附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理论基础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大多数主要汇率都倾向于更加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结合了固定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各自优点的目标区制度应运而生。在金融深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制度必将朝着富有弹性的方向发展,汇率目标区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可行选择方向。文章按照汇率目标区理论发展的顺序,详细分析了各种研究汇率目标区的理论及其模式。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人民币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度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汇率制度的选择和运行中,一国政府宣示的汇率制度和实际执行的制度、政策往往不相符合,即政府所言和所行有出入。在综合利用现有的汇率制度实际分类数据库和IMF名义分类数据库的基础上,分析了汇率制度选择中政府言行偏离的程度和方向,并对反映政府言行不一的两个理论概念害怕浮动、害怕钉住进行了梳理和辨析。最后,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中的政府言行进行了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也存在害怕浮动,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产生的,这与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害怕浮动截然不同,人民币汇率害怕浮动有助于纾解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8.
汇率制度的安排对一国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影响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从理论上论证在金融约束阶段钉住汇率制是有效的,而在金融自由化阶段浮动汇率制会取得正的经济效益。以金融发展水平作为关键解释变量,结合其他宏观经济变量,构建计量模型。计量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水平与汇率制度弹性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当前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之际,人民币汇率制度应在钉住汇率框架内逐渐增加灵活性,待金融自由化条件成熟,再将之变迁至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9.
汇率波动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关系的,汇率波动对低端产品影响大,对高端产品影响小。我国出口产品大多是低端产品,使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应对汇率波动、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唯一出路。通过对美国和日本在处理汇率波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关系上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可以找到一些对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克鲁格曼的"不可能三角"假设构建央行成本最小化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不同程度的资本流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为适应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应该逐步走向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的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分析国际汇率制度变革的历史基础上,指出"中间"汇率制度的新设置—爬行带汇率制度以及"BBC"准则中区间软化后的监督区理论是我国现行汇率制度改革选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汇率制度的次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理的汇率制度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上 ,由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从属地位和自身经济发展的滞后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次要、被动的地位。二战后 ,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 ,随着国际主要货币汇率短期易变性的增加和中长期定值的错位 ,使得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处于两难境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汇率制度安排的次佳选择是 :有汇率波动区间管理的可调整的一篮子货币钉住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特定汇率制度和农产品贸易TBT/SPS两个约束条件构建厂商农产品出口供给模型,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透过汇率水平变动和汇率波动性风险两个方面影响农产品出口,名义汇率水平上升(贬值)将促进农产品出口增长,汇率风险对于出口的影响却不明确,可能是正向、负向影响,或者无影响,具体结论依赖于厂商出口外汇收入与进口投入外汇支出成本的比较。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取决于汇率水平变动和汇率风险二者影响的净效应。  相似文献   

14.
汇率和股价是金融市场上十分重要的两个指标,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共同对一国经济产生影响.由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将样本区间分为次贷危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次贷危机前后人民币汇率和上证A股指数之间均表现为汇率到股价的单向因果关系,并且次贷危机爆发前,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指数之间的传导表现为经常项目不显著,资本项目显著.次贷危机爆发后则相反,人民币汇率与上证A股指数之间的传导表现为经常项目显著,资本项目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在近中期不符合中国的情况,中国可采用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其制度关键就是如何赋予篮子货币中每种货币的具体权重,众多文献都将贸易差额的稳定作为货币篮子权重的选择目标,优点是能降低汇率变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缺点是不能规避非汇率变动如我国大规模降低贸易壁垒、资本市场开放后突然出现大的资本冲击等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相对生产率进步指标纳入权重的计算,既吸收了篮子货币的优点,又能规避非汇率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制度作为制度变迁的一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革,依靠市场力量还很不够。这就彰显出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真正症结在于我国一系列制度因素存在着缺陷。因此,现在的关键并不在于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而在于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创造真正的市场机制,最终实行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大学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是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需求导向的小型动态季度宏观模型。它基于近期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特征设定方程,利用宏观季度数据估计模型。自2006年夏投入运行以来,CQMM已开始定期发布预测数据并进行政策模拟分析。该模型对2007-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预测,模拟人民币不同升值幅度(3%或6%)对宏观经济的影响。CQMM是目前少数投入运行并准备定期发表经济预测及政策模拟评估的宏观经济季度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城市流动人口预测模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流动人口变动系统的考察和分析,认为它是一个灰色系统。鉴于我国进行流动人口数据统计的年限较短,采用修正了的“等维灰数递补动态预测”模型,并依据成都市2000—2004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对这一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和残差检验,结果显示其精度较高,说明灰色系统中的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是一种适用于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变动预测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长期的固定汇率制加剧了我国货币错配的积累,通过增加外汇储备来降低货币错配风险,又加大了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管理成本,而巨额外汇储备从形式上有利于固定汇率制度的维持,但在实践中效果却并不理想。要跳出固定汇率制、货币错配风险积累和巨额外汇储备的循环怪圈,应该从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加强外汇储备管理等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