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心理障碍的团体心理咨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乐国林 《社会》2001,(12):37-39
人类社会昂然跨入了21世纪 ,也迈入了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网络为媒介的、与现实社会共存的网络社会或称虚拟社会。整个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人不管他们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日益卷入了网络这股潮流 ,据《中国青年报》(2001年3月10日 ,第一版)报道 :预计2001年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可望突破3500万户。时下 ,“你上网了吗?”、“你有多少网友?”、“你的OICQ号是多少”、“经常聊天吗?”、“BBS又有什么消息?”……成为青年人炙手可热的话题。网络给了青年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排解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
"虚拟社会"与社会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戚攻 《社会》2001,(2):33-35
当我发表了《网络社会———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一文后 ,一位同事问道 ,“为什么提‘网络社会’而不是‘信息社会’?”的确 ,作为社会学研究新视野、新课题 ,是以“信息社会”表述更准确 ,还是“网络社会”?或者就用“虚拟社会”来统称?这几个概念 ,哪一个更准确地反映了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对此 ,我试作一点探讨。一、网络的特质当“信息”日益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最主要的资源时(资源生产力) ,现实社会变迁将在三个层面上展开 :一是在传统生产方式下人们结成的政治统治关系和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依附关…  相似文献   

3.
陈如 《社会》2000,(10)
“整合力系”的脉络构成因学生心理负担重而导致学生自杀、犯罪等越轨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学角度看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因素会导致社会冲突 ,社会结构因此处于紧张状态。社会紧张加剧到一定程度 ,就会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 ,出现社会解组 ,甚至出现社会解体。每一社会结构都需要安全阀机制 ,它是社会结构的预警系统 ,同时又是社会结构的救济系统。德国社会学家科塞认为 ,敌对情绪的发泄具有安全阀功能 ,社会安全阀使猛烈的敌对情绪不断排泄出去 ,而不至于破坏整个社会结构。人的心理压力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 ,是一个来自多方压力的“整…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人 《求是学刊》2007,34(1):94-105
《水浒传》特殊的“集体累积”成书过程,决定了它是“历史成份”极其稀薄的“英雄传奇”小说,其绾结短篇的特点,使众多“英雄好汉”的出身经历和聚义故事成为这一鸿篇巨制的主体内容。这些主要源于宋元民间“说话”的故事,保留了大量社会生活“原生态”的描写,使《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社会风俗史”的意义。在漫长的成书过程中,《水浒传》不仅在叙事艺术上经历了反复锤锻,同时也积淀、凝聚了“近古”以来中国社会广大民众普遍的观念意识和情绪心理,形成了带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意象。  相似文献   

5.
丁华 《社会》2002,(10):16-19
何谓面子对于面子的定义 ,不少学者认为面子是中国人重要的心理特征 ,可作为研究中国人心理及行为的切入点 ,这些心理性的分析对于理解中国人的行为 ,揭示其特有的文化现象而言是很有价值的。但本文不是分析面子的心理基础和产生过程 ,而是尝试解析面子的社会性特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功能 ,以及由此产生的“面子问题”。面子的社会性特征意指面子的产生是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 ,是一种社会性的东西。它代表了一种社会关系 ,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的 ,离开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也就无所谓面子的存在。换言之 ,面子不仅是…  相似文献   

6.
陈艺 《社会工作》2009,(5):29-31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都江堰、彭州、崇州遭受重创。在经历抗震救灾的紧张时刻和渡过临时安置时期之后,灾区人民的生活怎么样?得到了怎样的安置?存在哪些困难?他们现在急于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有什么打算?这是党和政府深切关心的问题,也是全社会深为关注的问题。2008年11月19~21日,我们访问了都江堰、彭州以及崇州等地。  相似文献   

7.
潘瑶  瀛璇 《社会福利》2009,(10):25-26
什么是平凡的人带来的不平凡的感动?什么是沉甸甸的大爱?当我们走进合肥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和老年公寓,看到尹学萍院长兢兢业业、日夜操劳的身影,仿佛就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8.
在本文中,想要讨论三个问题:(1)什么是世界主义社会学?(2)什么是世界主义社会?(3)谁是世界主义社会的敌人?  相似文献   

9.
迈向"网人共生"的理想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洲 《社会》2001,(4):4-6
当社会批判学派的大师们还在为“技术理性”、“虚假意识”以及“单向度的人”而忧心忡忡并构建种种理论对其进行批判时 ,“虚拟社会(Virtualsoci ety)”已在自己的生存领域———赛伯空间(Cyberspace)悄然登陆。它是如此的一种时尚。时至今日 ,因特网几乎已经联结了世界上的186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万台计算机主机和1亿多个因特网用户 ,并继续以每年15 %的速度递增。网络及网络化趋势的发展 ,不仅整合了科技 ,而且也连接了人类的组织、群体、社会、文化 ,从而也极大地延伸了人类发展的时空界域。它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很多,什么“生活学”、“口才学”……什么“三国学”、!‘水浒学”、“西游学”……真是五花八门,目不暇接。其实.要成为一门“学”是有条件的,不是想设什么“学”就可以设什么‘哮”。那么,《红楼梦)研究为什么可以成为“学”呢?“红学”这个词,最早是晚清时候出现的。有个叫朱昌鼎的文人,很爱看{红楼梦),人家问他“洽何经”?他说“系少三曲者”(实际上是少一画三曲),那就是“经”字去掉“一画三曲”.成了“红”字,所以他说:“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可见那时候“红学”这个词还带有调侃的意味。后来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小说"放置在传统目录学文类系统发展过程中,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小说"与"杂家"之间的种种联系、区分及其流变,力求回归"小说"文类原有的文化语境来把握其非叙事类作品的文类规定性.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且不再调用"比兴"来高扬道德人格.陶诗对自然和人生取珍视当下、目前的观法,是庄子的逍遥哲学和玄学的独化、顺化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正是此一观法,要求把自然和人生视同一篇自然主义散文.散文化已然成为他的基本世界观及生活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对话,陶诗描写邻居饮酒过从,体现了自然和知音之双重关系,而其诗中大量出现的群鸟日常生活意象即此关系之镜相.  相似文献   

13.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东突"、"藏独"之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肃元 《社科纵横》2005,20(3):70-71
受经济全球化、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浪潮国际性互动影响,民族分裂型和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时隐时显。受猖獗一时的“东突”势力暂时进入战略蛰伏期;“藏独”势力暴力恐怖倾向凸显。  相似文献   

15.
16.
艺术讲究"气韵"、"气脉"、"气骨"、"气象",讲究"风气"、"意气"、"神气"、"逸气"。并将"气"纳入艺术美学范畴,成为艺术评论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艺术的中"气"与"空白"经营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期的艺术设计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特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也在积极参与着艺术创造,而且发挥着奇特的作用。艺术设计中的一、"透风漏目"的虚实处理、"借景移光"的整体留白、"烘云托月"的蓄势铺垫、"取法自然"的借景抒情等都是这种空白运用。  相似文献   

17.
徐福来 《浙江学刊》2007,1(5):121-126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是扬弃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自由个性"。由于柏林不懂得,马克思是从否定的方面去理解物化的现实的,并且强调的是"抽象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之分,从而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误解为"积极自由"。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澄清柏林对马克思的误解,科学地阐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谭明方 《浙江学刊》2001,(3):107-111
社会学要回答"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这两个范畴,对把握"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的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就是"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的理论表述形态.考察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理论,归纳起来可以看作,一是人文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社会行为"决定"制度文化"的研究范式;二是实证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制度文化"决定"社会行为"的研究范式.因此可以说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史,就是关于"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学说史.另外,从范畴的学科属性看,"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是社会哲学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畴在社会科学层次上的具体表达,它属于社会科学层次的范畴.将"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定义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学对象研究中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的以下问题"社会学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同一性"问题,"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在研究角度上的关系"问题,"研究对象和范畴体系的内在联系"问题,"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以及"西方理论和本土理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廖国庚 《社会》2003,(2):10-12
我国每年有一大批转业军官(包括文职干部)退出现役,回归地方就业。退出现役的军官回归地方后,必须经过一个由职业角色转换的过程。那么,转业军官是如何完成这一角色转换过程的呢?他们的职业角色转换的情况如何?他们在职业角色转换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的支持下,采取分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2年4月至7月对1996年至2000年转业到长沙市及驻长沙的省直单位的转业军官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