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兴起,马克思生态思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揭示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且从人类社会的角度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与批判,指出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才是人类未来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问题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把研究人的发展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动机,实现了社会历史观和主体价值观的统一。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立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时俱进地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整体性方法是马克思从静态和动态的视角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理论的重要方法。它使马克思成功地概括、总结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建立了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社会有机整体思想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从马克思所处的历史背景、马克思生态学的逻辑构成、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其生态学思想对后代社会主义者及生态学家的影响四个角度,证明了马克思本人是一名真正的生态学家。因为,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以及科学技术与自然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生态学理论,为解决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西方世界推崇马克思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推崇马克思的原因,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的实际关系层面来理解。一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还存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较之其初期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剥削、压迫劳动者的本质并没有变,所以劳动者总是把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追求解放的旗帜。二是马克思提供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性工具——即唯物辩证法,对人类具有永恒的价值。西方社会也普遍在利用这一理性工具解决自己的问题,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三是马克思根据自己的价值目标,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而对社会发展趋势做出的推测和根据这些推测做出的一系列对策安排——包括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设计,这些东西中有很多被后来的社会发展的实践所一一证实,这也是西方知识界推崇马克思的原因。有些人在根本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情况下,也不对社会主义出现的挫折和问题作具体分析,就盲目地排斥马克思主义,这是极不严肃的态度。今天,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地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本国文化传统的关系,广泛吸取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大胆创新,努力构建与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的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马克思的社会自我批判的思想李亚宁,王仲士世纪之交,人类社会正处于十分深刻的剧变时期。高技术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巨大历史潮流对人类社会进行了一番新的洗礼。苏东事变向人类严肃地提出了社会发展向何处去的问题。社会发展促使我们去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  相似文献   

9.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德国诞生后,迅速在欧美诸国、稍后在日本传播。但闭关已久、然后是被迫局部开放的中国,长期以来对这个人类社会最科学的思想体系处于背闻状态。直至马克思主义诞生半个世纪后的19世纪末,中国的先进者如康有为、梁启超仍不知马克思,此时的孙中山却成为中国对马克思背闻中的先知者,成为中国最早的社会主义探索者。一、接触马克思学说和社会主义之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思想和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支撑;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基本内涵、理论及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批判性继承了启蒙思想的人类解放主题,确立了以人民幸福和现实自由为内容的社会价值目标。马克思通过对现实历史的分析,重新审视了启蒙思想所倡导的自由价值观和国家理性,揭示了启蒙价值观的阶级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中,阐释了由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的历史进程,为基于唯物史观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
<正> 人类共产主义思想的奠基人、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了。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学说,它必然随着这个运动的发展而发展。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同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地解决新问题,作出新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出发点,来解读晚年马克思关于俄国社会发展理论,将会对我们有许多 启示。社会主义道路既具有多样性和民族特色,又具有统一性,即吸收人类社会业已创造的文明作为基础。更重要的 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启发我们思考上述统一性和多样性如何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是异化劳动理论的组成部分,是早期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是马克思当时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前提之一,也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本文从马克思的原著出发,分析了人的本质异化和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认为它并不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成熟的科学理论,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着一种深厚的人本思想。它是对抽象人本主义的合理扬弃,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关怀人、为了人、谋求人类的彻底解放,通过人、依靠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研究,不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而且对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它能够有力地回应那种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同非人道的专制和暴力等同起来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重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可以看到,马克思社会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对资本主义既有客观现实社会的批判,另一方面又是通过现实批判建构未来的理想社会。对于未来理想社会的建构,更加本质地体现着马克思对人类的历史贡献。马克思关于社会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形:第一,社会存在——与自然相区别的人类总体存在;第二,社会形态——人类历史进程变化中的经济关系和由这种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政治国家制度等的总体称谓;第三,人类社会——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相联结的人的彻底解放状态。在马克思那里,社会本身不再仅仅作为一个客观实在的构成,同时也是人类可欲求的价值目标,它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一个内在的道德基础和人性的动力。重温马克思的社会思想,对我们目前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农村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时,回顾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生态农业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生态农业思想的主要内容,追问马克思的生态农业思想的实质,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而且可以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农村的生态危机问题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李大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学说,使人类社会从自发的发展阶段进入了自觉的发展阶段。为什么马克思能够承担这样伟大的历史使命呢?他的思想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本文就对这个问题,对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作一番考察,探究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规律。青年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法制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体系,理论内容丰富,结构体系庞大。这个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法制思想、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结合本国实践进行的法制思想探索与实践构造。从实现人类解放这个高度研究马克思法制观,通过论述马克思法制观与人类解放的关系从而揭示出人类解放在马克思法制观中的地位,为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主要思想遗产来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解答的时代课题。马克思的思想遗产主要分两类:一种是有具体内容指向的,如包括劳动史观、结构史观、长时段史观在内的对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融资本主义生理学和病理学为一体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以自由人联合体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对人类解放的科学思考;另一种则是马克思对问题和事物特有的分析方式、研究方法、探索精神、内在追求,如真理性与价值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双重统一,问题导向、跨学科性研究和综合性视角,以及反思意识、批判精神和辩证法。正因如此,建设和发展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问题导向、整体性视野和辩证思维是基本要求,科学性和人民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统一是基本原则,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批判借鉴是基本方式,在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创新是基本路径,注重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分析、不断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