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辛亥革命前夜的山西辛亥革命前夜,山西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清政府的反动統治下,过着非常痛苦的生活。外国侵略者大量输入鴉片,清朝統治者也提倡民间大量种植烟苗,据说这叫做以“土烟抵制洋烟”,其实正証明中外反革命势力一致扼杀中国人民的生机。山西当时是全国土畑泛滥地区之一,一九○六年(光緒三十二年)鴉片年产量全省共三万余担,各州县几无不种之区,全省在辛亥革命前两年种罌粟的土地共有三十五万余亩,大約平均一六○亩土地中有一亩种罌粟。因为土烟泛滥,所以,不仅官吏和士兵吸食,而且“民間自种自吸,戶有收藏,佣嫗村宣,亦多沾染,殆有积重难返之势。”烟毒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据此,国内著述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此视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但是,辛亥革命毕竞是以其失败为最终结局的。那么,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何在?国内著述在论及这个问题时,往往避重就轻,仅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革命派软弱妥协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辛亥革命的理论,实践及其经济基础诸方面对它失败的必然性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二十世纪初,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为首要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在河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蓬勃兴起。与全国其他省区一样,充当这次革命——辛亥革命运动的宣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是一批具有民族民主革命觉悟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他们是两个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两个基本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空前激化和河南情势剧变的产物。与旧式士大夫不同,这些新型的知识分子热心攻研西方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十分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清王朝的卖国罪行尤感切肤之痛,因此,绝大多数都能紧随历史前进的脚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九一一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是革帝国主义的命”,“反对帝国主义走狗清朝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这六十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不断发展的结果。虽然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无力和世界已经进到帝国主义时代,这次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终于被反动的买办军阀篡夺了领导权而遭到失败;但是革命的结果毕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  相似文献   

5.
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新疆先后爆发的迪化、伊犁以及喀什起义,是这场革命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旧官僚杨增新手中。杨增新担任新疆都督,这对于结束革命后新疆分裂混乱的局面、巩固国防有重大意义。同时,革命对于他形成“无为而治”的治新思想也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革命与教育几乎与生俱来。辛亥革命之后教育与革命的关系变得复杂和紧张。在革命第一、教育其次的理念下,孙中山革命内容秩序在破坏与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了因袭与改造,乃至创造的内容,但整体上仍属于以暴力政治革命为主的狭义的范畴。国民革命之后,这种激进的革命说与和平的教育说对立的关系,逐渐得到调和,形成彼此渗透的革命教育与教育革命关系。这种以革命为本位的革命与教育关系,受到质疑,表明这时狭义的革命观已经难以适应社会改造的要求,须要以广义的社会革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广义的教育进行置换。党化教育方针草案的争执,民众教育被放弃,辛亥革命性质的广义定位,辛亥革命与教育纠葛以及由此提出的教育改造与社会改造相结合模式的提出等,大都与此有关。在广义范畴之下,革命与教育不再对立,而是合流、甚至同一,在教育领域首先完成了革命从破坏到建设的衔接和转换,证明中国近代史上革命救国与教育救国关系并非总是那样紧张。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化角度看,辛亥革命是鸦片战争后中 国现代化三条道路相互斗争的结果。 它对中国现代化政治、经济和社会意识三个层面的影响,又被现代化的客观历史运动整合为 一股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而使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变被动现代 化为主动现代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是一场早产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形势的迅速到来是革命党人始料末及的。由于革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还没有充分到足以引导革命走向最后胜利,因此武昌起义后政治、军事等形势的发展便逐渐同革命离心,辛亥议和也由此成为当时客观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9.
有关廖仲恺、林伯渠、熊成基、吴禄贞、柏文蔚等同盟会员在吉林省的活动情况已有多种史料、论著载记,无庸赘述。本文仅就各省政协文史资料刊载的其他革命党人在吉林活动的有关史料,稍加整理,提供史学工作者参考。宋教仁离吉后的踪迹大约在1907年的6月,宋教仁联络割据吉林省桦甸一带的团练首领韩登举失败后,不得不离开东北。他化装成日本人取道朝鲜,还取了个日本名字叫桃源宗介。宋教仁在朝鲜清津结识了革命党人卞秉灿,并在清津被日本招来修建码头的数百名我国山东籍工人中宣传革命  相似文献   

10.
哥老会与贵州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的川、滇、黔三省是哥老会(俗称袍哥,所开之山堂曰“公口”)比较流行的地区。这几省的哥老会都分别参加了本省的辛亥革命;可是它在各省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本文认为,哥老会在贵州辛亥革命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也起过消极的作用。具体地说,它在辛亥起义前起的主要是积极作用,在辛亥起义后起的主要是消极作用。笼统说哥老会在辛亥革命时期始终都支持革命,拥护革命是不符合实际的。一在贵州,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活动是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的。从二十世纪初到辛亥起义,贵州革命党人一直是注意联络哥老会的工作的。这一时期,哥老会这个秘密团体,因受清朝统治阶级的压迫,也愿意接受革命党的领导;所以,从政治上看,  相似文献   

11.
在湖北省云梦县城西郊约有0.5公里地方,有个土台子,名叫吴家台。台上居住着十几户人家,周围绿树成荫,四面碧水清波,俨若小岛,风景十分秀丽。1880年3月6日(夏历正月26日),吴禄贞就出生在这里,并且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吴禄贞,字绶卿,出身于书香门弟。他的曾祖父吴鼎元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进士,曾任江南常州府知府。祖父吴道亨,乃优贡出身,曾先后在湖北省黄陂和公安两县担任教谕。父亲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与民众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辛亥革命前后城市平民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态度、农民抗争中的新动向与旧烙印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同时探讨了民众动向对辛亥革命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疆辛亥革命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在此影响下,新疆也举行了起义,革命的战火燃烧到迪化(今乌鲁木齐)、伊犁、喀什噶尔、哈密等地。新疆的辛亥革命从革命的发生、发展直至结局都与武昌辛亥革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因此,新疆的辛亥革命属于辛亥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但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在知行关系的判断、专制与民主的选择、民权平等观念的确立、义利观和公私观等方面促进了近代价值观念的变革。而这种价值观念的变革直接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辛亥革命在价值观念变革上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它推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11年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很快发展为各地同志军的反清武装起义,起义迅速发展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巴山蜀水的革命浪潮汇入到了全国辛亥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成为全国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辛亥革命,我们不能、也不会忘记吴玉章同志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吴玉章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为了民族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他始终置身在时代的最前列。他的一生,是“一部活的中国革命史的缩影”。为纪念辛  相似文献   

16.
评《辛亥河北革命》韩铁铮公孙旬先生近年来致力于河北近代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继《直系军阀始末》、《冯国湾年谱》、《义和团运动在河北》和《近代河北史要})等专著之后,最近又出版了他为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而撰写的另一部力作──《辛亥...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导致中国的阶级易动及宪政变革,并产生了民法典,中国私法获得了空前发展。辛亥革命后私法发展的特点有两点:一是党政主导推进私法发展;二是社会本位视野下的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8.
豫籍留日学生群体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产物,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担负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辛亥革命前夕,大批豫籍留日学生毅然放弃学业,返回国内勇敢地投身革命大潮之中。他们一方面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学堂等媒介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另一方面积极组建各类进步团体并整合各地分散的武装力量,汇聚革命力量,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推动了河南辛亥革命日益高涨。当然,豫籍留学生所主导的河南辛亥革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却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河南社会近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努力最早可追溯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扫清了道路———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并作了初步的探索。今日中国依然能从辛亥革命政治现代化的实践中汲取一定的经验教训,以便顺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中华民族危机和清朝统治危机的急剧加深,在二十世纪最初十年间,中国兴起了规模空前的旨在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反满思潮.反满思潮的掀起,首先得力于当时知识界的有识之士.他们根据自己的世界知识和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把反满作为拯救祖国、振兴中华的起点和关键.正是反满思潮,动员起成千上万的民众走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又正是这场资产阶级革命埋葬了清王朝,迎来了别开生面的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