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兹在反思资本主义现代化时敏锐地认识到,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日益远离其满足人们需要的原本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人们为补偿异化劳动而致力于获得虚假需求商品的现象。在高兹看来,消费异化是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必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但为利润而制造消费品,而且为利润而创造虚假需求,诱导人们把消费的多少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和尺度。消费异化不仅加剧了生态危机和社会不平等,而且导致人的非人化,也消解了人们的批判能力和反抗意识,成为控制社会的新手段。摆脱异化消费就要全面改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工业系统,破除"越多越好"的高消费观念,引导人们在生产领域中寻求满足。高兹深刻地批判当代资本主义为实现资本获利的目的鼓励异化消费,严厉谴责资本主义颠倒了人与商品的关系、把人扭曲成消费机器的现象,加深了我们对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端的认识。受高兹消费批判理论的启迪,我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克服物质主义倾向,以人为本推进物质文明,培育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崇尚精神满足的消费模式,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所追求的生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异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其表现形式不同.早期有自然权力的异化、政治国家的异化和宗教的异化等理论,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异化劳动现象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与消费的角色逐渐发生变移,从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转向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由需求消费变为欲求消费.在消费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很多人为追求符号与荣誉而消费,在享受奢华的同时陷入了偿付困境,消费异化现象凸现.中国现在的"房奴"就是异化消费的重要体现,它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消费异化"综合症".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9):81-85
马克思的理论往往蕴含着强烈的批判性价值,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他的异化理论之中。这种批判性价值首先来自于马克思对前人异化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但更重要的是来源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性分析,他从四个方面强烈批判了资本对人的异化,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马克思异化理论蕴含的批判性价值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的批判性价值被西方马克思主义所继承,后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剖析,成为人们认识晚期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重要思想来源。同时,它的批判性价值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人们认识当代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矫正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推动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分析马克思空间思想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总体上是按照"货币关系与空间-资本关系与空间-人的发展与空间"的逻辑主线展现空间的经济之纬的.现代货币经济促进了交换关系的空间解放,使交换的范围扩展到全球,同时也潜藏着空间的对立和剥削.在由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空间"既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资本流通的条件,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也使"空间的资本化"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必然产物.空间的资本化既促进了人的全面能力体系的形成,也强化了人对于这种物化空间的依赖,人的积极存在必定是对这种物化的扬弃,以及"空间"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维度的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5.
李淑梅 《求是学刊》2013,40(1):40-46
批判形而上学的抽象同一性,构成马克思文化观的一个独特视角。马克思立足于感性实践说明思想观念,批判近代形而上学对一和多、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关系的颠倒,对阶级利益对立的遮蔽。古典政治经济学用"等价交换"遮蔽人与人的矛盾关系,为资本主义制度做论证,马克思揭露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和对落后国家的掠夺,但也指出资本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文化的作用。在当代,西方文化从绝对主义的形而上学走向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但它们与形而上学仍有一定的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价值指向,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西方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6.
剩余价值规律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反映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和性质,在帝国主义阶段上也具有基本经济规律的意义.但是,生产和攫取剩余价值的机制产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是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新现象所制约的.最重要的新现象有:垄断组织在社会生产中的统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组织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加紧剥削劳动人民,工人阶级觉悟和组织性的提高,工人阶级社会经济要求范围的扩大,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决定了当前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预设了人性的原初状态和价值,并引入了“异化”概念,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非人性。但这种批判主要偏重伦理层面,结果只能是得出反剥削、反异化的人道主义的逻辑结论。但是手稿也初步显露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的端倪,这对中国目前的现实有一定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融全球化以空前的力量削弱了弱势金融区位国家的地方性金融保护,从而加强了世界金融体系中强势金融“区块”对弱势金融“区块”的空间规训。资本全球化所形成的等级秩序,使被凝结在差异性地缘空间中的政治景观出现异化,即以强势金融“区块”的货币霸权体系为手段,通过对弱势金融“区块”的空间资本供需进行干预,形成了区块的“异质”;资本不均衡的地缘性发展在塑造资本空间结构时,使国家地缘战略的一般图景被不断置于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格局的基本框架中,形成了区块的“裹挟”。哈维指出了资本主义剥削体系下的地缘性空间政治危机,即新自由主义霸权对金融区块的“异质”与“裹挟”,以此揭示资本空间秩序的异化属性。在确证正义性空间政治实践完成从“物”到“人”的地理景观跃迁过程中,哈维塑造了多元空间权利分配体系,在关系性时空中探索资本空间格局的“解域”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作为“生产社会”,不仅代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更意味着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再生产了工人对资本的依附性。但生产社会并不是一个自足体,由竞争规律的强制所导致的低收入和充分消费之间的悖论,使再生产遇到它的内在界限。为了克服这个界限,早期资本主义以帝国主义运动开启了对“外界”的内在化;在后工业社会中,又以构建“消费社会”来实现对“主体”的内在化,进而把整个经济过程都纳入资本内部。20世纪晚期以来,数字技术的应用使资本的内在化运动达到极致,资本主义进入“控制社会”阶段。在控制社会中,大数据技术不仅掌控了生产和消费的全部环节,并且以精神政治调节主体对资本的依从性,由此造成更严峻的生存异化。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资本对整个社会的吸纳既再生产了自身关系,也孕育了更深刻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对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与人的发展相关理论的共同点在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危机以及由此产生人的发展的异化.哈贝马斯从宏观角度认为晚期资本主义政治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集中体现于系统控制了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殖民化.马尔库塞则认为人的发展异化在晚期资本主叉社会集中体现为"单向度的人".对于上述危机的消解,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一致认为,其基本途径在于促成单向度的工具理性社会向全面发展的理性社会的转向.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条件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国际贷款资本变动的作用正在不断加强。作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可分割的特点的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是这一过程的客观基础。扩大国际银行的业务,是对现有资本家和银行以及某些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借贷资本需求不断增长的必然结果。贷款资本国际市场的经济联系国际化与有限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及其结构的发展。贷款资本国际市场办理的国际业务,受到下面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外汇状况、国家信贷制度、证券交易所、税收和外汇法规定的优惠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的稳定程度等等。  相似文献   

12.
数字资本主义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占领,形成以数据为基础、数字平台为中介的新式剥削手段,在数字资本主义的运行框架下,人们的交往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变。数字资本通过对数字平台获取的数据进行加工再塑造出的影像集合,形成了数字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数字景观,它隐含了在直接暴力之外实施的资产阶级统治的操控秩序,其运行模式遮蔽了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社会关系,实现了数字资本的无规制泛用。然而,这种数字景观是对资本无限扩张的控制秩序的粉饰,本质上仍停留在资本无限增殖的逻辑之中,其发展形式并未超脱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披露。因此,对数字景观秩序的批判仍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解蔽数字资本主义繁荣假象下的剥削本质,实现人的真正的自由而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13.
刘兴花  王勇 《社会》2019,39(3):123-153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劳工输出形塑了一种资方与劳方之间的剥削关系。基于中国赴日劳工的案例,本研究借助“跨国生产政治”的分析框架探讨这种剥削关系的形成机制。雇主和移工围绕加班工资展开博弈,而外劳制度对移工权利的限制及其赋予雇主的权力、不同国族移工的竞争以及跨国劳务中介的选择性庇护,使移工无论反抗还是消极服从,都可能面临加班福利缩减、加班机会丧失甚至工作丢失的困境。这种跨国生产体制具有“市场专制”性质,而外劳制度限制、资方对外劳制度缝隙的利用、全球过剩的劳动力市场、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体制共同体现了国际合同劳工面临的跨国生产政治,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强制剥削再度出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阶段的雇工,是指私营企业主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雇佣他人进行生产活动并无偿占有他人剩余劳动的一种经济关系。雇工现象产生于80年代初,近10年来,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雇工经营有了较迅速的发展,到1988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约25万家,雇工400万人。雇工现象一产生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有人担心,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雇工不与社会主义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现象相违吗?雇佣劳动关系并非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前就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了。雇佣劳动作为一种商品经济关系是多种社会所共有的,它同私有制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并存过,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变成了:“整个生产的通例和基本形式”。恩格斯指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5.
国家资本主义,是相对私人资本主义而言的,由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与资本的紧密结合而成,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资本的大规模建立,二是国家政权对经济生活实行强有力的干预和节制。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看,国家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形式而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之后才出现的现象。而在资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理论述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钟涨宝  黄甲寅  万江红 《社会》2001,(10):29-31
一、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社会资本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 ,在资本概念内涵拓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理论概念。以下我们从资本概念拓展的演变脉络来考察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资本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其内涵逐步由窄变宽。马克思从阶级分析出发最先对资本这一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 ,他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反映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社会关系 ;同时从动态的角度 ,进一步分析了资本的运动过程及其价值增殖过程。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规律。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以及经…  相似文献   

17.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民生主义的真谛何兹全一、民生主义和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思潮十九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猛速发展的时期,资本家为了积累资本、扩大资本主义再生产,对外疯狂的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对内残酷剥削工人阶级。资本主义越发展,资本越集中,殖民地国...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研究领域中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福利国家危机之后得到重视,它是分析福利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高夫利用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等概念,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内在的资本与劳工阶级的矛盾推动了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开支减缓了资本的累积,但是也维护了资本的再生产;社会工资是社会开支回流到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形式;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矛盾促使福利国家重组和寻找替代性策略。本文评价了高夫理论的贡献与不足,讨论了他的理论对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沿着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亚非国家的社会经济进步来说,都市化的过程具有代表性.分析亚非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社会经济结构,可在其中划分出某些部分,其中最为独特因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准传统部分.必须指出东方国家直接形成都市化过程的3种因素:工业化、第三部类的发展和农业人口过剩.前两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是特殊的因素.它们反映了提高劳动生产力,特别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普遍趋势.这使愈来愈多的人口脱离农业生产,并集中在"城市"的经济部门.  相似文献   

20.
李松柏  李强 《社科纵横》2008,23(9):119-122
韦伯在其代表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研究核心在于理性及其发展不同类型,其构成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而有的学者提出了第三种理性即行为理性,实际上是构建了"理性三维论".笔者认为,"理性三维论"没有弄清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的划分依据以及异化原因,只是将工具理性的异化作为价值理性回归的前提加以肯定.笔者进而提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异化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二是人们对二者的错误认识所引发的,而重新构建新理性精神可以为弥补价值性与工具理性的断裂和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