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冯内古特在小说中坚持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观,深切关心后现代、后工业、晚期资本主义时期人的生存状况与命运,用主张宇宙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应该承认差异、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建立生态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拯救人类的大家庭,恢复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强调生活在凝聚性文化中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精神,目的在于重构一种视人与自然为宇宙组成部分的民主、和谐、生命之间相互关爱的社会.探讨冯内古特小说的后现代伦理对于推动人类不断进步,走向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作为高级生物群体的人类社会,它也同样要遵循生物学其中包括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所以,人类社会是一个比自然生态系统更为复杂和高级的社会生态系统,或即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它也同样要遵从生态平衡的客观规律。为此,开展社会生态概念、社会生态系统、复合生态概念、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等人类社会生态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认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试图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辩证认识入手,着力厘清生态文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继承和超越,并初步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生态文明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历史即将进入生态时代,那么这个时代怎样展开自己的历史和基本价值追求,这与人类对自我的认识有密切的关联。从人类历史上看,每个时代所呈现出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个时代所指认的人类自我或所确认的人性展开的。人类认识自我并不是为了寻求自己的起源和本质,而是为了能够实现自我,政治、经济、文化只不过是人类自我的外在显现。人类进入生态时代同样需要认识自我,以便引领这个时代正确发展。生态时代的人类自我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统一,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人性的文明。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伦理观念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前后两大阶段。传统人类伦理观念以人类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则以生物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二者都存在着虚妄性,都是一种狭隘的生命特权主义伦理观。物种伦理观念是在对传统人类伦理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所达到的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它把整个自然界中的所有存在物都纳入到道德关怀的范围内,主张建立起人类和各物种之间的全面的种际伦理关系。物种伦理观念是对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的双重超越,是伦理观念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环境伦理学从分立走向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伦理学问题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及其它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在掌握大量资料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现代人类中心论环境伦理和生态中心论环境伦理进行了论述,阐述了环境伦理学从分立走向整合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化、工业化迅速发展的20世纪,生态环境危机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与此相应,国内外学术界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伦理学两派观点的对峙。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当今的生态环境危机是因为个人主义、群体主义、国家(民族)主义的泛滥,恰恰背离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则;科学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反过来生态环境危机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来治理。而生态伦理学则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会打破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导致环境恶化,二者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伦理学的观点都有着深刻的人性根源。人是自然又不仅仅是自然,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对立的一面,而生态伦理学则过于注重人与自然同一的一面。二者的尖锐对立表明,在当今生态环境危机面前,人类陷入了一个两难选择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生态智慧是从哪里来的?文章在分析了诸多的历史资料以后.认为《周易》开创了人类生态智慧的源头.经过儒家、道家、佛家等学说的充实、完善和传播,经由起源—成型—发展—升华四个阶段而逐步形成了人类特别是东方的生态智慧之流。  相似文献   

9.
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揭示将给人类社会特别是对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但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将基因工程应用到人类时存在着确立伦理标准和伦理主体的权限的困难 ,并且 ,人类基因的研究对人生观、价值观、命运等方面都具有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类关于社会观念的狭隘性是导致生态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弥合社会与自然的分裂必须实现社会观念的生态转向,走向生态社会。生态社会实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内在契合,它是人与自然本质融合为一体的社会。社会与自然内在契合,就从根本上消除了社会与自然的分裂和对立,保护自然环境成为生态社会的基本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又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我们应该努力促进人和社会的互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形成全面、长期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生态问题是制约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态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针对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的基本现状,实现生态正义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的一致必然呈现社会文明健康性生态,并促使人类真正行走于生态性生存和发展的路径。这既要有人的生态"类"特性所运演的自组织过程,更需要道德生态化建立平衡机制从而构筑人与自然生态的道德关系。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所形成的"合力"不仅是人的生命及生存"合力"的基础,并为个体生存"合力"构建了良好的生存氛围及强大的社会生态及文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并从社会本体论的角度考察了社会和谐的根源、基本状态和属性。哲学史上的和谐思想从本质上讲是抽象的、虚伪的,最多不过滞留于空想之窠臼。我党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不仅使古老的社会和谐思想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而且也正在由理论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城市离婚率的上升是时下不争的事实,加之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一比率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本文在对随机抽取的个案进行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使得不同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流动;随着流动性的增强,流动者的人际关系变得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并且他们与这些复杂化的人际关系变得日趋陌生化,所以,现代化即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陌生人社会中社会约束力明显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曾经可以成为离婚诱发因素但能够忍受的因素在陌生人社会中都有可能引发离婚.  相似文献   

17.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应是“道德经济人”,明确了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方向。而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则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