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的发展历史证明,高举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把握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动权,永远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2.
朱强勇 《现代妇女》2014,(11):364-364
云南民族地区"三农"问题比较复杂,农业问题成为民族地区热点问题。民族地区农业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因而,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的捷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不仅有利于丰富云南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也有利于确保西南民族地区稳定与繁荣,切实贯彻中央关于云南发展实施的桥头堡战略。本文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高原特色农业之路,挖掘资源,彰显品牌,凸显特色;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地区可持续发展;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完善落实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与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我国共产党始终将社会实际与国情有效结合起来进行工作开展,坚持中国实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复兴道路。自十八大以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复兴这一思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因此,本文对民族复兴的思潮与路径比较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以期促进民族复兴向中国化、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霍清廉 《现代妇女》2014,(10):16-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并还将继续证明,随着社会实践的推移,三个自信将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完善,进一步指导我们社会实践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5.
詹颓平 《职业时空》2009,5(8):57-59
特色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特色人力资源开发是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民族地区应坚持以特色经济为平台,通过强化特色入力资源开发规划、优化区域教育结构、依托特色产业项目实现人才聚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保障机制等建立特色入力资源开发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进行阐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中国梦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中国梦的提出在国内外都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党指导工作的方针思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主要是对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实现途径以及中国梦的时代价值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国梦的必要性及中国梦对社会带来发展及新气象。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天地和道路,它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人类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共在90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科学地引导人民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轨迹,不断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做出巨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2017年是李大钊同志就义90周年。李大钊同志以其追求真理的勇气、矢志不渝的忠诚、清正廉洁的品行,为共产党人树立了信仰的标杆。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了解历史的人才更懂得怎样生活。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去实现造福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兰永海 《职业时空》2008,4(8):180-180
民族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广义的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这一成果包括物质方面的、精神方面的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制度方面的成果。狭义的民族文化专指民族的精神创造,也可以说是民族人文文化,是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的总和。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离开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族文化就不成其为民族文化,就会失去民族特色,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按照一般理解,我们本文所说的民族文化是指狭义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过往的历史中形成的具有明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贫穷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大阻碍,消除贫穷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和研讨的话题。本文主要围绕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扶贫事业。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国梦     
中国梦以实现国家富强为前提,以民族复兴为核心,以人民幸福为根本;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它承载着的是几代仁人志士的梦,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理论渊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中国梦作为中国人的集体梦是必将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总结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根本经验,从思想基础这一深层角度来看,就在于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具体体现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根本原则;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最高价值原则;坚持实践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最高评判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八大精神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始终贯彻着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伟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找到的―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科学道路。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道路方向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根本原则问题,坚定道理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依靠的是产业经济的发展,其核心动力在于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建设。吉林省民族地区的特色村镇构建相对缓慢且不平衡,迫切需要各层次、多领域的建设者。建设一支熟知民族文化、具有高度责任感、勇于创新开拓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是吉林省打造特色民族村镇,乃至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雅兹迪民族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雅兹迪教吸收了伊斯兰教、祆教、基督教等多种因素和西亚古老的种姓制度,并在其民族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雅兹迪民族自身力量弱小,自古以来在其他民族的夹缝中艰难求存,在伊拉克北部摩苏尔等地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居住区域。雅兹迪民族的历史进程是中东地区多种文明交往的历史缩影。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遭受压迫、屠杀和被迫改宗等磨难,构成了雅兹迪人共同的历史记忆,也对其特有的民族心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发展道路和基本经验的科学论述,是新起点、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南。它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弘扬中国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理念、坚持发展百年革命文化精神和承接三十多年开放文化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续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站起来,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自信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起着强大的基础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谁在文化发展中占据制高点,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新时代文化自信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其生成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科学认识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生成逻辑,进一步把握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力,也是改革开放的一条经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基础,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应积极地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使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便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内涵,探究了高职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的策略,以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宝贵文化财富,一直是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都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层面上,融合说已经在学术界达成共识,把二者相融合有充足的原因、广泛的可能性和十足的必要性,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