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中时常有人羡慕成功者独特的天赋,埋怨自己没有什么特长,难以出人头地。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我这一辈子就是这个样子了!”这些人往往只习惯于通过目前所从事的职业这一狭窄的范围来评判自己的能力,因而放弃了许多尝试的机会,相当大的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美国社会学家波拉·尼尔森说过:“人有优点,也有弱点,而花费大量时间去改正自身缺点以适应环境,将会浪费大量的精力。我的经验却建议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特殊的才能上。” 人生在世,必有所长,一切本事都是自己的,而且很早就具备了,但人们往往难以发现。有位名人说过:一个看不到自己长处的人,比看不到自己短处更为可悲。因为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虽然会在生活中刚愎自用,多走些弯路,甚至受些挫折,但他毕竟知道发挥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该怎样进取,最终必然也会取得成绩,而看不到自己长处的人,连自己主攻方向部找不到,还谈什么奋发和进取呢?结果只能是一个劲地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殊不知,这样并非自己生得蠢,并非自己不能干,而是自己不知道自己原来是能干的,岂不悲哉!因此,要想获得成绩必须发掘自己的特长,首要的是认识自己的特长,在人生的座标上找到属于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可能由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原 因,笔者总是企盼人人都能成才, 也往往为某些无故浪费生命的人感到 惋惜。而如今,正逢迎接21世纪知识经 济时代到来的挑战之机,却有人对下岗 分流和退休制度的实施产生了错觉,到 了40多岁就预感“年岁大了,没有什么 前途了”、“成不了什么气候了”。尤其是 将要退休或已届退休年龄的人,更感到 “这一辈子就这么的了”,甚至某些退休 的科教人员也既不读书又不看报。这与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要 很不合拍。 ——这是很值得关注的思想上的 “早衰”现象。 如何防止这一思想上的“早衰…  相似文献   

3.
爱才是领导干部的才能所在。不爱才的领导是短视的、不称职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才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大多数领导干部是爱才的,但爱才的方法却不尽相同。 有的人爱才实际上是“守才”。把人才看作部门所有的财产,守住不放。守适用之才,好马不让别人骑,希望人才在本部门发挥作用,这并非是坏事。但若是盲目守才,  相似文献   

4.
王兰 《人才瞭望》2010,(8):73-74
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要求。“人人都能成才”的提出,对每一个在成长路上奋斗、渴望成为有用之才的人来说,都是巨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5.
认识自己     
世界上什么事最难:答曰:认识自己。 也许有人会说:说浑人、糊涂人不认识自己,那没错。可那些聪明人,怕是不能说他们不认识自己吧?然而,我倒觉得,越是聪明的人越不容易认识自己。古人有言“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确,人若是太聪明了,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以为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懂,这世上没有自己干不了的事。于是便容易得意忘形、自以为是,便什么都敢干,于是乎便会跌跟头,便会摔得鼻青脸肿,甚至会自己毁了自己。不信,你看那些投机钻营、违法乱纪甚至贪赃枉法之人,十有八九聪明之极,很少有傻里巴叽或者先天愚型的。这样的人,能说他认识自己吗?就是那些头脑清醒、循规蹈矩的聪明人,也不见得完全认识自己,有时也难免要干点儿傻事,这也属于是对自己的疏于认识。 从人事心理学的理论角度看,人的行为方式是与其自我认识相一致的,而自我认识本质上是一种现象的实在,它与客观的物质实在(实际的自我)之间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但一致性的程度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人的一切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其自我认识的影响,若它与客观的物质实在相差较大,则个体就可能经历自我的不协调。其结果,对主体来说会造成紧张和内在混乱,显示出焦虑不安和认识偏差,就会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排拒顺应不良等行为,甚至形成各种心理疾  相似文献   

6.
900cc鲜血、8元6角钱……你不可能不为之肃然起敬,不为之感慨万千,不为之潸然泪下。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蕴藏着动人心魄的巨大能量。 人们被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深深感动的情形,在电视荧屏上,从报告会场里,从街谈巷议中都可以领略到。不过,笔者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感动之后,又当如何?应该说,这是每个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刺激而激动,而引起同情或仰慕,就是感动。现如今,能够使人们为之感动的人或事并不少见,单说那些言情兼煽情的电视剧吧,就可以赚下许多人一把一把的泪水。然而这样的感动,事过境迁,那些曾经为之泪流满面的人们,恐怕连主角叫什么名字都想不起来——其实也实在没有必要去记忆。而有些人或事,在你感动过后,却能时时想起,久久无法忘怀,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行动。孔繁森同志和他的感人事迹,就是如此。他的事迹,之所以令亿万人为之感动,之所以在全民范围内引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市场化、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摆在大学毕业生面前的“铁饭碗”越来越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不能考上国家公务员,或依靠特殊势力迸人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那么,多数情况而言,长时间的为他人打工将是他职业生涯的主流。而就大学毕业生自己而言,在自知无缘成为公务员后,多数毕业生也会选择到各类公司打工这条充满艰辛、但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创业之路,却很少顾及相对安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个人档案是那样的神秘,因为其中装有可以左右一个人命运的“材料”,而被视为是至高无上的东西,无论是升学、就业、调动还是入党、提干,都需要通过档案来反映,难怪人们对其是“一朝拥有,便怕失去”。有的人为自己有一个“根红苗正”的档案整日津津乐道,也有的人为自己曾经犯下一个错误而存放在档案里,不断唉声叹气。从那个特定的时代来说,档案无疑是一把“尚方宝剑”。可似乎是一夜之间,市场经济浪潮裹挟着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人们经历过一阵清新之风的扑面,感觉到档案并非是“一锤定身死”的致命武器,有时档案也是可有可无的,于是.人们不由得发出阵阵疑问:个人档案,我们还需不需要? 时代的需要又被时代所冷落  相似文献   

9.
韩愈的《马说》一直被认为是识才、用才的经典。“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似有道理,却不乏消极和宿命的思想。事实上,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千里马”,在等待“伯乐”发现的同时,完全可以成为自我推销的“伯乐”。 良马,不因有无伯乐而存在;人才,也不因有无知己而生灭。炫耀于外表的才干固然容易引起伯乐的注意,往往令人羡慕;而深藏不露的智慧则更能带来成功,这需要难以言传的自制与自信。西班牙人把这种本领叫做“潜能”(DESEMBOLTURA)一个人具有优良的素质,并能在必要时…  相似文献   

10.
“你是以为你是谁?”面对敢于顶撞自 己的下属,领导露出的是一脸 的鄙夷。 “你以为你是谁?”面对飞扬跋扈的 老板,职员露出的是满脸的无奈。 强者的嘲讽,弱者的自艾,使得“你 以为你是谁”被涂抹上了一层深厚的流 行色。 西哲有言:“认识你自己’;中哲有 言:“人贵有自知之明”。从哲学意义上 说,喊一句“你以为你是谁”倒是清醒的 棒喝。 “你是谁?”你就是你。你就是一般 中的“个别”,你就是人群中的“这个”,你 摆脱不了“关系”的网络,你逃离不掉“环 境”的制约。你只能干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只能在既定条件下生活。揪…  相似文献   

11.
十六世纪英国财政家格雷欣认为,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贵重金属货币同时流通,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必然逐渐收藏、熔化、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则逐渐充斥市场。这一法则后来被人们称之谓“劣币驱逐良币法则”,也被称作“格雷欣效应”。 优胜劣汰,是人们熟知的规律。但是,时下“格雷欣效应”却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它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中所表现出的种种不良现象,令人堪忧: 一是弱化了进取意识,助长了平庸懒惰。一个时期以来,“一个人的活三个人干:一人干,一人看,一人在捣蛋”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浮于事、人附于事、人富于事的突出表现.而由此产生了“干的怕看的,看的怕捣  相似文献   

12.
一个名牌大学的MBA(工商管理硕士)学生,毕业后进入一家房地产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年薪10万。孰料工作没多久,他的月薪就被降为5000,很快又跌到2000,最终被“打了回票”。公司对他的评价是:不具备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且对自己的估计太高。据悉,今年MBA招生仍然火爆:报考同济MBA的人数近2000,而录取数仅400;在复旦,报考研究生者约有一半是冲着MBA来的。而在社会上,MBA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并非人人都能“挑大梁”。像上述被“打了回票”的MBA,也并非绝无仅有。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通晓国际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用人取士上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叫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深究起来,此观点实在有失偏颇。说其偏颇,是指其在决策者用人取士上的误导作用,造成用人决策的失误。这在历史上不乏先例,即便是才华超常的孔明也概莫能外,很明显的是失街亭之悲剧。蜀之骁勇魏延能征惯战,但因为是疑人而被安排在街亭之后屯扎。魏延不服而责问道:“某为前部,理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而马谡只不过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庸才,却被委以抵挡魏兵的重任,蜀兵岂有不败之理?孔明一生谨慎却不得不弄险退兵,焚香操琴唱起空城计,差一点没成了司马氏的活…  相似文献   

14.
牛顿有句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们肩膀上的缘故。”许多人都以为,这只是天才牛顿的自谦之辞,殊不知,牛顿透过自己的谦虚,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启示:学会接力思维,有助事业成功。所谓接力思维,是指在认识某个问题时,要首先弄清楚人在该问题上的思维层次和认识水平,然后,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思维信息以及自己所擅长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批判、革新,从而推进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这样一个过程。古人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时代都为个人的成长与成功提供了不同的思维信息和认识工具,关键是个人能否充分认识、改造和利用这些条件。接力思维,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5.
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单位“一把手”明明知道班子某成员有明显不足,且与自己心存芥蒂,却向组织部门力陈该成员的种种“政绩”,拔高其德才素质,推荐易地委以重任。 对于这种“曲意推荐”,人们往往为其“举贤不避嫌”之坦荡胸襟所折服,一旦揭去“曲意推荐”之面纱,便可见其初衷。一日“兴利”。领导干部的配备是受职数限制的,可谓一张凳子一个人。那些言听计从的心腹常常由于职数关系而坐不上凳子,聪明的主帅煞费一番苦心后。推荐心存不和者易地高就,一旦“歪打正着”。既落得宽宏大度之美德,又可标榜为“善于发现人才”,还可为唯命是从者腾张凳子,岂不是最大的“兴利”?二曰“除弊”。由于一把手觉得这种人老是与自己碰碰磕磕,办起事来碍手碍脚,说不定上级领导对本班子还有不够团结、不够协调之感,这是大忌。再者,既便是委以重任量他也挑不动,或许跌得“鼻青眼肿”,  相似文献   

16.
贾铭 《人才开发》2007,(1):37-37
做一位成功的“老板”、“企业家”,是当今最富挑战性的职业之一。但是想当老板,未见得人人皆可为之,因为老板具有一般人缺乏的好习惯。审时度势,敢为人先。走在事情发生的前头,很多人在说,却很少人在做。大多数人是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或  相似文献   

17.
要热爱自己     
我欣赏“热爱自己”。因为“热爱自己”是事业成功的基石。爱别人能够产生永不枯竭的动力,爱自己也亦如此。日本有句格言:“如果给猪戴高帽,猪也会爬树”。这话听起来似乎不雅,不过多少也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当一个人的才能得到他人的赞扬、鼓励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欲望和力量;而珍惜自己,赞美自己、鼓励自己,也同样能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力量。一个连自己都不热爱的人,怎么能够振奋起事业成功的双翼呢? 我崇尚“热爱自己”。因为“热爱自己”是生活之美之乐的源泉。热爱自己才不会悲观厌世,不会糟蹋自己,不会空耗生命的能源。热爱自己,才能追求远大的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寻求自身的价值,以奋斗不息的精神迎击生活的挑战,把人生旅途上一个个“拦路虎”踩在脚下。热爱自己,才能热爱他人。人格上不尊重自己,就不会把别人放在眼里;修养上  相似文献   

18.
怎样认识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在谈论人才的 重要性以及重视人才的迫切 性,谁也不怀疑人才效应与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但在实践中对如何认识人才却众说纷坛。例如,有人认为,人才是指具有为各项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也有人认为,人才是指超越自我利害关系而又能驾驭某一群体的人;还有人认为,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学历或较高职称和职务的人;再一种说法是,人才是指具有从事某种实际工作能力的人。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 邓小平同志说:“不要因为他们不是全才,不是党员,没有学历,就把人家埋没了。”按照小平同志的教导,我…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原湖北省政府驻香港办事处主任金鉴培,贪赃枉法、侵吞挥霍国家巨额资产用于赌博,最终赌向深渊成为人民的罪人被绳之以法。在交待罪行时,金鉴培的一番话却让人深思良久,他说,由于作为单位的“一把手”没有人能监督他,加之放松了思想教育和世界观的改造,于是自己随心所欲。一步步地滑向罪恶的泥潭。 此话一出,引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金鉴培的堕落原因究竟是什么?按照人们的思维定势和社会舆论的普通观点去分析这一问题,主要是组织上忽视了思想教育、自身放松了世界观改造才导致腐败,堕落变质。此言不错,因为只有认识上的…  相似文献   

20.
时下,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才之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众多企业决策者所认识,很多用人之道正为企业决策者们所重视,诸如: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市场争人才、不惜重金聘人才、肯花血本育人才、博采众长集人才等用人谋略每每都被一些企业所采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人人喊好的大好事。但是,不知诸位留意了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用人谋略却在许多企业很难实施,就是:敢用强人、不怕超己的用人谋略。这显然是失之偏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