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家意识是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自身定位意识。日本近代的‘"脱亚入欧",是确定日本跻身欧美列强的国家意识。为实现此目标,日本采取批判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东亚文明,丑化中华民族的方式。这种文化批判,虽然助推了日本“脱亚入欧”的进程,同时也在日本的国家意识中,植入了近代列强侵略、扩张的基因。二战后,日本虽受和平宪法对政治、军事诸方面的约束,但其文化、精神层面的国家意识,没有得到彻底清理。此乃是战后日本时时有重温旧梦诉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的日本阳明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明治时期到二战结束,这一阶段学者或将日本阳明学视作“明治维新的精神动力”,或将其作为“东洋文化”的一部分加以否定;第二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学者从近代化角度为阳明学赋予积极意义,代表人物是岛田虔次;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沟口雄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日本根本就不存在阳明学。近代日本阳明学解读的变化与日本在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密切相关,既受到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又反映了日本在西方与中华两种强势文明之间难以自处的复杂心态。当代学人应辩证地看待近代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在东亚思想史的内在脉络中考察东亚阳明学乃至东亚儒学的特点,从而为客观认识东亚传统文化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在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传统为近代科学教育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中国近代实施科学教育引发的激烈论争及影响,传统的治学方式对近代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影响等,又透视出传统文化对近代科学教育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代文化女性是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社会变革密切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女性近代化的提倡者、推动者。虽然她们只占广大女性群体的极少数,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活动、宣传表率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风气的转变,女性教育的发展,及女性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女性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科学文化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态度中区别于宗教态度和经验态度的方式,是人类以人的方式掌握世界的文化态度。科学文化在根本上规定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水平,规定着人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范围、程度和方式,从而也在根本上规定着人的发展。忽视和否定科学文化对于人的发展的积极意义,甚至把它看作是压抑人的文化,这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文化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态度中区别于宗教态度和经验态度的方式,是人类以人的方式掌握世界的文化态度。科学文化在根本上规定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水平,规定着人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范围、程度和方式,从而也在根本上规定着人的发展。忽视和否定科学文化对于人的发展的积极意义,甚至把它看作是压抑人的文化,这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精神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有其自身的文化精神。科学教育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机制,必须占有科学的文化精神。唯占有科学文化精神的科学教育,才能更加有利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促进科学进步和科学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科学有其自身的文化精神。科学教育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机制,必须占有科学的文化精神。唯占有科学文化精神的科学教育,才能更加有利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促进科学进步和科学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16世纪以后,中国科学技术文化发展滞缓,被后来居上的欧洲所赶超,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滋生的自我满足心态限制了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实用功利性阻滞了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封建的官学合一制度贬抑了科学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常存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医学史》《中西医结合导论》主编。著有《中医学的文化哲学研究》《中医骨伤科发展史》《内经歧义注释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人精神和西方的人精神都立足于“以人为本”,但其内涵和外延均有较大的差异。西方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中国化在其早期就显示出非宗教性的品格特征——浓厚的人精神。所以由中西化所形成的中西人格取向,道德价值观迥然不同。历史赋予我们当代人的使命是通过改造传统化来发展现代化,而不是用现代化来嫁接传统化,这是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文化的成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源于西方的科技文化在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中确立和发展 ,针对我国科技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依据当代科技发展的新特点 ,文章探讨了我国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对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发源于西方的近代科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力量型"科学,它以其"效用"服务于意欲"控制"的人类权力意志,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可以为克服西方"力量型"科学范式的界限作出贡献.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觉悟对于纠正西方"力量型"科学的缺陷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能否起到主导作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觉悟推进为整个人类文明的生态价值方法和生态价值观,这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超越程度.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发掘与利用关涉到中国现代和谐科学体系的建立与传统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文化流派 ,提出我们应该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但不能为传统文化所束缚 ;我们吸收西方文化 ,但不是西方化。中国现代民族文化应该是既吸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秀成份 ,又超越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文化与科学的排斥、碰撞,是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人们在探索,在反思:究竟什么是现代化,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过去,人们仅仅对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作一元化思维,只强调发展生产力,只关注经济的快速增长。事实说明,那是很不全面的。实现现代化还必须有另类思维,那就是必须解决好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推进二者的互济、互融,实现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化与近代科学——“李约瑟之谜”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代自然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诞生,已经成为中国知识界在反思传统文化时必须面对的一个永恒话题。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分析中国儒家文化的“基因”。儒家理论中有许多观念,影响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和生活。儒家的政治伦理学、社会分工理论、知识论、实践论对于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儒家哲学体系中,缺乏对自然现象的终极探索,缺乏对科学原理的系统总结,更谈不上对科学价值的阐扬,对科学发明、创新的奖进。因此,儒家观念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融合是当前文化学研究与建设中的热点,但目前学术界大多从融合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文章在叙述两种文化分裂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它们分裂的原因,旨在促进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第十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围绕“科技文化与科技伦理”这一主题,考察科技文化在中国的形成及其嬗变;审视高技术前沿的伦理问题;评介国外的技术伦理前沿理论;分析科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探讨生态科技文化及其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思考大数据时代我国科技传播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提出“两种技术哲学”融合的可能性及进路。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产生于不同的经济基础和价值体系中,现代组织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间存在着异质的排斥性和同质的兼容性.中国现代组织文化建设的基础固然存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但重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同质兼容因素,也是中国现代组织文化保持民族特色和体现时代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改造 ,较深层次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更新。文章通过论述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重新研究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以及传统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 ,从而说明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中 ,应坚持科学精神 ,才能完成社会文化形态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