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休谟竭力批判理性形而上学的哲学方法论,力求为哲学重新奠基。经验主义哲学方法对于解构理性形而上学的结构和体系具有毁灭性作用。休谟将一切观念最终都还原为印象,一切观念都可以从印象中寻找到初始根据。在休谟看来,印象优先于观念的原则普遍有效。精神世界的观念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与自然世界的自然事物之间的作用具有相似性。与理性形而上学不同,休谟借助于人在经验和观察基础上养成的习惯界定一般观念或抽象观念,并借助于语言寻求一般性。在反驳笛卡尔自我观念的虚妄性基础上,休谟将自我观念严格地限定在经验与观察的印象基础之上加以阐明,即在原始知觉印象的基础上借助于经验和观察的方法对自我观念进行哲学辩论、辨正和改造。  相似文献   

2.
休谟的经验批判终结了近代经验派认识论哲学,从而开始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终结,但是近代认识论哲学的最后终结则是由康德来完成的.沿着休谟开辟的怀疑论道路,近代认识论哲学的任务就必然是理性的批判,康德的知识论决定了其理性批判的基本内容,正是通过对人类知性与感性直观的批判,康德彻底否定了一切人类理智的形而上学,把知识完全限制在一切出现中,这也就否定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前提,从而在终结近代理性派认识论哲学的同时,也堵死了近代认识论哲学一切可能的存在路线.  相似文献   

3.
对于西方近代哲学,人们常从认识论,或从某一方面以实体、观念、自然、精神、人等等为题展开研究,而从基督教神学上帝的视角进行研究的则还不够。文章以基督教神学的上帝为论题,论述了上帝在近代哲学中所具有的本质——自然的与理性的本质、上帝与自然的关系;阐明了近代哲学家论证上帝的方式——经验的与思辨的方式;揭示了上帝在近代哲学中的地位以及功能——保证知识与解决难题。这些论题的研究对于弄清哲学与神学的关系,把握西方哲学的实质和发展轨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时间和空间观念是人类在实践中产生的 ,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化。古代自然哲学产生了经验的时空 ,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了实证的时空 ,现代科学发展了科学的时空 ,当代社会经济完成了系统的时空。把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视为一个具有有机联系的整体的系统时空观是迄今人们对时空认识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国人对科学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尤其忽视科学中的超验性假设。西方科学思想之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文明等处,尤为值得重视的,是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有关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争论——本质上就是信仰和理性或宗教和科学之间的争论。这一争论通过中世纪的实在论与唯名论的争论,以及启蒙时期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论而传承到现代社会。这些争论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启蒙时期直至今天的延续,使得宗教与科学或信仰与理性在不同程度上相辅相成与相互补充,为西方宗教和科学研究同时注入高度的激情与活力,从而推动了西方近现代科学的高度发展,并深刻地影响了每个现代人的生活。历史证明,近现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柏拉图主义所强调的超验性假设,也离不开亚里士多德所强调的感官经验。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的哲学观念是指在近现代哲学中形成的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性的思想基础的哲学精神和哲学意识。现代性最根本的哲学精神是理性意识 ,理性意识的目标和根本功能是达到合理性。近现代哲学在理性意识的指引下形成了三大现代性的哲学观念 :主体性观念、主体间性观念和历史性观念。在三者中 ,主体中心理性和主体间理性只有在历史理性的参与下才能达到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意味着理性,证明了理性,也是理性的造物。现代科学与理性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在需要科学的每一处都呼唤着理性和反对非理性。工业社会及其现代科学中的理性是由认识论哲学所确立起来的,可以表述为纯粹理性,并在工业社会的发展中演化为科学理性、技术理性等。其实,它们都可以归入形式理性的范畴。20世纪后期,人们发现对这种形式理性的追求带来了诸多消极后果,因而提出了把握实质理性的构想,而且在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中也发现了“价值理性”的内涵。但是,对于实质理性的建构并未取得积极进展。随着人类陷入风险社会,应急响应式的即时行动对理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用经验理性置换纯粹理性、科学理性等。经验理性是实践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行动中的理性。  相似文献   

8.
近代哲学对科学知识确定性的辩护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哲学是在接受科学知识具有确定性这一前提下寻求为科学知识确定性辩护的。经验论以感觉经验为原则并坚决地贯彻这一原则 ,不但没有达到辩护的目的 ,反而导致休谟的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 ;唯理论从理性的“自明”性和推理即理性自身寻求为科学知识确定性辩护 ,也遇到无法克服的困境 ;二者的发展 ,越到后来越对科学知识的确定性持更多的怀疑 ,更多地接受经验知识的偶然性。康德哲学的主题也是为科学知识的确实可靠性辩护 ,但他的辩护是牵强的并导致“物自体”的不可知和“二律背反”。黑格尔在批判经验论和先验论的基础上 ,第一次明确阐述了认识是主客体的双向互动的观点 ,为后来知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包括自由精神、自觉精神、超越精神和人的价值观;科学精神包括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和奉献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即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科学精神包含了人文精神;现代科学已构成了独特的科学文化,现代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科学文化的整体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要点可以表述科学的特点,反映的则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印顺是当代"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代表和理论诠释者,他通过接纳近代学术的研究方法,创立了人间佛教的研究原则;他会通佛教与现代知识观念,实现了佛教神灵观的诠释学变革;他通过对中观学说的创造性阐发,确立了现代科学思想在佛法观念中的地位.印顺的理性佛教观开辟了佛法理解的新维度,对于现代佛教具有不容忽视的诠释学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诗哲学精神的理想愈来愈倾向于探究这个世界背后的神秘,追求宇宙真理。这与传统诗学的"诗言志"、"诗言情"的人间表达区别开来,表现了新诗现代性的最核心要素。在理论上,王国维最先提出这一诗歌理想,以为诗歌与哲学一样,目的是求真理——天下万世之真理。这是现代诗学发生的最核心标志。王国维的首倡之功功不可没。"诗界革命"不曾涉及哲学。李震先生认为《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开端与标志,是中国现代诗学的真正起点。但《摩罗诗力说》作为诗学著作,哲学性并不是它突出的特色,也不是最根本的要素。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法哲学可以概括为关于"自由"的法哲学。其哲学基础是被称之为"人本主义"或曰"个人主义"的事物,这正是当今西方世界观的核心与精神。在宏观的历史观看来,人本主义必然走向虚无主义。人本主义时代的结束,意味着由西方主导的近现代亦将结束,我们必须寻找新时代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唯识学和西方哲学为阶梯,强调儒学形上之维的敞开,在儒学哲学化的思辨进程中增强与西学的对话能力和互动生成。论题侧重分析其在文化批判、文化价值、文化主张和文化转型诸层面的理论特点,以期反观现代儒学哲学化进程中的熊十力及其哲学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进化心理学是用进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类心理机制的一种新思潮,是生物科学和认知科学的交叉学科。其从认知心理学吸取了知识加工的心理机制学说,用自然选择的原则来解释人类信息加工心理机制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将系统整体论的思想贯穿于心理学研究,建构了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理论范式,为心理科学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图景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5.
《荒原》中的现代哲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原》是一部现代史诗,深蕴着一种现代哲学精神。它在诗人敏锐的心理透视下呈现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它通过隐喻方式把一种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融于其中。诗人对时代之贫乏的深刻体验与对远逝神性的渴望,对荒诞的清醒意识与一种抗争的精神微光,都体现了海德格尔、加缪等现代哲学家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文精神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已告别20世纪,跨入扑朔迷离的21世纪。在这百年之交和千年之交的历史转型时期,各国的文人学士,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思考和探究新世纪的福与祸、喜和忧,关注和展望人类的前途与命运。虽然其表现形式、论证内容和所得结论相异,但核心均围绕或关涉到,新世纪究竟需要和建设什么样的精神世界问题。在新的世纪里,人们的精神世界会更加丰富多彩,但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是招致人们困惑、焦虑与不安的主要危险。因此,重建新的即21世纪的人文精神,将成为未来精神世界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近现代哈萨克族哲学思想发展的轨迹 ,重点研究了 19世纪哈萨克族伟大的思想家阿拜的文化批判精神、教育哲学、伦理思想和宗教观及对 2 0世纪我国哈萨克族思想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宗教学家阿合提继承了阿拜的宗教观并发展为伊斯兰教神秘主义 ;而唐加勒克等则继承和发展了阿拜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经验主义认识论 ,并对宗教的本质和危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对我国哈萨克族社会的政治变革和哈萨克族人民迎接新时代起了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玄宗统治时期,道教重玄学学者吴筠开始将唐初重玄学的理论重心由道本论向本原论 生成论转变,由此形成其贬佛融儒、同有无、忘情说及性命双修等道教哲学思想。同时,这又是对道教的道体论、性情论及修道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特色既代表了当时上清派主流的理论水平,同时又包蕴了内丹道思想的萌芽,是对重玄学的发展和总结,预示着重玄学已逐步向性命双修的内丹学转变。  相似文献   

19.
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物质观 ,解决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其理性价值在于把神学的哲学成分从社会科学领域驱逐出去 ,但并不能作为研究纯客观世界的物理学的哲学基础 ,因而不应把两者混为一谈。易学中包含着一种两系统结构的自然观。“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是对于客观世界静态性的解答 ,“阴变阳 ,阳变阴 ,其变无穷”是对客观世界动态性的解答。依据两系统结构论的自然观 ,正可以讨论变与不变的问题 ,所以两系统结构论的自然观极有可能成为物理学哲学的基本构成。依此对物理学的理论和范畴进行新的整合 ,有可能将物理学带出当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的逻辑分支,非形式逻辑是一种具有现代性特征的逻辑:从其兴起的动力说,它是一种旨在应对现代性问题的逻辑;从其发展的方式看,它是一种体现着逻辑自身现代性的逻辑;从其在中国的引入历程讲,它是一种对传统逻辑的现代化具有示范意义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