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现代西方哲学脱离其传统主线,转向东方哲学。结果,一种新人学成为世界哲学的主流,为我们描画了在场的人;它将重新叙说世界和当代。在场的人即是直接的人、直觉的人、绽放的人。直接的人在逻辑学的开端处没有矛盾,矛盾也在直接人这里获得解决,人就是人。人是直觉存在物、直观存在物,类人也是直观存在物,工业是写在大地上的人本质;人本质直观存在物既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又是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直觉的人是绽放的人;绽放的人在时间里绽放,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当下绽出,绽放出整个空间和世界。物就从自我中涌流出,在注意中被捕获,在观望中显现;这就是一种绽放的人。  相似文献   

2.
按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分析,人是具有普遍性的存在物,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人的这种普遍性是与特殊性联系在一起的,作为特殊性的人可以利用人的普遍性,使人成为手段。资本主义社会使人物化成为手段,在这里,手段没有被包含在目的之中,资本主义社会凸显了人作为手段的功利特性。人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手段,只有成为手段人才具有功利的价值。在功利的世界中,当人努力成为手段的时候,人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我,成为无我的人。失去自我的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大众,在大众中,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互利用的,这些人的相互结合常常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危害。摆脱这种无我状况的途径就是要有精神上的信仰,要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3.
从“意识与目的”“自由与自觉”“社会性与历史性”等方面,探讨蒋孔阳是如何把人当作美的中心,凸显人的本质和确立人的审美主体地位的。蒋孔阳认为人的本质具体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人在劳动实践中把本质力量对象化,美也在人的劳动实践中生成和创造。人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与客观世界发生着各种关系,而美只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产生。审美关系只对人而存在,它是美学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美反作用于人的本质力量,可以促进人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美具有重要的为人价值,人的生活需要美,所以人在劳动实践中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池田大作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有对善恶关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人应如何处世、生活”的系统看法——人之道。在池田大作看来,人之道首先对个体自身有一定的要求:人要坚持宗教的价值,人要有不屈的勇气和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人需要不断读书,人要勇于承担责任,人做事要有效率。其次,人之道对个体和他者联系中有一定的要求:人要平等待人,人要关心别人,人要遵守诺言和人要爱护自然环境等。人之道的基本内容实际上是个体自我完善的方法及个体与他者发生联系时须遵循的要求,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池田大作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存在论的根本维度。马克思在论述人的存在时 ,特别关注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尊严以及合乎人的本性的生活 ,表现出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强烈追求。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类”的存在 ,是“对象性”的存在 ,人的活动是被对象所设定的存在物在对象身上实现自己生命表现的活动。这种活动表明人是在自然界中 ,在对象世界中存在。因此 ,只有在人的对象性存在中 ,在人的“类”存在中 ,才能深刻认识人的本质 ,体现出真正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人的发展在实现过程中会呈现出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解决制约人的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排除人的发展的现实障碍,就是推进人的发展的过程。在当代中国推进人的发展,既要直面并致力于消除前现代问题给人的发展造成的障碍,彻底去除人的依赖关系,又要直面并致力于消除现代性问题给人的发展造成的障碍,合理地管控物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仁是人之安宅,义是人之正路。居仁由义是人之本性自然的表现,是真善美之合一。人在居仁由义中感到生命的尊严与自由,在反身而诚中感到精神的愉悦,在浩然之气中感到生命的提升。为仁义所充满的人拥有一个审美的世界,在其中,人与己、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对和谐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和”成了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心、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总法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天下大齐”,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仁者爱人”,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在人的身心关系上主张,“修身养性”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协和万邦”,追求邦交和谐。先秦儒家关于和谐思想的论述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人道观强调人的价值主体性,突出人在宇宙中位置重要性,在历史上人的关键性,在人生意义上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性.虽然人在天地问是渺小的.但人在天地间地位卓越.探寻人道观思想对促进社会和谐有很大作用,我们应以一贯之.立足于儒家文化,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汲取并发扬其精华,启发人们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现.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矛盾同一性原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摒弃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消除物化,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构建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韩国人在国外生活工作最多的地方一直是美国,自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以来,越来越多的韩国人选择在中国居住、生活和工作。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人在海外的第二大聚集地。据有关部门和驻华韩人会初步统计显示,目前在华生活、工作的韩国人大约40万人,其中北京约有10万人,山东青岛7万人,上海5万人,沈阳3万人,在辽宁大连和山东威海、烟台等地常住的韩国人也在5000-1万人之间。加上短期居住者,实际人数更多。据估计,到2008年,在华常住和工作的韩国人可能增加到100万。到2010年有望超过200万。  相似文献   

12.
人的技术化是指技术作用下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是人与技术的关系在人自身的集中体现。乐观论、悲观论及中立论在人与技术关系的认识上存在主体意义的缺失与错位,因而不能全面揭示人的技术化的实质。我们立足于主体的对象性实践活动,把人与技术视为主客体双向互动中的动态生成,揭示出人的技术化是人与技术在主客体互动过程中的辩证统一。人的技术化的过程可以从人的本质力量与技术的不断融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论述了人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进而系统阐述了人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即人是检验科学发展观的最高标准,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同时也全面阐述了人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即人是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是发展的根本战略。  相似文献   

14.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酒饭逗     
有趣的人才能吃出有趣的酒饭来。一顿酒饭有趣无趣,并不在菜品,而在人。吃饭喝酒,要是能吃喝得妙语连珠,那这顿酒饭就升级了,会让人久久回味。当然,一顿酒饭有趣无趣,并不在菜品,而在人。有趣的人才能吃出有趣的酒饭来。  相似文献   

16.
试论人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作为历史的存在物,始终是未完成的,始终处于不断提升自已的过程之中.与一般物质发展过程有所不同的是,人的提升是一个不断走向自觉的过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的提升表现为三个层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人的提升表现为不断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人的提升表现为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使人与人的关系明白合理;在人性完善的层面,人的提升表现为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人在三个层面的提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在职业领域是职业人,在经济领域是经济人,在公共领域是公共人.而公共人是职业人、经济人、道德人的整合,职业伦理教育文化应以利益为起点,以学会价值选择、学会职业自律为根本,以形成公共理性和公共善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起的三种基本关系,现实中由于人主体意识的强制入侵导致这些关系的冲突与恶化,因此人作为理性的一方必须为恢复这些关系的和谐做出自己的道德承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必须超越人类利己主义,主动承认自然的“赋予性主体”地位,从而通过保障自然的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他人关系中,人必须摈弃个人利己主义,根据对所有人普遍有效的理性法则行动,从而通过尊重他人的目的性存在重建人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关系中,人必须节制自身的情欲,彰显人不同于动物的理性本质,从而通过道德上的自我实现促进人身心的和谐发展。这就是人在道德上必须对自然、对他人、对自我做出的道德承诺。  相似文献   

19.
郭莹 《社区》2001,(1):62-63
就排队而言,因各自独特的民族性格,不同的国家有明显的差别。意大利、西班牙等拉丁民族,在欧洲是最缺乏排队意识的人,在他们看来,排队意味贬低人、约束人及妨碍人开发、使用才智和创造性。西欧地区对待排队持相反的态度,在他们的概念里,排队是公平的,是解决不必要竞争的合理途径。 欧洲国家中,英国人是首屈一指善于排队的民族。首先因为排队能够避免与陌生人之间的身体接触。英国人讨厌别人在自己脖子后面吹气,因此英国人排队时,人与人之间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另一个原因是,排队能抑  相似文献   

20.
职场回眸     
回首职场,在从学生转化为职业人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价值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显人的意志。在今后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