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OFFICE尴尬事     
《可乐》2007,(3)
自打耳光我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很蠢的事,越想越后悔,便情不自禁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谁知正巧被同事张姐看到,我红着脸说:“冬季多打自己几个耳光,有利于面部皮肤充血,增加皮肤供氧量,从而达到美容的效果。”第二天我去上班,竟然看到办公室里的大部分女同胞都在打自己的耳光! (戴花,办公室文员)  相似文献   

2.
轻松一刻     
《社区》2015,(9):64-64
吃药 张大爷去城里看病,医生诊断后,给他开了两种药,并叮嘱道:“大爷,回去吃药的时候,大的吃两片,小的吃一片,吃完药你就会好的。”张大爷回家后,叫来两个儿子,他对大儿子说:“你吃两片。”又对小儿子说:“你吃一片。”分完药,张大爷自言自语地嘟囔道:“现在的医学真进步了,我得了病,让儿子帮吃药,这倒省事儿。”  相似文献   

3.
一个日本人的儿子打了他上司的儿子一耳光,校长请来家长。日本人板着脸问:“是谁先动的手?”校长回答说是上司的儿子。  相似文献   

4.
缆车骤停     
王国军 《可乐》2008,(9):36-37
母亲带儿子去爬山。在山顶,儿子指着穿梭的缆车说:"我也想去坐坐。""好的,"母亲笑着说,"不过你先等等。"母亲有恐高症,但早就准备好了。她从包里摸出药和水。儿子问:"妈妈,你在吃啥?""一颗糖。"母亲说。儿子也想吃,母亲笑着回答:"那是妈妈的专用糖。"  相似文献   

5.
审题如诊病     
故事精讲古时有个叫季梁的人得了病,大哲学家杨朱去看他,对季梁哭泣着的儿子说:“你父亲的病并不严重,只要好好调理,很快就会好起来。”但季梁的儿子不信,去请了三个医生来给季梁诊病。第一个医生说:“是冷暖失常、虚实失调、阴阳不和、饥饱不均导致的疾病,吃几副药就能好。”季梁听了说:“你走吧,你的医术太普通了。”第二个医生说:“你这病是因为先天不足而长期形成的,恐怕很难用药治好你的病。”季梁听了说:“你是一位好医生。”第三位医生说:“你这病是由于精神忧郁引起的,只要注重修心养性,不用服药也会好的。”季梁听了,称赞他是一位…  相似文献   

6.
拜儿子为师     
儿子刚上小学二年级,数学成绩一直不好。每次家长会我都不想去,因为看见别的家长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头昂得高高的,我心里总不是滋味。三四次下来,我一狠心,省吃俭用买回一台电脑,也好多挣几个稿费,给儿子请家教。用电脑就要学会打字,但“五笔字根”太难记,我决定采用“全拼”输入法。然而我是老四川人,字音读不准,就常常打错字。看我打不出字来,儿子就主动上前指导。嘿!你别说,儿子汉语拼音学得很好,普通话也说得很标准。有一次,我学得不好,儿子不耐烦地说:“妈妈!你怎么这么笨?老是把‘四’说成‘是’!”我非常生气,大声吼道:“我怎么笨啦?你…  相似文献   

7.
翟子卿(二)     
我气愤地对子卿说:“你娘这么受人欺辱,你还傻看着啊!你还是不是你娘的儿子了?” 我的话使子卿一时猛省了过来。他冲上前去,双目圆睁,血脉贲张,脸一直红到脖子,少年气盛地大骂那汉子铁石心肠,不是东西。那汉子狠狠扇了子卿一耳光。子卿抓住汉子的手就咬,使汉子疼叫不止。而子卿不松口,仿佛非要把汉子的手从腕部咬断不可。情形如同貉子咬住了一条眼镜王蛇的颈部。貉子就是那么一口咬住  相似文献   

8.
快下班的时候,我接到老婆的电话,说下班后去西餐厅吃牛排。我问她怎么突然想起来去吃牛排,她说:“别问那么多,让你去吃你就去吃。”说真的,怎样吃牛排我心里还  相似文献   

9.
儿子中午放学,把书包一扔,进房间去了。我说:“儿子,去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晾了。”等了好一会没见人出来,再叫,磨磨蹭蹭地走出来。趁他晾衣服的空隙,想弄清楚他刚才搞什么鬼,一看,书桌上的一个课文本上又画了漫画,心里又有点恼火了,忍不住对着正晾衣服的儿子说:“你怎么又画这破漫画了?中午时间多宝贵,还不快点去晾好衣服过来吃饭,还要不要睡午觉了?”儿子看着我说:“老妈,我正式通知你,我已经进入青春期了,我有我的秘密了,以后不要随随便便进我的  相似文献   

10.
扔药片     
早上一起床,我就觉得迷迷糊糊的,脑袋有点疼。妈妈过来,摸了摸我脑门儿,“呀,你发烧了!快吃片‘感康’。”说着,给我倒了水,又把药递给我。我从小就不爱吃药,现在浑身上下难受得要命,对药就更烦了。我趁妈妈不注意,把药片从窗户扔了出去。然后对妈妈说:“药吃完了。”妈妈疼爱地说:“再躺躺吧,过一会儿就好了!”谁知,我躺了一会儿,就觉得脸上发烫,身上发冷,烧得更厉害了。妈妈一见,慌了,“儿子发  相似文献   

11.
甘丽华 《社区》2012,(7):63-64
87年前,鲁迅在杂文《论“他妈的!”》中写道:“我曾在家乡看见乡农父子一同午饭,儿子指一碗菜向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那父亲回答道:‘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罢!’这简直已经醇化为现在时兴的‘我的亲爱的’的意思了。”  相似文献   

12.
爱满圣诞     
圣诞节那天,我和丈夫一起到商场给儿子挑选礼物,然后一家三口一起去看电影。晚上我们在麦当劳边吃鸡腿汉堡,边玩着词语接龙的游戏。又一轮游戏开始时,儿子突然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爸爸妈妈,这次要是我赢了,你们可不可以答应我一件事情?”丈夫说:“好哇。”说着偷偷地向我使了个眼色,我会心地笑了。  相似文献   

13.
韩旭 《北京纪事》2011,(11):81-83
女朋友前两天叫我吃饭。我说,哪啊?她说,巴国布衣。“巴国布衣、巴国布衣……”我念叨了好几遍,说,“巴国,不会是川菜吧?”她眯着眼,一脸萌相地向我点头。我很严肃地用商量的语气和她说:“亲爱的,你装可爱可以,但你不能叫我去吃川菜啊。我不能吃辣的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还是叫你能吃辣的闺蜜们去吧。”  相似文献   

14.
我的心脏突然犯了病,于是去看我的一个医生朋友。他给我作了一番认真仔细的检查之后,给我开了一种药:“服用这种药后,可能会出现头疼。不过,你不必大惊小怪。”果然,我的头疼得要命。医生十分得意。“我事先提醒过你。”他微笑着对我说,“我曾多次发现过这种症状。”说着他给我开了一种止痛药。吃过之后,头疼消失了,可胃却开始疼起来。“太好啦!止痛药用过了量,就会使消化系统紊乱。好吧,我给你开一种对症的  相似文献   

15.
家长会上,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连三分钟都坐不了,最好带他去医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老师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儿子表现得最差,老师不满甚至不屑。可她却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家长们都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你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例吃了两碗饭,并且没让她喂。  相似文献   

16.
选择     
五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条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了水里,而你只能救起一个人来,你选择救谁? 这问题很老套,然而却的的确确很不好回答,于是—— 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 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新的孩子,还会是一个完整的家。” 聪明的丈夫说:“我会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指我自己的母亲还是我儿子的母亲,你们去猜好了。”  相似文献   

17.
老不离伴     
大儿子、儿媳从国外来信,一定要我和老伴去探亲,而且怕一起去不放心这个家,建议我们轮流去。这可使我们老俩发了愁。不去吧,儿子、儿媳盼着,两人一块去吧,还真放心不下这个家。轮流去,每人半年,那就意味着两人要分开一年多,这对花甲老人来说简直太长了。 老伴说:“我出去,留你一人在家怎么办?”我说:“我把你的大照片放在写字台前,就像你还在我身边一个样。”老伴回敬说:“我是怕你得了‘空巢综合症’,等我半年回来,你又呆又傻的连我也认不出来  相似文献   

18.
一日,去友人家串门儿。大家正在闲聊,友人的儿子归来,低头嗫嚅道:“妈,我语文不,不及格,要家长填字。”“不及格还填个屁字!”友人之妻骂着接过试卷,撕碎,扔在地上,“你个猪,还不滚!”“语文还要听写。”儿子流着泪惴惴地说。“说你是猪,你真成猪了!没看见大人在说话吗?”“你——就会瞎聊,一点也不关心我的学习。”“你妈个×,你个小芽芽,还管起娘老子来了!”“啪!”儿子屁股上挨了一巴掌……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6,(10)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  相似文献   

20.
老伴要出远门,惟一放心不下的是我这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老头子。临走前几天她就张罗上了,千叮咛万嘱咐,像安顿不懂事的孩子:“反正你除了面条什么也不吃,干脆我把十来天中午要吃的饭莱准备好放到冰箱里,你随吃随拿。如果吃完我还回不来,你就去饭店吃上几顿,不要怕花钱,不要克扣自己。噢!对了,你肚子不好,千万不要吃旧饭,剩下就倒了,不要可惜;清早要记住喝牛奶,我买了十几袋,在冷冻室放着,喝一袋取一袋……”儿子听了也觉得好笑,他故意挖苦道:“妈,你干脆给爸爸做点饼子,拿绳子串起来套在他的脖子上不更省事?”老伴瞪了他一眼,又吩咐道:“我走后你们父子不要吵闹,你不要多嘴,有什么事尽量忍着,等我回来再说,听见了没有?”不等我回答,她又继续说:“替换的衣服压在你的枕头下,一礼拜就得换一次,不要自己洗,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