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烽是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的重要成员,是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电影文学作家。马烽是在党的文艺路线指引下成长起来的。虽然,1945年和西戎合作的《吕梁英雄传》是他的成名作,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可贵的是跨入了历史的新时期,他虽已年逾花甲,还在小说和电影文学创作上获得了双丰收。他的  相似文献   

2.
大家都知道山西省有个吕梁市,是《吕梁英雄传》小说中抗日英雄们的故乡。孰不知还有一个很古老的东方吕梁。它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境内。在我国的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时期,这一带便有人们居住了。夏朝时期徐州地区因彭  相似文献   

3.
马烽、西戎是广大读者耳熟能详又总是经常一并提起的两位作家。他俩不仅生于同年,而且同在16岁时参加了革命队伍。他俩同时期开始文学创作,两人各自的小说处女作,又都是发表在晋绥边区的《解放日报》上。但是,人们真正熟悉他俩的名字,是开始于两人合作创作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  相似文献   

4.
战时的抗战小说努力把抗日战争叙述为一场跨越民族界限的阶级革命,是作家和批评家的一种普泛性的共同努力,《八月的乡村》和茅盾对《万宝山》的批评就是显例。但是在民族救亡的峻急需求和民族矛盾上升的时代背景下,阶级意识难于实现对民族意识的跨越,这种努力不能不面临着叙事的难题和来自现实的尴尬。《新儿女英雄传》、《去国》、《吕梁英雄传》等采取让阶级斗争穿上抗战的外衣、由叙述国内的阶级矛盾转向叙述战时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等方式试图克服这种难题,仍然无法最终完成其叙事努力。马克思和毛泽东等的革命理论是这种叙事努力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5.
<正> 我这人平时不大读书,知识很少,所以水平很低。陕西人民出版社《小说鉴赏文库》(现代卷)编委会的同志在三年前嘱我写西戎《喜事》的鉴赏文章,在西戎同志的指导下,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写出交卷。但他们时隔不久又嘱我再给师陀同志的短篇小说《寒食节》写一鉴赏文章,这就更使我为难了。一是我读书少,这篇作品,作者过去未收入专集,我压根儿没读过;二是我一直未见过有关的参考资料,现在找来读了几遍,有  相似文献   

6.
如果有人公开颂扬日本侵略行径,甚至称赞汉奸汪精卫是“民国版的姜伯约”(指三国蜀将姜维降魏而图兴汉的故事),你也许以为这不过是诸如电视剧《吕梁英雄传》中那个翻译官的台词。这倒也罢了。但是这种只为自己吃香的喝辣的而卖国求荣的汉奸还不具备这样“理论化”的水平,这倒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方位词“左右”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年的差距,但“左右”在两书中有着不小的差别:在《型世言》中,“左右”作为方位词,其各种用法才刚刚萌芽,基本上只能单用,作主语、宾语、状语;而“左右”在《儿女英雄传》中,除了单用,还可以与其他词联合成短语,作主语、宾语、状语和定语,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基本相仿。  相似文献   

8.
综观《儿女英雄传》近百年的研究,解放前多采用索引、考证法;20世纪80年代,文学研究方法已有超越考证法的趋势;90年代的研究无论从论文数量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将文化研究引入《儿女英雄传》。但是,《儿女英雄传》的满族文化整体研究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中"上"类双音节方位词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年的时差,但双音节方位词在两书中却有着不小的差别:在《型世言》中,"上"类双音节方位词的用例分布不广,且基本上只能单用,作主语、宾语、状语,极少数用作补语,且用例较少;而在《儿女英雄传》中,"上"除了单用,还可以与其他词联合成短语,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及兼语,甚至独立成句。另外,"上"类双音节方位词在《儿女英雄传》中的用例较多,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仿,由此我们看到词汇从明到清,向现代汉语方向发展、演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儿女英雄传》、《型世言》第二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尤其是对"你"、"你们"、"尔"、"汝"的详细比较,我们发现:《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更加凸显出了"你、你们"一花独放的局面;《儿女英雄传》中代词双音节化越来越明显。原来单用的第二人称代词基本演化成双音节代词;《儿女英雄传》中第二人称代词,尤其是"你、你们"与其他短语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其用法与现代汉语相比,已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1.
金庸小说之"华山论剑"并不始于《射雕英雄传》,之前的《碧血剑》虽无"华山论剑"之名,却有"华山论剑"之实,认为剑为利器,是百兵之祖;聪明和勤奋是学好剑术的两个条件;传剑应倾囊相授;使剑要行善去恶,行侠仗义,心存宽恕,不可妄杀。这在《射雕英雄传》中得到进一步的阐发。通过比武以争夺天下第一的情节在《碧血剑》中也有一定的表现。《碧血剑》之"华山论剑"是《射雕英雄传》之"华山论剑"的基础和准备。  相似文献   

12.
“这等”是近代汉语中在宋代出现的一个代词.从《错斩崔宁》、《忠义水浒全传》到《型世言》及《儿女英雄传》,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等”一词发展衍化的脉络:滥觞于话本的“这等”,仍然保留在文人的书面语中,如《忠义水浒全传》及《儿女英雄传》,但高峰之后,也就辉煌不再,从清末开始,它就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3.
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广受争议。论文从"研究情况概述"、"研究的主 要内容和研究现状"、"研究趋势"三个方面对百年来学术界对《儿女英雄传》的研究情况 进行了整理和综述,旨在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儿女英雄传》“盖定稿道光中”;最近广西人民出版社再版《侠女奇缘》重印说明中也说:“成书时间约在道光中叶,距今已有一百四十余年。”我尚不清楚所以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但是我以为“定稿道光中”的论断是不准确的。谈及成书的年代,我们首先必需了解文康其人,然而关于作者文康,我们知道的很少。据我了解: 文康字铁仙,号晋三,《儿女英雄传》署名燕北闲人。姓费莫氏,隶满洲镶红旗人。曾祖父温福,官拜工部尚书,军机行走。祖父勒保,做过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平苗有功封威勤侯,嘉庆年间与永保先后出任过两江总督。勒保生五子,文康之父英绶二次做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由此可见文康生于簪缨世家,  相似文献   

15.
《儿女英雄传》是清代文康所作,反映的基本是十九世纪中叶的北京话,龚千炎先生认为:“《儿女英雄传》处于近代汉语发展为现代汉语的最后阶段。”“研究《儿女英雄传》可以上窥《红楼梦》的语言,下探当代的北京话,从中看出近代汉语(北京话)发展的脉络。”①基于此,本文以《(儿女英雄传)虚词例汇》(龚干炎主编)为材料,以近代汉语复音虚词的发展过程为线索,对近代汉语最后阶段的复音虚词的使用特点、结构特点试加以分析。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过程早在六朝时期就开始了。在复音化过程中,受汉译佛经等因素影响,实词由单音节发展为复…  相似文献   

16.
我做梦的年龄,正是《射雕英雄传》、《绝代双娇》泛滥之际,就此喜欢上了侠女,衣袂飘飘,仗剑走天涯,高兴时弄潮于江湖风起云涌,悲怆中忧郁的观大漠落日。  相似文献   

17.
从作者立意看,《儿女英雄传》紧承《红楼梦》而来,相反相成,是《红楼梦》另一种性质的续书。但从实际文本看,其内在精神与《水浒传》声气相通,在至刚(《水浒传》)与纯柔(《红楼梦》)间摆动,作者试图刚柔兼备却终究走向了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18.
清代旗籍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历来被研究者认为是一部“反《红楼梦》”性质的作品,本文从小说中文康本人对《红楼梦》的评论、文康的性情观、文康的写作动机等方面反驳了这一观点,认为《儿女英雄传》并不是一部“反《红楼梦》”之作。  相似文献   

19.
清代旗籍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历来被认为是一部"反《红楼梦》"性质的作品。本文通过两者在对待"礼"的态度上的一致性和都强调"真情"等几个方面的比较,证明两者之间是一种"同源而异流"的关系。同时,认为《儿女英雄传》学习《红楼梦》的印记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一点证明了文康对《红楼梦》的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最早拜读张锦池先生的大作是在1979年。那年,《北方论丛》因《红楼梦》的著作权问题,展开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讨论。作为大一学生的我,第一次领略了众多学者旗帜鲜明而又不失体面风度的学术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