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弗雷格主义是当前较为活跃的数学哲学思潮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莱特和黑尔认为通过二阶逻辑和抽象原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证成弗雷格的逻辑主义。但许多学者对抽象原则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其中引起激烈争论的就是良莠不齐反驳。在简要回顾新弗雷格主义和抽象原则的背景基础上,总结良莠不齐反驳的三个重要方面:不一致的抽象原则,例如公理V和序数原则;两两不一致但自身一致的抽象原则,例如奇偶原则和麻烦原则;两两不一致但自身保守的抽象原则,例如分身原则;相应地,莱特和威尔给出了一系列可接受的抽象原则的标准:一致性、保守性、无界性、第二保守性、朴实性、稳定性、平和性等等。  相似文献   

2.
反驳种类质疑张通明反驳是引用已知为真的命题确定某一命题虚假的思维过程。国内一些比较有影响的逻辑教材或著作,把针对论敌论题或论据的反驳,从不同角度分为直接反驳、间接反驳(其中直接反驳又分为事实反驳和归谬反驳)、演绎反驳、归纳反驳几类。但这些教材或著作对...  相似文献   

3.
逻辑界中“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的实例分析,是非常混乱的.同一个例句,却有截然相反的分析;同类型的例句却有不同类的分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流行的“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的分类缺乏科学的标淮。本文认为可以取消“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的分类;或者将“直接反驳”定义为“不需要假设被反驳判断真进行的反驳”,将“间接反驳”定义为“需要假设被判断真进行的反驳”.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一生,处在阴霾密布的黑暗年代。他为了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崭新的社会,发展了杂文这一匕首投枪般的艺术形式,对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对腐朽落后的意识形态进行毫不调和的批判。他常常要在反驳中阐述自己的正确观点,破除旧的,建立新的。在他那洋洋大观的六百余篇杂文中,反驳敌论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驳,是针对对方的错误言论,引用已知为正确的判断来确定其虚假性的论证方法。如果不能驳倒对方的错误,或者只是简单地指出它的错误而不能给以致命的驳斥,文章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鲁迅师承了我国古典散文《庄子》,《孟子》的优秀传统,借鉴了外国散文的艺术经验,在反驳敌论中表现了高超的艺术。他常常在寥寥数语的反驳中,把论敌弄得狼狈不堪、气急败坏。尽管他有时是孤军作战,腹背受敌,但他那犀利的笔锋却使论敌闻风丧胆,惊魂失魄。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哲学与反驳杨俊亮反驳是一种思维活动。形式逻辑抛开反驳对象的内容而抽象出反驳论题、反驳论据、反驳论证方式三种反驳的方式,但反驳的方式或途径并非仅限于以上三种。由于在最近六七十年中急遽兴起的科学哲学以科学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探讨什么是科学、科学与...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杂文是战斗的武器,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特别是反驳,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本文从逻辑的角度对鲁迅杂文的反驳艺术作一初步的探讨。 运用双刀论法,左右夹攻,置论敌于死地双刀论法就是二难推理。它在反驳中能使论敌陷于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鲁迅娴  相似文献   

7.
克里普克的语义论证被简要重构为,大前提:如果关于名称的描述论是正确的,则名称的意义必须是确定其所指的充分必要条件;小前提:事实上,名称的意义不是确定其所指的充分必要条件;结论:关于名称的描述论是错误的。本文作者只接受此论证的小前提,但不接受大前提,故不接受其结论,本文揭示了在语义论证中两个很成问题的隐含假设:假设1,"名称或摹状词如何指称对象"这一问题仅仅是名称或摹状词与对象、语言、世界之间的一种客观关系,与使用名称或摹状词以及整个语言的"我们"(语言共同体)无关;假设2,如果名称有意义并且其意义由相应的摹状词给出的话,这些摹状词应该是确定名称所指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我们有可能找到这样的充分必要条件。通过强调语言及其意义的社会性、约定性和历史性,本文批驳了假设1和假设2,由此得出结论:克里普克的语义论证不成立。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例分析了在开庭的四个阶段,被告反驳语的情态词在判断性情态副词、形容词,表相信程度的情态动词以及语气三方面的变化.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这四个阶段被告反驳语中情态词变化的原因.从实例的分析中总结出两大结论:一是从整体上看,被告反驳语中的情态词和语气的强度随案件的进展依次减弱.同时,在大的变弱的趋势中,出现一小段回升的趋势,即在被告律师出庭辩解后,被告使用的情态词和语气的强度再一次变得强硬,并有回升趋势.二是被告的反驳语中情态词和语气的强度变化完全与被告在不同的语境中形成的不同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宗教哲学的重要议题之一。这个证明首先是由安瑟伦给出的,他从"无法设想有比之更大者"的定义出发,运用归谬法证明上帝的存在。高尼罗用"迷失岛"的例子反驳安瑟伦的证明。笛卡尔从"一个至上完满的存在者"这个清楚、分明的天赋观念出发,提出了更加精致的本体论证明的版本。康德主张"存在"不是一个实在的谓词,所以否认"存在"是一种完满性,进而否定本体论证明的可能性。摩尔给出了一个经典的例证来支持康德的反驳。  相似文献   

10.
11.
索姆斯针对宽辖域分析和严格化的摹状词解释对克里普克的模态论证所做的辩护并不成功,其原因是他的辩护犯有错误:在已经假定名称‘n’在语义上等于相对于模态词取宽辖域的摹状词‘the x:Fx’之后,或者在假定名称‘n’被定义为与一个严格化的摹状词‘the x:actually Fx’[即n=(the x:actually Fx)]之后,他仍然把‘n’和‘the x:Fx’或‘the x:ac-tually Fx’处理成有不同的模态辖域,并认为人们可以对分别由‘n’或相应的摹状词指称的那个个体持有不同的信念。对于主张名称和相应的摹状词严格同义和共指的描述论者来说,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所以,索姆斯对模态论证的辩护失败了。  相似文献   

12.
知识是对实在的描绘吗?科学的目的就在于把握实在本身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究竟能否实现这种描绘与把握?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描绘和把握了实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称之为科学知识的那些符号体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难道那仅仅是我们随意构造出来的主观世界图景吗?从历史上看,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科学业绩中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因而关于实在问题的讨论似乎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但是,至少从科学发生学和科学动力学的角度看,坚持实在论要比反对实在论更为可取,因为在建立任何一门科学的过程中,实在论总是一个在科学家心中无法消除的哲学倾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但也由此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网络伦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正确地看待网络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成为时代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2007年6月3日~4日,在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人民群众强烈愿望、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基于此,本刊约请几位在这个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围绕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反驳语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因此人们在交际中会用到各种策略来缓和其语效。根据收集的语料,并借用Trosberg(1993)对言语行为的分类,归纳总结了汉语中反驳言语行为的缓和策略。本文共归纳了五种内部调节策略:主观性话语、语用移情词、模糊限制语、话语实据语和附加标记语,以及五种外部调节策略:称呼语、肯定语、部分赞同语、道歉语和感激语。  相似文献   

15.
列宁指出:“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6页)作为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环节——法庭辩论,离不开逻辑证明与反驳。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犯罪事实是审判的基础,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条文是定罪量刑的关键。在审判活动中,由于控诉人和辩护人所处的诉讼地位、法律职责和工作角度不同,对事实的认定和对法律的理解会有不同的意见,其间是  相似文献   

16.
抗战期间,在日本的怂恿下,泰国公然宣称我国南方几省为泰族发源地,要收复失地,还派人到我国云南境内傣族地区活动,并于1939年6月将暹罗改称泰国。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对此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反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回顾和反思这段历史,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哲学向德国观念论的过渡中,斯宾诺莎对笛卡尔的批评与反驳至关重要:笛卡尔的精神实体“自我”遭到斯宾诺莎实体、属性、样式三论的消解,为康德与德国观念论的主体之路打开了局面。斯宾诺莎“神即自然”的泛神论肃清了笛卡尔基督教“超越神”的残余,主张至善是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真正的幸福、至善与对神的爱是共属一体的,这为德国观念论理性是自由与必然的统一立场开辟了道路。笛卡尔认为,心灵不能完全统驭激情,斯宾诺莎则通过人类理性的理解力来克服情感,致力于寻求改进和提升人类理智的方法论。二者的争辩不但进一步夯实了理性原则,而且也为德国观念论存在与思维的统一、实体即主体的主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前后,罗尔斯和其他一些人对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终结了其一统天下的地位.对于这些批判,功利主义者做出了回应:针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三个主要部分,即第一个正义原则、第二个正义原则以及正义原则的证明,里昂斯、高西尔和哈桑依分别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19.
20.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巧妙运用戏仿文学经典的手法创作了短篇小说<葛特露的反驳>(Gertrude Talks Back),对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Hamlet)中王后葛特露这一女性形象进行了全新、大胆的当代阐释,颠覆了英国文学经典中将女性视为弱者的观念,从而解构了那种以男性为主宰,并把女性扭曲为被动软弱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