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不仅汉族人民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饮茶文化和饮茶风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各少数民族也将茶作为生活必需品,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饮茶习俗。  相似文献   

2.
过量饮酒人会醉,这是众所周知的。醉酒的祸首是酒精。酒醉之后会致人言行失常,导致种种意外;酗酒成性、嗜酒如命者则有可能导致慢性酒精中毒,损害人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其实,除了酒醉之外,另外还有多种食物能致人出现“醉”的现象,这种种的“醉”同样也会带来健康损害。油醉“  相似文献   

3.
我喝了几十年茶,上次与两位茶专家交谈,才发现自己在饮茶方面有不少误区。※根据体质与季节选择茶每种茶的性质不同,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一是要看茶饮茶。中国茶主要有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几大类。各类茶的茶性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各异。如绿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  相似文献   

4.
冯唐 《今日南国》2009,(21):37-37
茶是一种生活。 在含阴笼雾的日子里,有一间干净的小屋,小屋里有一扇稍大些的窗子,窗子里有不大聒噪的风景,便可以谈茶。在这样的小屋里饮茶,人会明白什么叫清乐忘忧,会明白有种溶剂可以溶解心情,可以消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茶,含有大量的鞣酸、茶碱、咖啡因和少量的芳香油、多种维生素、叶绿素等成分。适量饮茶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饮茶。卜面所说的几种人就小宜饮茶。一、患有便秘的人不宜饮茶。因为茶叶中的儿茶多酚  相似文献   

6.
黄存垣 《老友》2013,(4):60-61
中国人有饮茶的习惯,且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就有茶筵,即以茶宴客。唐代以后,饮茶风盛,上自君王,下至百姓,皆多喜好。宋代茶宴遍行全国。明清以后,大江南北,茶坊林立。迄今的茶话会,以及民间的茶汤会社或宗教仪式的茶汤会,无疑均为茶宴的遗风。作为社交的礼仪,茶宴雅而不俗,俭而不吝,又合养生之道,有益于身心之健康。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是有唐一代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并驾齐驱的第一人。他既是一个诗酒傍身的醉吟者,也是一个很有品味的"别茶人"。《全唐诗》收录其涉茶诗66首,其中以茶为主题的8首。白居易的茶诗大致可以分为名茶诗、饮茶诗、造茶煮茶诗、茶功诗等四类,其茶诗的诗体形式丰富多样,集唐代茶诗形式之大成,表现了一种悠然超脱的情趣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8.
饮茶的艺术     
韩士奇 《社区》2003,(6):60-60
茶是人们普遍爱好的日常饮品。喝茶人人会,沏茶未必人人懂。其实,如何喝好茶、会喝茶,也是一门学问。 饮茶首先要讲究茶叶。茶叶品种繁多,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和紧压茶五大类。绿茶色绿,汤色碧绿,清热明目;红茶是一种发酵茶,汤色红亮,滋味醇浓;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汤色橙黄,既有绿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茶习俗包括制茶习俗、饮茶习俗等内容。本文通过详细说明蒙古地区制茶、饮茶的饮食生活习惯,对各地区茶习俗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共同点和普遍规律,并进行了理论阐释。不仅对茶用具、茶习俗等表面形式进行研究,还对蒙古人民族意识、心理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茶文化的内在文化特性,认为茶与茶习俗不单是饮食对象与生理需要,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需求与享受。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6,(23)
1.缺铁性贫血者:茶中的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使贫血加重。2.神经衰弱者:茶中的咖啡因能使人兴奋,引起基础代谢增高,加重失眠。3.动性胃溃疡患者:咖啡因刺激胃液分泌,加重病情,会影响溃疡愈合。4.泌尿系结石者:茶中的草酸会导致结石增多。5.肝功能不良者:咖啡因绝大部分经肝脏代谢,肝功能不良的人饮茶,将增加肝脏负担。6.便秘者:鞣酸有收敛作用,能减弱肠管蠕动,加重便秘。7.哺乳期妇女:咖啡因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使婴儿发生肠痉挛,贫血,还会影响孩子的睡眠。8.心脏病者:饮茶过多,会使心跳加快,有的还可出现心律不齐。9.孕妇:饮茶过…  相似文献   

11.
茶,本来产于中国,饮茶的历史也源始于中国,但在众多的中国古籍中却始终没出观“茶”字。非但是“六经无茶字”,连史记、汉书中也未发现茶字,直到隋后才逐渐普遍起来,至唐中叶陆羽(733~804)著茶经,就已能集茶事之大成。北宋时代,饮茶、斗茶、茶会,茗战之风在达官贵人中极为盛行,甚至连大臣皇帝也都论起茶来。宋徽宗赵佶(1082~1135)著“大观茶经”,蔡  相似文献   

12.
四释“醉”与“臀”(从酒的功用看酒效文化) 《说文·酉部》所体现的还有古人的饮酒文化和用酒文化,我们不妨将其统称为“酒效文化”。在古人看来,饮酒的最直接效果就是会导致醉酒,用酒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可以医病,故这里选择“醉”和“医”(臀)两个字作为代表来讨论。  相似文献   

13.
浅谈维吾尔茶文化与茶语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维吾尔族饮茶种类、饮茶礼仪、饮茶器具、保健养生以及茶语言方面的问题,揭示了维吾尔族因茶而引出的风土人情、观念习俗等传统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与伴侣》2009,(11):60-61
茶是人们喜欢的饮品,不过医学专家提醒:喝茶需辨清体质,适当饮用,否则极易伤身。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所以体质各异饮茶也有讲究。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  相似文献   

15.
饭茶诗     
《新天地》2006,(6)
姜茶能治痢,糖茶能和胃;菊花茶明目,烫茶伤五内。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饭后茶漱口,洁齿除垢秽。空腹饮茶心里慌,隔夜剩茶伤脾胃;过量饮茶人黄瘦,淡茶温饮保年岁。  相似文献   

16.
唐陆羽《茶经》详细论述了种茶、制茶、品茶、饮茶之法,“于是茶道大行”。关于茶道和荆楚茶叶生产以另文讨论,本文仅就《茶经》与方志所载荆楚饮茶文化作些探讨。 一 中华民族素以炎黄子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炎帝即神农氏,又称烈山氏、厉山氏。在湖北随州市有烈、厉二山,其上有神农洞、神农井、炎帝庙、炎帝神农氏碑等古迹。炎帝部落在荆楚大地蕃衍生息,由于瘟疫流行,炎帝神农氏带领部落迁徙到鄂西北原始森林即神农架,采药治病。汉《神农本草经》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7.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向茶水中加入牛奶,或茶与牛奶(奶茶)同时喝,会破坏茶有益健康的成分。德国研究人员表示,这个结果可解释为什么英国的饮茶文化,对心脏病的流行没有产生明显的抑  相似文献   

18.
从古代诗人题咏看饮茶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的饮用,既有其生理功效,又有其心理功能。文章试就我国自盛唐以来诗人的题咏中,梳理出饮茶可以破除烦恼、超尘脱俗和激发诗情三个方面的效能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愿人生如茶     
《社区》2007,(16)
俗话说:"无茶不成礼。""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茶,在中国是最大众化的饮品。有人说,百姓饮茶是一种需要,文人饮茶则是一种文化。粗识文墨的我,虽然不敢以雅士自居,但饮茶与读书,却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两件事。  相似文献   

20.
两宋饮茶风俗与茶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饮茶风俗始于唐而盛于宋。宋代饮茶作为一种“客礼”仪制,渗透到了社会各阶层。围绕该“客礼”,引发出多种风俗行为,词人创作茶词,歌妓歌以侑茶,便是一个突出的表现。茶词与其他众多的酒词、应歌词、节序词和寿词一样,具有社交、娱乐和抒情三种功能。茶词的创作是一种词学现象,同时也成了宋代多姿多态的茶礼茶俗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