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编辑是随着报纸新闻的出现而产生的。在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报。一般认为出现于汉代。“邸报”本意谓“官邸奏报”。汉时已设有专门管理奏报的机构。负责使皇帝旨批与臣僚奏章上下通达。约类似于现代上下级机关的文件来往。到了唐代,不但专设进奏院,使中央机构与地方蕃镇互通消息。而且任命“进奏官”,负责抄报各种消息。世界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张报纸是唐僖宗光启3年即公元887年的一份手抄的《进奏院状》。纸质坚韧,从左到右竖书60行单字。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者向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该报出土于敦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兼职记者、职业化记者及其采访活动,出现在何年何代?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笔者根据现有史料,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般认为,中外的雏型报纸,如我国汉朝的《邸报》,古罗马凯撒大帝时的《每日纪闻》(政府公报),远在公元前一、二世纪业已出现。至今仍保存的一份唐光启三年“进奏院状(即邸报),也早在公元887年问世。(据方汉奇《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中国人民大学编《新闻学论集》第五辑)但这些原始的报纸,都是由当时的有关官吏兼办。而职业化  相似文献   

3.
论宋代邸报的双重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邸报是进奏院状报的一个分支性报纸,它虽具有官报的性质,也与进奏院状报的内容、印刷方式、发行大多相同,是在进奏院状报层层传抄和摘录过程当中的产物,属于进奏院状报的范畴,但邸报又有自身的特点,刊载的内容有时超出进奏院状报的范围,有较强的新闻性,所以邸报并不等同于进奏院状报。另外,邸报与宋代小报相比较而言,二者的传播内容和读者对象、新闻时效性大多相同,但在性质上小报属于民间报纸。由此可知,宋代邸报具有双重性特征,既有进奏院状报的官报性质,又含有宋代小报的一些民间报纸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宋代邸报的“禁区”及其官员与邸报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朝皇帝及中央机构颁布的政令一般是通过进奏院下发到全国各地,由进奏院官吏统一编辑发行的邸报类似现代意义的中央机关报。通常情况下,邸报刊登的内容不仅要受到相关主管机构的严格审查,而且朝廷为了其自身的利益而给邸报设置诸多“禁区”,如边防军事情报、臣僚的章疏、“灾异之事”,等等。尽管如此,邸报仍然是各地官员了解外部世界最重要的窗口,也是地方官吏洞悉朝廷政治走向和官员之间相互联络感情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小报在内容选择、编辑方式、发行系统等方面独具特点,它的产生有着当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历史背景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滑头世界》,光绪三十四年(1908)七月上海改良小说社印行,封面题《绘图滑头世界》,右上角标“社会小说”字样,右下方题“一名《游沪指南》”。图绘十四幅后正文题头《游沪指南滑头世界初编》 (版权页标《绘图滑头世界》上册),下方署“著作者:老上海;校订者:寿头变相”。铅印,报纸本,下书口每页都有“说部丛书”四字。作品虽特意在封面与上书口标明“社会小说”,实际是五十则不联属的所谓上海的滑头世相,如《滑头拆梢》、《滑头小客栈》之类,有的是文言文,有的是白话文,大多是文白混杂。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版史中,继书籍出版后,是先有报还是先有刊?最早于汉时乃至盛唐时的“邸报”是否具备近现代报纸性质?结论是否定的。报刊都是“舶来品”,报纸在中国诞生,当在洋务运动之时。作为连续出版物,在中国应该是先有刊(杂志),而后有报(新闻纸)。  相似文献   

8.
《大公报》是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民营报纸之一,由英敛之1902年创办于天津,至今仍在香港刊行,是我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1].1941年,《大公报》成为第一份获得美国“密苏里荣誉奖章”的亚洲报纸,这代表了《大公报》的世界地位.在《大公报》112年的发展历史中,新记《大公报》即从1926至1949年应属于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波澜壮阔的23年的斗争岁月里,《大公报》有许多办报特色值得后世继承与学习,尤其是在人才的选用与发现上,社评、副刊以及专栏的创办上给后世报界从业者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理上紧相毗连,历史上交往密切,我国和朝鲜有许多近似之处。如果回瞻一下两国的办报史,就会看到两国在这方面的情况也不例外。且不说十九世纪以来两国兴办的近代报纸,只要留心考察考察在这以前的封建王朝办的报纸,我们也能发觉它们竟然有那样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我国和朝鲜的封建王朝,都很早就由朝廷办起了官报。我国封建王朝所办的邸报,完全是朝廷报纸,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兴办的报纸。据说,  相似文献   

10.
公共关系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差不多30年,公共外交与公共关系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某些方面是趋同的。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中国逐渐走到国际舞台的中心,全世界为之瞩目。但是,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和实际的中国差异很大。近期,西方主要报纸关于中国的评论题目有很多,比如德国《世界报》的题目是:“中国即将崩溃”;《纽约时报》跟它相反:“中国前景光明”;《华尔街日报》的题目是:“中国将拖垮世界?”英国《金融时报》则是:“为何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由此可见,世界舆论对中国的评价有的偏向消极,但也有积极的,看法十分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王芝琛 《社区》2008,(20):41-42
《大公报》首任总编辑张季鸾上庐山不只是三次。下面记叙他三上庐山,因为事涉中国近代史三次重大事件。 一上庐山,说服蒋介石结束“七君子”案 人称“热思维”的“七君子”之首沈钧儒。和人称“冷思维”的张季鸾是故交挚友。早在1919年,张季鸾在上海《中华时报》任总编辑时,沈钧儒也是这家报纸的主笔,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与伴侣》2011,(10):5-5
法国东部小镇蒙彼利亚有个名叫《坎松报》的报纸,它1911年创刊时规定,每一百年发行一期,今年,第二期报纸如期出版。1911年,小镇的一群中学生为了庆祝学校的百年校庆,向镇民派发了3000份第一期《坎松报》,并在报纸中清楚地标注了他们“一百年出一期”的希望。这份只有4页的报纸上刊登的大多是关于蒙彼利亚镇当地的风俗和历史的幽默短文,  相似文献   

13.
百年来 ,各个历史时期的传统副刊大都以文艺性作品为主 ,整个新文学史的发展就离不开副刊。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 ,受众对精神生产需求增多 ,报业市场竞争加剧 ,报纸的副刊也有了很大变化 ,除一部分如人民日报的《大地》、文汇报的《笔会》等依然保持着文学副刊的传统外 ,更多的报纸副刊则向“杂志化”、“周末化”、“报纸化”方向发展 ,形成所谓的“大副刊”“潮流”。按照《辞海》解释 ,副刊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性、知识性作品或理论性、学术性文章的固定版面 ,区别于作为报纸主要内容的新闻版 (正版 )。因而 ,都市报的副刊总…  相似文献   

14.
几条关于“老字号”的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报刊如林,多得看也看不过来。我的读报范围以省内为主,中央级大报为辅,外省市报刊有机会也时常翻翻。新近从两家省内两家省外报纸上读到四条有关“老字号”的新闻,其中三条都与山西和太原有关。头一条是刊于《法制日报》的《平遥“老字号”遭破坏》。消息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目录》的平遥古城,城内的百年老字号“云绵成”,被同院一户居民将临街的门、窗及窗台砸坏,玻璃碎片、破烂窗棂、砖头屑四散了一地。“云绵成”临街建筑外观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15.
报纸书刊上,“○”字的应用很普遍,如“一九九○年”、“中国足球队二比○胜日本队”等等。但是,这样一个应用很广的“○”字,作为一个单个汉字被收录辞书中却是很晚的事。且不说《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近代辞书没有收录“○”字,就连解放后1953年出版的(包括1971年修订版)以收当代常用字为主的《新华字典》也见不到它的踪影。将“○”字最先收录辞书中的,首推通用最广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第1版)。其后新版的《新华字典》、《新华词典》和《四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学者顾炎武在考察明代历史过程中,非常注重邸报的史料价值。他关于邸报“唐时已有”的论断,迄今仍是支撑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从顾炎武的有关论述中可以看到,邸报作为史料具有极高的存史和证史的价值;以往发生的新闻,是考察历史不可忽视甚至是至关重要的线索和证据。“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顾炎武的治学经验和人生经历在这一方面留给后代的启示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时期亲自创办了《湘江评论》,主编《新湖南》,指导和帮助《湖南通俗报》等报刊的编辑工作,还组织和领导了“平民通讯社”,向《新青年》、长沙《大公报》、《女界钟》等报刊撰文投稿。毛泽东同志这些新闻工作的实践,同他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学习与研究是分不开的。早在中学期间,年青的毛泽东同志就十分重视新闻报刊,到北京之前,就有创办报纸,进行革命宣传的打算。他认为报纸是活的历史,通过它可以了解和分析政治形势,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①。从十七岁起,他就坚持每天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报纸,细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印刷设备的革新和印刷技术的提高,高校校报在形式上普遍有了崭新的变化。相比之下,校报内容的改革却滞后于校报形式的变革和宣传形势的需要。作为内容有机组成部分的评论,尤其是当前校报工作的薄弱环节。本文拟就此作专门讨论。 一、评论在校报上的重要性 报纸上常有标名为“社论”、“评论员文章”,或者“短评”、“编者按”、“编后语”、“随笔”、“杂谈”之类的,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文章,统称为“评论”,或者“新闻评论”。早在1927年,戈公振先生就在《中国报学史》一书中给报纸定义为:“报纸者,  相似文献   

19.
瞧这一家子     
我们家一共三口人,各自爱好不一样,也各有各的绰号。下面,就让我给你介绍介绍。“报纸迷”“报纸迷”肯定是指我老爸。我老爸还真行,都四十岁了还学习呢!可我有一次总算弄清了我老爸看报的目的。那正是暑假,爸爸经常叫我去买报纸,而且每次都是买《金融投资报》。有一天,老爸又叫我去买《金融投资报》,我边走边想,这报纸有什么好的,每次都买它?我买到了报纸,看一看吧!边走边看,我发觉这报纸上的每条信息都有一个“股”字。我想了想: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好像是关于股票的。原来老爸是在看股票呀!我还以为他学习呢!“逛街迷”“逛街迷”当然是…  相似文献   

20.
1958年11月25日,《广西日报》在头版发表了毛泽东主席于1958年1月12日写的关于报纸工作的指示信,发表了由《广西日报》记者赵黄岗拍摄的“毛主席在今年(1958年) 1月22日由刘建勋同志陪同和南宁市人民见面”的照片(见本刊本期52页照片“接见群众”),发表了中共广西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为《新闻战线》写的《认真执行毛主席关于报纸工作的指示》的文章及《广西日报》社论《给读者》。这对于广西来说,是一件重大的史实,为此,我们参阅了《韦国清上将——广西主政二十年》、《毛泽东与广西》等书籍并采访了当年有关人士,写成了《毛泽东在南宁》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