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到底     
前不久,本刊对“创业参谋”栏目近几年采访报道过的小老板们进行了一次回访,这次调查结果让人颇感意外,近1/3的业主近况不佳,有的已经歇业,有的甚至重新开始找工作。“创业真的很累、很难,光靠一时的激情是不够的。”24岁的小费这样感叹。原本拥有一家饮品店的他,3  相似文献   

2.
哥伦比亚麦德林市共有22家中国餐馆。其中有两家是台湾去的人开设,20家是大陆去的人开设。我们在出席麦德林市国际诗歌节期间拜访其中的3家,老板都是广东台山人。 “天成酒家”离我们下榻的宾馆较近,步行20分钟即到。老板叫余杏信,37岁,一家4口来麦德林已有3年。他说,三年前同他一起来南美的有7个广东老乡,每人都  相似文献   

3.
学校毕业后,凭着“年轻”,他实习了一个月就跟老板签约,并争取到一份不菲的收入;工作一年后,凭着“年轻”,他毅然辞职,自己做起了老板,决心闯出自己的天地;他,习惯讲自己还“年轻”,那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提起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薛麦喜同志,老年朋友说:“他就是闲不住!”熟悉他的年轻人说:“他比我们干得还欢!”语气中,都包含着钦佩与尊敬。 是呀,论年龄,他今年已经68岁了,也该歇歇了。论事业,他也算是“成功人士”,对社会对自己都可以“交代”过去了。老薛16岁参加工作,曾任山西省文化厅文化处长、艺术处长、山西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晋阳文艺》主编等职务;主编过大型专著《山西民俗》、《山西民间艺术》、《山西锣鼓》和黄河文化丛书中的《艺术卷》、《民俗卷》、《民食卷》;两次率领山西民间艺术团赴日本和欧洲演出,获得成功;还发表过“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与思  相似文献   

5.
董月玲 《社区》2015,(15):58-59
30多年前,一个美国人因对汉字感兴趣,去了台湾学习汉语。20多年前,他自费创建汉字字源网,为此穷困潦倒。3年前,沉寂近20年的他被中国网友发现,被称作“汉字叔叔”。随后,他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在中国过得“可敬又可怜”。3个月后,“汉字叔叔”的3年聘期将结束,他得赶紧找到新工作。这个美国人叫Richard Sears,中文名叫斯睿德。  相似文献   

6.
城市幽默     
《社区》2003,(2)
建议 一个病人第一次去看医生。 “关于你的病情,你来这儿之前请教过什么人吗?”医生问。“只问过拐角上药房的老板。”病人回答说。 那位医生最讨厌那些不是医生的人常常提出医疗方面的建议,他并不掩饰这一点:“那个傻瓜给你出了什么馊主意了?” “他让我来找你。”  相似文献   

7.
运城地区有位从事剧院经理工作达四十年之久的李一然同志,他一向对河东文化事业炽热如火,成绩卓著,1960年,曾作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1991年,再次出席了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还参加了两次省、地劳模大会。如今他虽年逾古稀,身已离休,但对文化事业仍热情不减,在他身上,永远蕴有强烈的磁力,能紧紧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克服困难,奋力拚进。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鲍鱼,我听过的最传奇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哑巴,一直在一个餐厅门口乞讨,因为写得一手好字,有时候也帮餐厅老板写写菜牌,做点杂活儿。就这么过了一两年,老板觉得哑巴是个老实人,就把哑巴招到餐厅里去做员工。当了餐厅员工的哑巴突然说起话来,原来他不是哑巴,只是迫于生计假扮的。对老板而言,这其实算中奖,因为这个老实人身上突然还多了说话这种技能,用处更大了。哑巴非常勤奋,工作非常出色,餐厅老板就让他掌管仓库。春去秋来又工作了一两年,突然有一天,老板发现哑巴带着餐厅仓库里所有的鲍鱼跑路了,江湖上再  相似文献   

9.
在厦门打工的同学写信来,说台湾海峡地震那一天,他正在挨老板训,点头如捣蒜,“是是是”、“对对对”、“我全错你全对”。老板却更怒:“你还在抖腿!”他忙辩解:“没有啊。”一眼瞄见老板:“你的腿还不是在抖?”再一看,何止老板,连桌子椅子的腿都在瑟瑟地抖。  相似文献   

10.
唱戏(散文)     
在大山沟里,唱戏是最大的文化娱乐了,大村一年不过一两次,小村里几年一次。 我小的时候,住在姥姥家,老爷是个戏迷,他年轻时在过一个戏班子。后来参加革命工作,任过“区长”之职,他回乡时穿着件军大衣,在村里看来,他已是个“大官”了。老爷长得很魁梧,脸盘周正,双目有神,极有“官”相,他在戏里常  相似文献   

11.
就业协议     
吻,这个小 因胆子蜜大 的嘛! 今天单位里有同事 和老板吵架了。 他要件职,老板不 准,说至少得提前 阳天通知单位。 你们老板说 得对,劳动 法上是这么 要求的。 龟 产~、 _有叹 华产尹尸 "并厂 对呀,后来老板 还拿出当初的就 业协议…… 刁/ 丫} 什么?就业协 议!你们单位 没和他签劳动 合同?、 这有啥区 别?不都是 一张纸? 分 川翻黝 !‘其 以葬髦攀翼器碳引 区别大这呢!打个 比方,扰业协议好 比“出嫁协议” 劳动合同才是真正 的“夫妾协定”呢。 l “出嫁协议”只约束“婚 前”,“婚后”生活,.J是 要“夫妾协定”来明确的! 像你妈…  相似文献   

12.
他有过美好的仕途,但为了这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他放弃了;他有过做老板挣大钱的机遇,但为了农村的养老事业,他也放弃了。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叫尚建华,现年62岁,担任沁水县中村镇敬老院院长至今已有22个年头。他用自己的毕生精力献身于农村的养老事业,用满腔的热情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颂歌。一尚建华天生聪明能干,20来岁就当上了村干部:他当过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大队主任、党支部书记,甚至还当过县委委员。县里几次在…  相似文献   

13.
困惑之一:面对开放的社会环境,传统的德育观念与教育方式显得单薄脆弱。理想应如何重塑? 济南市有一家不起眼的店铺,名曰“文强娟文化廊”,经营录音磁带和图书生意。令人吃惊的是,3个“老板”皆是中学生。记者在省内9所城镇学校一打听,这样的“小老板”平均每所中学有30人之多。以此为话题,临沂某中学举行了一次激  相似文献   

14.
我去应聘一个秘书岗位,考官问:“你喜欢怎样的老板?”我回答:“老板不是被用来喜欢的,他是付我工资、我得替他工作的那个人。所以,喜欢怎样的人,与老板无关。”我碰到的第一个老板是位老先生,头顶已经没剩下几根头发了,可是工作能力却一点没打折扣,更难得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春节前夕,公司都要搞一次盛大的联欢,而今年,除了唱歌跳舞等一些娱乐活动外,老板还别出心裁。加了一个序曲,在联欢开始前.搞了一次“你心中最喜欢谁”的投票测评.投给我们几个部门经理。看谁在单位的人缘最好。这种测评是纯娱乐的,不必考虑什么原则、业绩,甚至人品等因素,只要你喜欢他就行。  相似文献   

16.
3号邻居     
刚从劲松搬进方庄新楼的时候,我家住的那层,只有3号一户已经入住。平时没什么来往,连人家姓什么都不知道。过了好长时间才从那家的保姆那儿听说,她带的小孩叫“阿末”。于是,3号里的人就成“了阿末他妈”“、阿末他爸”“、阿末他姥爷”“、阿末他姥姥”。阿末的爸爸妈妈平时早出晚归,还经常出差,很少见得着;倒是阿末他姥爷常能碰到,进进出出,每回手里都提着不少菜。他是个个子很高的老人,可能因为头发少,老爱戴个帽子,见了人,总是笑眯眯地打招呼。住进新家大约半年以后,一次,我们一家出门旅游回来,见门上贴了张小纸条。揭下来一看,条子上写…  相似文献   

17.
格调这东西看来是无处不在,有一回我在晚报上看到一位名记的文章,说的是有一次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位板儿爷将板儿车蹬得飞快,边蹬还边大声地旁若无人地打着手机,他老兄看了差点没背过气去。名记由此而—通感慨,当年手机还被叫做大哥大的时候,最先富起来的因而也是最早趁大哥大的小老板们抱着个“板儿砖“四处转悠喂喂个不停;没想到现在的打工仔也学了这种恶俗,拿了个手机或骑山地车或逛商场也喂喂个不停,整个一没文化没品位到家了。  相似文献   

18.
著名文学家冯雪峰,浙江义乌人,1903年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还不到20岁,就成为文坛所瞩目的“湖畔诗人”。1927年6月,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腥风血雨中,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932年,他先后担任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1933年,冯雪峰在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时,因叛徒出卖,身份暴露。为了他的安全,党中央决定调他到中央苏区工作。当冯雪峰辗转数千里抵达红都瑞金时,其心仪神往已久的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红一方面军政委、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已被“左”倾教条主义剥夺了对中央苏区党和红军的领…  相似文献   

19.
年轻的懒汉已有两天没有吃到饭了,饿得慌,准备找一个工作,也好混口饭吃。懒汉来到铁匠铺,对打铁师傅说:“收下我吧,我可以给你管账。”打铁师傅停下手中的铁锤,说:“我这小小的铁匠铺,用不着管账的,我这里倒缺一个打铁的伙计,如你愿意,可以试试。”懒汉看了看大铁锤,摇摇头走了。懒汉来到茶馆,对茶馆主人说:“收下我吧,我可以给你看门。”茶馆主人一边忙着给老虎灶加水,一边说:“我这个小小茶馆,用不着看什么门,我这里倒是缺一个挑水的伙计,如果你不怕吃苦,可以留在这里。”懒汉看了看大水桶,摇摇头。懒汉听几个喝茶的老汉在讲,布店老板是个懒老板,他身上的衣服已有三年没有洗了。懒汉一听,十分高兴,心想这下找到知音了,他急忙来到布店。推门进去一看,只见四处是灰尘和蜘蛛网。老板躺在床上,懒洋洋地说:“你来千什么?”懒汉急忙说:“我和你有许多共同点,我想我们一定合得来,让我在你店中混口饭吃吧。”老板冷冷地说:“你错了,懒老板哪会喜欢懒伙计,再说,我平时懒得管理布店,如今已经破产,还招什么工?”懒汉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他埋怨别人、埋怨命运,经常叹着气自言自语:“我的命真苦,我的要求又不高,怎么就见不到一个赏识我的人呢?”  相似文献   

20.
庄洒 《社区》2002,(14):38-38
赵姥姥是我们家的老邻居。 姥姥一生从事汉语言文字工作。年轻的时候漂亮而有才,现在已年近古稀了,可她还是那样性格开朗,精神矍铄。姥姥是个很讲究的人,从来都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姥姥的口头禅是“没又化”。她就两次说过我没文化。她还说她养了个没文化的女儿。女儿又养了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